目前有几种方法可以显示生理刺激下组织样本中未知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然而, 很多组织内的细胞又存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异质性,因此常常需要从单个细胞水平研究基因表达的差异。现在,我们介绍一种新方法,它常规用来在单细胞水平考察未知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
作者:U.Windhorst & H. Johansson 翻译:赵志奇 陈军
近几年来, DNA 微阵列已经被公认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种标准方法。特别是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常用物种的微阵列一面世就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非模式生物来说 ,微阵列的应用尚未得到充分开展,而这些物种往往表现出一些很有趣的生理表型。对大多数比较生物学的研究者来说,制备一个新物种的 D N A 阵列或微阵列是一项成本高、工作量大的实验,这也是阻碍这方面应用的主要原因。异源阵列杂交的方法可作为另一个选择
T4 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催化的交换反应(Van de Sande et al. 1973; Berkner and Folk 1977) 是一个标记 5' 端 DNA 的快速方法。与正向反应不同的是,它无需 DNA 去磷酸化。正向反应在略偏酸性(pH 6.4)的咪唑缓冲液中进行,以刺激酶促去磷酸化 (Berkner and Folk 1977)。交换反应的最佳 Km 值(ADP 为 300 μmo
在标准 PCR 反应条件下,PCR 扩增 DNA 片段的长度一般为 1~2 kb,这种扩增能力对许许多多常规的 DNA 分子操作技术要求来说是已经足够了(如 DNA 序列分析和基因突变等),但是对于扩增某些大的完整的哺乳动物基因组基因,这种 PCR 扩增能力还是远未达到实验要求的。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可用琼脂糖酶消化的方法从低熔点琼脂糖凝胶中回收 DNA ( Bumeister and lehrach 1989)。在这种方法中,琼脂糖酶使琼脂糖多聚体水解为双糖。这样获得的 DNA 再经酚抽提、乙醇沉淀进行纯化。由于该法较为温和,因此特别适用从脉冲场琼脂糖凝胶中 回收高分子质量的 DNA,从恒强电场琼脂糖凝胶中回收小分子 DNA 也同样有效。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 DNA 的标准方法是由 Maxam 和 Gilbert (1977) 最先介绍的“压碎与浸泡”技术。洗脱下来的 DNA 通常不含有酶抑制物及对细胞转染或微量注射有毒害的污染物。此方法所需时间长,但是工作量小。回收率少于30%~90%,视 DNA 片段大小而定。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本方案叙述了从培养细胞和组织制备 DNA 样品的方法。病人或动物来源的白细胞也能用作 PFGE 的高分子质量 DNA 样品。如果确有必要,DNA 也可以从哺乳动物细胞分离出的胞核制备。经验表明:从胞核制备 DNA 没有优点,因为从完整细胞制备的 DNA 同样易于酶切。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由 Taq DNA 聚合酶 PCR 扩增产生的带 3' 突出端为 A 碱基的 DNA 片段能高效地克隆至 T 载体上,这种 T 载体有与 A 碱基互补的未配对 3' T 碱基(Holton and Graham 1991; Marchuk et al. 1991)。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
靶基因经 PCR 扩增,样品进行必要的纯化回收后,接下来用平末端进行连接克隆也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规采用的技术路线,实验一般利用噬菌体 T4 DNA 聚合酶等补平扩增 DNA 片段的末端(Weiner 1993; Chuang et al. 1995)。本实验来源「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黄培堂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