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筛选出 800+ 条实验概况及操作方法
B 细胞的表型检测
B 细胞表面有许多膜分子,包括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和模型免疫球蛋白(smlg),在分化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定居位置,B 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不尽相同,因此可以根据表面分子的不同来判断 B 细胞分化的阶段和功能状态。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B 淋巴细胞的分离
B 淋巴细胞来源于哺乳动物骨髓和鸟类法氏囊,简称 B 细胞。B 细胞在骨髓经历骨髓干细胞、淋巴样祖细胞和前 B 细胞的分化过程,迁入到外周免疫器官,逐步分化发育为成熟 B 细胞。B 淋巴细胞的分离是利用 B 细胞多种生物学特性,如 B 细胞表达 CD19、CD20 分子,具有膜免疫球蛋白等,可将 B 细胞与其他细胞进行分离。B 淋巴细胞的分离常用方法有尼龙棉柱法、T 细胞清除法、免疫磁珠法、流式细
收录 4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测定
NK 细胞是一种异质性、多功能的细胞群,约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10%,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功能,也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在抗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中处于第一道防线,因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检测 NK 细胞活性来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 NK 细胞功能。体外 NK 细胞活性测定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形态学方法、同位素释放法、酶释放法、特异性荧光染料释放法以及流
收录 6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1971年Engvall 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建立的免疫组织化学酶标记抗体技术开始应用于液相微量物质检测中。目前,用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主要有4种: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和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BAS)。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人蜕膜基质细胞的分离及纯化
子宫内膜蜕膜化是胚胎着床及成功妊娠的关键步骤。蜕膜组织的细胞成分相当复杂,其中蜕膜基质细胞约占全部蜕膜细胞数的75%,是母胎界面的主要组成细胞。这些细胞起源于间质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较大,呈多边形,高水平分泌催乳素(prolactin,PRL)等多种激素,参与蜕膜的营养供应和内分泌微环境的形成。胞质内富含波形蛋白,不含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7,CK7),可用作蜕膜基质细胞的鉴定。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人树突状细胞的培养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体内数量极少(它在脾脏贴壁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小于1%),从体内分离DC耗时而且细胞产量很低,大大延缓了对DC的研究。因此,从前体细胞诱导培养大量的DC方法的建立,对于研究DC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源DC的培养主要是由外周血单核细胞或CD34*前体细胞与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进行定向诱导产生。目前诱导DC产生的细胞因子组合有多种,如IL-4联合粒细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人绒毛外滋养细胞分离与培养
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正常行使是维持正常妊娠的关键环节。胚胎着床后,滋养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形成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的EVCT和绒毛滋养细胞(villous cytotrophoblasts,VCT)。它们是母胎界面唯一与母体免疫系统直接接触的胎儿细胞,在胚胎植入、母胎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滋养细胞分化的终末细胞,EVCT体外培养后可贴壁,由最初的卵圆形逐渐伸展成纺锤形、星形或多角形;EVC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巨噬细胞趋化功能测定
巨噬细胞迁移是其在感染及损伤部位发挥免疫活性的首要条件,巨噬细胞趋化功能反映其迁移能力,是评价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对于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研究有必要建立有效的体外趋化功能检测方法,用于观察不同应激状态下的巨噬细胞趋化功能。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自然杀伤细胞的分离纯化
NK 细胞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属于第三类淋巴细胞。NK 细胞可非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无需抗原预先致敏、抗体参与,且无 MHC 限制性。NK 细胞在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功能。NK 细胞功能研究首先涉及细胞的分离和纯化,该细胞多从人外周血以及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制备和分离,不同来源的 NK 细胞分离和纯化原理及过程相似。根据 NK 细胞的比重(1.05
收录 3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T细胞亚群的诱导分化
T淋巴细胞是介导细胞免疫的关键细胞,在机体对抗外来抗原与病原体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主要由CD4+T细胞和CD8+T细胞组成,CD4+T细胞又被称为辅助性T细胞(helperT cell,Th),其识别抗原受MHCII类分子限制,在功能上可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辅佐CD8+T细胞免疫应答,以及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控功能。根据表达的转录因子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CD4+T细胞又
收录 4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分离
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中含有单核细胞、NK细胞、T及B淋巴细胞等,不同的实验常需要再从中分离不同的细胞群体,不同细胞群体常需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得。对所分选细胞的T、B淋巴细胞亚群的选择性分离和纯化技术是免疫学研究和应用中最常用的实验之一。这些方法的选择仍要根据所开展的研究,所需要分离的细胞不同做不同的选择。比如小鼠T淋巴细胞可以采用尼龙棉柱法富集,也可采用细胞毒实验去除淋巴细胞中的B细胞以及单核巨噬细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放射性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包括放射性标记以及非放射性标记技术,放射性标记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物标记抗原、抗体或配体等,用来检测相应的抗原、抗体等微量物质的一种分析技术。通常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有 125I 以及 3H,125I 主要用于标记蛋白类物质,如抗体,而 3H 常用于小分子物质标记,如甾体激素、腺苷。该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微量物质以及半抗原,如神经肽、激素等的定量检测、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小鼠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清除
NK 细胞过继回输一般经静脉注射;体内清除则可通过腹腔注射针对 NK 细胞的抗体,如 PK136 单抗、抗 asialo GM1 抗体和抗 Ly49 抗体等,清除 NK 细胞。各种抗体的特异性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①PK136 单抗(抗 NK1.1 抗体),特异性清除 NK1.1*细胞。PK136 单克隆抗体(IgG2a)特异性识别小鼠 NK1.1+细胞,在小鼠补体存在时,该抗体结合的 NK 细胞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分离纯化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贴壁细胞,它在脾脏贴壁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小于 1%,细胞轮廓不规则,具有树枝状的突起。DC 不但存在于脾脏等外周淋巴器官中,也存在于外周血中。为了在体外研究 DC 的功能,需要对体内的 DC 细胞(主要是外周血、脾脏、淋巴结)进行分离、纯化。分离纯化 DC 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细胞物理性状的分离方法(如贴壁法)和基于细胞表面标记的分离方法(如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诱导及鉴定
巨噬细胞可以发生不同性质的功能活化(极化),成为具有不同表面分子和功能特征的 M1 和 M2 亚群。M1 型巨噬细胞是 Th1 型免疫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巨噬细胞,主要由微生物产物(如 LPS)或干扰素γ(IFN-Y)诱导产生。其特点是分泌一化氮(NO)、反应性氧中介物等杀伤分子和多种炎症因子(IL-1、IL-6、IL-12、TNF-α和 Type IIFN 等)以及趋化因子(CXCL8、CXCL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基质干细胞分离
干细胞(stem cel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 cells,HSC)和基质干细胞(stromal stem cells,SSC)。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一类干细胞,它们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分化
收录 2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培养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体内数量极少(它在脾脏贴壁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小于 1%),从体内分离 DC 耗时而且细胞产量很低,大大延缓了对 DC 的研究。因此,从前体细胞诱导培养大量的 DC 方法的建立,对于研究 DC 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录 1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B细胞增殖的检测
B细胞在受到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原等的刺激后,可诱导B细胞发生活化和增殖。检测B细胞的增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细胞的功能状态,其检测方法简便、可靠,主要有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5-溴脱氧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以及2-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FSE)染色法等。
收录 3 操作方法 · 1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离及纯化
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是由血液中单核细胞迁入组织后分化形成的成熟类细胞,广泛分布于脾脏、肝脏、腹腔、神经系统以及结缔组织等,具有吞噬杀伤、抗原提呈及免疫调节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性质的活化,成为具有不同表面分子和功能特征的亚群。根据其不同的表型特点和功能特点及对 Th1/Th2 应答的诱导,通常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classica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问答 · 3 相关文章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诱导和检测
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B 细胞接受不同抗原刺激后,可转换表达不同的重链恒定区基因,改变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immunoglobulin,Ig)的类型。LPS 可刺激鼠脾 B 细胞发生 IgG2b 和 IgG3 的类别转换。细胞因子能诱导 Ig 向特定的类别发生转换,如 IL-4 和 LPS 共同活化 B 细胞可诱导鼠发生 IgG1 和 IgE 的类别转换,人发生 IgG4 和 IgE 的类别转换
收录 1 操作方法 · 3 相关文章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