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订时间:
简介
免疫标记技术包括放射性标记以及非放射性标记技术,放射性标记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物标记抗原、抗体或配体等,用来检测相应的抗原、抗体等微量物质的一种分析技术。通常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有 125I 以及 3H,125I 主要用于标记蛋白类物质,如抗体,而 3H 常用于小分子物质标记,如甾体激素、腺苷。该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微量物质以及半抗原,如神经肽、激素等的定量检测、细胞表面受体数量分析等方面,其灵敏度通常可达 pg/ml 水平。
原理
放射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是要利用合适的同位素标记抗原,常用的同位素示踪物有 125I 和 3H,125I 因其半衰期较短(约 59 天)而在免疫测定中广泛使用,3H 因半衰期较长(约 13 年),只有在特殊的检测试剂中使用。制备高纯度与高活性的同位素标记物,需要有高纯度、良好免疫活性的抗原,而且标记后抗原的纯化应尽量采用温和的方法,否则标记过程中已受潜在性损伤的蛋白质,再经纯化影响会显著降低抗原活性,影响以后的免疫分析。常用的 125I 标记抗原的基本过程是通过氧化剂的作用,使碘化物(125I-)氧化成碘分子(125I2),再与多肽、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碘化反应。所以不管采用哪种放射性碘标记法,标记的化合物内部必须有碘原子可结合的化学基团,即结构上应含有酪氨酸残基或组氨酸残基。凡多肽及蛋白质抗原,在结构上含有上述基团的可直接用放射性碘进行标记,不含上述基团的多肽与蛋白质,必须连接上述基团后才能进行碘标记。因此影响多肽及蛋白质碘化效率的因素,主要决定于多肽及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残基数量及它们在分子结构中暴露程度;此外,碘化物的用量、反应条件(pH、温度、反应时间)及所用氧化剂的性质等对标记也有影响。
应用
放射性标记技术常用于微量物质以及半抗原,如神经肽、激素等的定量检测、细胞表面受体数量分析等方面。
来源:丁香实验团队
操作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是经典的放射免疫标记技术。1960 年首先由 Yalow 和 Berson 建立了血浆胰岛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随后 Ekins 又报道了甲状腺激素的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此类技术具有样品用量小、高敏感度(pg/ml)等优点,广泛用于激素、神经肽等测量方面。
免疫放射测定免疫放射分析(immunoradiometric assay , IRMA)的基本原理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测定相应抗原,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物的放射强度与抗原浓度成正比,因而灵敏度较 RIA 法更高。RIA 与 IRMA 相比通常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是竞争性结合,不能达到全部待测物与抗体结合;为了达到适宜的灵敏度,测定系统中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必须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基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可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