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病因病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 piratory infections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 Ø 临床表现 Ø 病原学 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可占源发上呼吸道感染的 90% 以上。细胞较少见。又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推动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喉这些器官的感染,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与我们平时说的感冒、伤风是一回事。 那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哪些呢? 一、 病毒性感冒是最常见的。 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少见)等。据统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占90%以上。通常冬季在寒冷空气刺激下,呼吸道上皮细胞防御能力下降,由人群间呼吸道飞沫传播引起的病毒感染,经过1-2天的潜伏期,病人出现乏力、喷嚏、流鼻涕、咽疼、发热等症状,各种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先后顺序不定,或以某一症状为主,其它症状不明显。一般普通感冒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全球性流感病毒感染大约10年有一次大流行,致病力强,症状重。这种流行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感染的情况也有一定差异。 二、 细菌引起上感的机会比病毒少。 一旦感染症状多较严重,定位比较明显,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主要为A族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引起;其中链球菌在感染后约2-3周部分病人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应予以重视。 三、 由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
(1)避免感冒,预防着凉:据临床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约70%~85%由上呼吸道感染所激发,可见积极地预防感冒十分重要。欲预防感冒,老年人要多注意气候的变化,平日留心听天气预报,做到防寒保暖,特别是在季节更换时,增减衣服应十分小心。寒冬季节,早晚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注意加衣保暖;夏季睡眠,也应避开风道口。此外,尽量少去人多的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病毒,一旦觉得周身酸痛乏力,或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征象,就应立即服药,并注意休息、多饮水,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平时也应注意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剑、打乒乓球、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机会。 (2)净化空气,禁止吸烟:近年来大气污染加剧,已成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理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另外,人们注意到长期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8倍,且吸烟的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每天吸25支纸烟以上者,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死率较不吸烟者高20倍。戒烟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
( 1)在生物学上一般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或其它膜状物而到达细胞内部的过程。这是与无机物质膜不同的现象。( 2)是指通过消化管壁吸收营养物质。对人来说,由胃和小肠消化的营养物质由小肠粘膜来吸收。小肠的内壁有绒毛,这些绒毛进行周期性的运动以促进吸收。所吸收的养分经门脉系统运到肝脏。糖必须变为单糖才能被吸收。糖首先进行磷酯化,然后通过细胞膜进入血管,再成为游离状态而被输送。糖的吸收速度因种类而异,这是基于磷酯化的速度不同的缘故。对脂肪酸的吸收,胆汁酸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油脂和脂肪酸是变成约 0.5μ m大小的颗粒直接通过细胞膜。在脂肪酸吸收的时候,合成简单的卵磷脂那种磷脂质,进入肠淋巴管,多数经胸管进入静脉( 70— 90%),也有经门脉输送到肝脏的。蛋白质经水解变成氨基酸,由小肠吸收。氨基酸的吸收速度可因其种类而异,天然 L型氨基酸比非天然 D型的要快。蛋白质在一般条件下不是直接的被吸收,如果蛋白质被直接的吸收,将会引起过敏症状。某些氨基酸和糖一样在吸收时要进行磷脂化。被吸收的氨基酸经门脉到达肝脏。 Na, Cl可被主动吸收,在其所通过的细胞膜上 Na会产生电位,通过膜来吸附 C
表示吸收率或吸收系数与被吸收的单色光波长或振动数之间的关系。根据 Born- Oppenheimer的近似,分子内部的能量 E可以 Ee , Ev 、 Er 的总和表示。其中 Ee 是取决于电子运动状态的能量, Ev 是取决于原子核运动状态的能量, Er 是取决于分子整体旋转状态的能量。这些能量都是被量子化的,在系统内取固有的(电子)离散值。一般将离散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 energy level),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 groundstate),其它状态叫做激发态( excited state)。光的吸收是由于系统从光子接受能量后,从某个能级 E1 往更高的能级 E2 过渡。因为波长为λ的光子具有能量 hc/λ( h是普朗克常数, c是光速),所以被吸收的光波长可以λ= hc/( E2 - E1 )表示。 E1 和 E2 都属于 Er 时,从长波长的红外线区域向微波区域传播,可观测到旋转波谱。在 Er 和 Ev 变更过渡的情况,在红外区可见到振动旋转波谱, Ee 也变更的情况,在可见光区或紫外区出现电子波谱。分子的电子波谱一般由几个吸收带组成
橡胶 rubber 巴拉橡胶树、印度橡胶树等植物的乳液,也就是胶乳中含有的异戊二烯聚合体( C5 H8 ) n ,纯粹的橡胶(生橡胶)在低温下成为固体,高温下软化,弹性系数为 8× 106 左右( 20℃)。异戊二烯是由约 5千分子聚合而成的聚合体,所以,是以同样结构的链联结的,硫黄添加到双键中,则链与链之间,由于硫的交联而增加了硬度(称为硫化)。约有 1千种高等植物可产生橡胶。其中约有 500种称为橡胶生产植物。特异地集中分布于桑科、泽漆科、夹竹挑科、萝藦科、菊科。橡胶是以由醋酸 -甲羟戊酸途径生成的Δ 3 -异戊烯焦磷酸作为共用前体物质而进行生物合成。从山榄科( Sapotaceae)的胶木属和含羞草属的乳液,可分别得到古塔胶(杜仲胶, gutta perc- ha)和巴拉塔胶( balata)。古塔胶虽然聚合度高,但是在性质上与纯粹的橡胶有很大的不同。超过 60℃始显弹性。从各种理化性质来看,可以认为古塔胶具有反式( trans)结构。
指植物体从外界吸取生长发育中所不可缺少的水分的过程。以水生单细胞植物的吸水方式最为简单,丝状〔水绵( Spirogyra)〕和叶状〔石莼( Ulvapertusa)〕藻类以及苔藓植物、地衣类也与此无大差别,几乎同样是由植物体和水相接触的部分进行吸水的。此外水生高等植物,其植物体的各部分分工并不显著,也是按照藻类等方式进行吸水的。但陆地的高等植物,其地上部分一般已不适合吸水,而是以地下的根参与直接吸水,地上部分的水分蒸腾和移动都与根吸水有间接相关,并经常维持着这种关系。可是附生的高等植物,根已退化,只起着固着的作用,有的靠叶进行吸水,(瓦韦 Polypodium thunbergianus),有的气根发达,能吸收雨水和水蒸气〔天南星科( Araceae)、兰科( Orchidaceae)的附生植物〕。根吸水主要是从根毛或根部表皮细胞向根内渗透而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水被吸收于表皮细胞内,依次成为向导管移动的吸及( symplasmic吸水)和细胞壁组成多糖类的水合水而移动的吸水( apoplasmic吸水)。干燥种子的吸水,一般称为吸胀作用( imbi- bition),先是细
(1)坚决戒烟。现代科学证明,香烟燃烧时,可产生1200多种有害物质,吸入的烟雾可直接刺激上呼吸道粘膜,从而加重炎症反应;烟雾也可减缓鼻粘膜的纤毛的蠕动速度及改变鼻粘液浓度,同时,吸入体内的烟雾,也会降低白细胞的活动能力,上述因素都有利于感冒病毒的侵入,发生感冒。 (2)锻炼呼吸功能。具体方法是缓慢地深吸气,然后缩唇成吹口哨状,让气从口慢慢呼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每日早、中、晚各做一回呼吸操,每回20~30次。可连续进行数月。 (3)御寒锻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从夏季开始进行御寒锻炼,即用冷水洗脸,经过秋季,直到冬季,通过对鼻粘膜的反复刺激,以增强其抗寒功能,减少冬季感冒病毒的侵入。 (4)起居规律。老年患者应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睡前热水洗脚,并按摩涌泉穴。不睡懒觉,起床后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养成定时开窗通气的习惯,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5)合理营养。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感冒。 (6)自我按摩。慢支的病程较长,平时容易感冒,应配合防感冒保
1、花生 花生能治久咳。《本草纲目拾遗》中曾记载:“有一妇咳嗽痰多,医束手不治。庵尼云上劝服花生,每日食2~3两,渐觉稀少,不半年服花生20余斤,咳嗽与痰喘皆除。"另据河南省开封市卫生局1972年《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中介绍:取落花生衣100克,加水煎约10小时以上,过滤后浓缩到100毫升,加糖。适宜慢性支气管炎之人食用。 2、橘饼 《食物宜忌》云:“橘饼味甘性温。"《随息居饮食谱》亦认为:“甘辛而温"。并说它能"和中开膈,温肺散寒,治嗽化痰。"可用橘饼1个,切薄片,放碗内用开水冲泡,趁热喝汤吃饼。 3、金橘 金橘性温,味辛甘,能理气、化痰、止咳,适宜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痰者服食。或煎汤,或泡茶,亦可糖腌压作金橘饼食用。 4、百合 百合能补肺气,止咳嗽,适宜慢性支气炎久咳伤肺,咳嗽不止者食用。可用百合干与中药款冬花等量,研为细粉,炼熟和为丸,如龙眼核大小,每日2~3次,每次嚼食1丸,然后用生姜茶咽下,含化亦佳。 5、胡桃仁 胡桃仁性温,味甘,能补肺气而治久咳。《本草
(1)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本型以咳嗽、咯痰为主,可有气短,但不伴喘息,痰量及性质随病期而异,肺底常有罗音。根据病情的变化,临床又分为三期。 ①急性发作期:在慢性迁延的基础上,病情突然急性加重,常以受凉、感冒、劳累为诱因,病人于2~3天内咳嗽、咯痰症状明显加重,伴有发热,咯黄脓痰。此期痰检查可见中性白细胞增加,痰中有较多坏死上皮脱落,痰中IgA水平下降。 ②慢性迁延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处于这个时期。咳嗽、咯痰在较小的幅度内反复波动、迁延不愈,常有形寒肢冷、易出虚汗、夜尿频繁、一般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为咯白色粘痰或粘液泡沫痰,痰量从几十毫升到几百毫升不等,一般晨起咯痰较多,白天较少。痰中中性白细胞及脱落上皮均不如急性发作期高。 ③临床缓解期:无并发症的患者一般在春末夏初病情可以自然缓解,各项症状明显减轻,每日痰量不超过20毫升,全身情况改善。 (2)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本型除具备单纯型的表现外并经常出现喘息和哮鸣音。本型患者常由单纯型发展而来,但也有少许病人一开始即为喘息型,也有部分病人病程达数十年而始终不出现喘息者,部分喘息
慢性支气管炎患儿,病程较长,呈持久性咳嗽,体质多较差,故在用中西药治疗的同时,饮食调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饮食上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食物宜清淡:新鲜蔬菜,如白菜、菠菜、油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冬瓜等,不仅能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而且具有清痰、去火、通便等功能;黄豆及豆制品含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可补充慢性气管炎对机体造成的营养损耗,又无聚痰化火之弊端。 (2)患儿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肺脾虚弱。故平时多选用具有健脾、益肺、补肾、理气、化痰的食物,如猪、牛、羊肺脏及枇杷、橘子、梨、百合、大枣、莲子、杏仁、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症状。 (3)忌食海腥油腻之品。因“鱼生火、肉生痰”,故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应少吃黄鱼、带鱼、虾、蟹、肥肉等,以免助火生痰。 (4)不吃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蒜、葱、韭菜等辛辣之物,均能刺激呼吸道使症状加重;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冷热要适度。
慢性支气管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正确的择食原则和合理的饮食疗法,是改善症状和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择食原则应该为: (1)饮食宜清淡:新鲜蔬菜如大白菜、大萝卜、胡萝卜、菠菜、油菜、西红柿等,与羊肉、牛肉、狗肉等同烧、同煮,有温补效益。对寒性体质者较好。 (2)吃足蛋白质:蛋白质的质和量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很大。黄豆及其制品有人所需要的优质蛋白,可补充慢性支气管炎给机体组织蛋白造成的损耗。热能以米、面、杂粮为主,按平时进食量充足供给。 (3)忌油腻发物:所谓“发物”,一般是指荤腥海鲜。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少用海鱼、虾、蟹、以及牛奶、肥肉等,一是防止助湿生痰,二可避免过敏反应。 (4)避刺激食品: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很多,如辣椒、生葱、芥末等对呼吸道有不良刺激作用,本病患者应避开不用,调味不宜过咸、过甜、冷热亦要适度。不吸烟,不饮酒。饮酒可使支气管扩张,助火生痰;烟的尘雾能破坏气管和肺的生理功能与防御能力。 食疗的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通过临床观察,有许多中老年病人,就是由于平时饮食比较讲究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 【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诊断即可成立。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三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与喘息型两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后者除咳嗽、咯痰外尚有喘息症状,并伴有哮鸣音。 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期,以使治疗有所侧重。 (一)急性发作期 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供给足够的热能、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病人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支气管组织的修复和减少反复感染的机会。 1、饮食调整,体重正常的病人给予平衡饮食,以增加呼吸道的抵抗能力;体重低于正常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蛋白饮食,以利于受损伤的支气管组织修复。病人由于消化道细胞缺氧而使得食欲减退,应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餐方式,每天可分为6次。供给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供给量为1.2~1.5克/千克·天,应以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为主。 2、急性发作期,特别是发热时,应进半流素食,多饮水,以湿化痰液,利于咳出,同时又可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3、迁延期,饮食调养原则为补治兼顾,可选用枇杷、柑橘、梨、菠萝、莲子、百合、核桃、蜂蜜、猪肺、羊肺等食物,能起补肾养肺的作用。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菠菜、油菜、胡萝卜、白萝卜、西红柿等,不仅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有清痰去火之功。 4、缓解期,应根据不同体质来选择食物,以增加体质。宜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可多吃猪瘦肉,动物肝脏,豆制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它的主要症状是长时间的反复咳嗽、咳痰并伴有气喘。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如果又受风寒而感冒,就使早已存在于支气管粘液内的病毒或细菌又一次大量地生长繁殖,使症状加重,咳嗽剧烈,咳痰增多,先为白痰,后变成黄痰,伴发热、怕冷、全身不适,这就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要防止和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首先是要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要消除引起急性发作的原因。增加抵抗力的办法之一是坚持锻炼身体。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如作操、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可以使呼吸加深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丰富的氧气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器官,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抗病的能力。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耐寒能力差,当气温突然降低时,很容易感冒,所以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同时要坚持耐寒锻炼,从春天开始,先用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的暴露部分,每天数次,每次数分钟,到皮肤微红为止;天气转暖时,改用毛巾浸入温水中,拧干后擦头面部及四肢,每日两次;夏天用毛巾浸入凉水中,拧干后作全身摩擦,每日1~2次,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近数十年来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演变为本病。根据我国6千多万人的普查,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3.9%,50岁以上达15%或更多。阻塞性肺气肿的患病率全国不一致,最低为0.6%,最高为4.3%。本病为慢性病变,病程长,影响健康和劳动力,给社会生产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以美国为例,由于阻塞性肺气肿的医疗费用和缺勤等经济损失,每年达数十亿美元。 【诊断】 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较不易,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凡有逐渐加重的气急史,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减低,最大通气量降低,气体分布不匀,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诊断即可成立。 【治疗措施】 阻塞性肺气肿主要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支气管炎
继发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支气管小气道(主要为呼吸细支气管)管壁破坏,粘膜肿胀、纤维化或痉挛等,产生不完全阻塞,由于活瓣作用,能吸入空气而不能完全呼出,致使由该支气管所分布的肺泡过度充气而逐渐终至破裂,形成阻塞性肺气肿。使正常肺结构被不规则的气腔代替,肺弹性组织破坏致不能回缩。肺细小动脉痉挛或毛细血管床显著减少,产生肺动脉高压,逐渐导致右心室增大而产生肺原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不可逆的改变。 未梢细支气管远侧肺组织的肺气肿,为小叶性肺气肿或泡性肺气肿。肺泡壁破裂气体进入肺间质,为间质性肺气肿。多个肺泡壁破裂,可合并形成较大的含气空腔,为肺大泡。 X线表现:轻症者X线表现常不明显,难于诊断。晚期阻塞性肺气肿表现为两肺野透光度增加,容积增大。呼气与吸气时肺野透光度改变不大,肺野中可见肺大泡。两肺纹理分散变细变直,外带消失不见。心脏呈垂直型。胸廓可呈桶状,表现为肋间隙变宽,胸廓前后径增加致使胸骨后间隙增宽。两膈位置下降,膈顶变平,可呈梯形,呼吸动度显著变小。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阻塞性肺气肿 家族史 无 常有 无 发病年龄 中年或老年 儿童或青年 中年或老年 吸烟史 多有 少有 多有 痰的性质
支气管腔完全堵塞后,肺泡内原有气体在18~24h内被循环的血液所吸收,终致肺泡无气、肺叶萎缩容积缩小,称为肺不张。与此同时,肺泡内可产生渗液,不张的肺组织也可并发肺炎或支气管扩张。 阻塞性肺不张的X线表现与阻塞的部位和不张的肺组织内有无病变有关。阻塞可发生在主支气管、叶或段支气管、细支气管,而导致相应的肺不张。 (1)肺不张X线征: ①直接征象:一侧肺、一个肺叶透光度减低呈致密影,且容积变小。 ②间接征象:正常肺组织代偿性膨胀过度,肺纹理可改变其正常分布。肺萎陷较显著,表现为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横膈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等。 (2)各叶肺不张X线征:由于解剖位置、形状的差异. ①右上叶不张:正位见右肺上叶密度增加,水平裂向上移位,构成锐利的下界及弧形凸面向上,右肺门上移、中、下叶可有代偿性膨胀过度,气管可右移。 ②右中叶不张:正位见右肺下部内侧有片状影,使该处心右缘轮廓模糊。在前弓位上可见三角致密影,界限锐利,尖端向外。侧位时可见中叶容积缩小、密度增大,上下界锐利,呈双凹的宽带状影。
最常见的病因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室负荷过度,导致右心室肥大,最后发展到右心功能不全,此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老年人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典型病人常有长期吸烟的嗜好,常患呼吸道感染疾患,病人可有呼吸困难、紫绀、浮肿、肝肿大、腹水、杵状指、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的症状。X线征象为肺气肿,肺动脉弓扩大,右心室扩大。心电图表现为右心室肥大,某些导联上可见肺性P波,心电轴右偏。 防治措施:防治重点是治疗呼吸道急、慢性感染,尤其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更应彻底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服用支气管扩张剂,还可用强的松作短期治疗;纠正缺氧,同时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心力衰竭,此类病人对洋地黄的耐受性差,用量应减为普通量的1/2。中医治疗一般采取扶正培本之法,佐以止咳化痰之剂,方用四逆汤、真武汤、生脉饮、八味地黄丸、痰饮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