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技术(2)
丁香园论坛
4586
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一、原理
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通常用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慢性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因为骨髓反映粒系统细胞增生情况,这些病人不宜用外周血。即使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不主张用外周血,因为加PHA刺激外周血培养,只能获得正常淋巴细胞分裂相,并不能反映那些病理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改变。
骨髓细胞属不断增殖的细胞,培养可分短期培养和直接制片法,无论哪种其培养液中均不需加PHA。
二、用品和试剂
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
(一)短期培养法
1.取材、培养:从髂骨取骨髓液0.2—0.5ml,无菌注入装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37℃培养23—25小时后,加入秋水仙碱(终浓度为0.07μg/ml),继续培养3—4小时,收获。
2.染色体制片:低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同实验一。
(二)直接制备法
1.从髂骨抽取0.3—0.5ml,立即注入浓度为0.07μg/ml的秋水仙碱的生理盐水5ml中,以吸管轻轻吸动,将骨髓中脂肪颗粒充分吸掉,1000rpm离心8分钟,弃上清。
2.加入同样浓度的秋水仙碱生理盐水2—3ml,室温放置2—3小时,离心弃上清。
3.染色体制片:低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羊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一、原理
人的羊水细胞能长成单层并可连续进行传代培养,但它们的一些特征与一般成纤维细胞不同。在羊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胎儿细胞,依据其外形和生长特征可区分为以下三类:上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F)和羊水细胞(AF)。E细胞在胰酶消化的连续培养中不再生长,所以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期最短。AF细胞在再培养中一开始就长得很好,染色体分析大多用这类细胞。F细胞在再培养中潜在的生长期最长,在较老的羊水培养物中占优势。通常在培养后3—4天(可能更早些)即出现E细胞的集落,它们不适合再培养作染色体分析。大约在第7天出现的AF细胞可被用于染色体制备。如果在培养后第10天还未见长出新的细胞,就应考虑第二次羊膜穿刺。
二、用品和试剂
灭菌刻度离心管,0.25%胰蛋白酶,生长培养基(成分:RPMI-1640 80%,灭活小牛血清20%),其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
1.10—20ml无菌羊水,1000—1500rpm离心10分钟,吸去上清,保留1ml羊水和沉降的细胞。
2.用吸管使之悬浮,并吸至25ml细胞培养瓶中,每瓶含约0.3—0.5ml细胞悬液,再向其加入3ml生长培养基。
3.摇匀后37℃静止培养5—7天(不要挪动,以免影响细胞贴壁)。
4.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并形成细胞小岛,此时可以换液。
5.常规细胞培养至第9—11天即可收获细胞。
6.终止培养前4小时加秋水仙碱,使终浓度为0.1微克/毫升。
7.培养结束用1ml胰蛋白酶液消化5分钟,终止消化,并转移至10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细胞。
8.常规制备染色体,步骤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胸腹水染色体标本制备
一、原理
某些肿瘤细胞可脱落入胸腹水中,并继续生长、增值。因此,由胸腹水细胞可制备较好的染色体标本。胸腹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对恶性肿瘤具有辅助诊断的价值。如分裂相多,异倍性,有结构畸变,常支持阳性诊断。
二、用品和试剂
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
l.新鲜胸腹水20—40毫升,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2.加入37℃预温的营养液RPMI-1640 10ml。将细胞打匀。
3.向细胞悬液加入秋水仙碱。使其终浓度为0.2—0.5μg/ml。置37℃温育60—90分钟。
4.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5.低渗:加入37℃的低渗液8ml处理5—10分钟。
6.固定、制片、染色同实验一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染色体GTG标本制备
一、原理
非显带染色体除可根据形态分辨部分染色体,其他多数染色体难以确认,而显带技术则可使染色体纵向长度上出现不同带纹,以辨认全部染色体。GTG即G带,Trypsin(胰酶),Giemsa的简写。Giemsa染料是噻嗪--曙红染料,染色体的着色有赖于在原位形成噻嗪--曙红(2∶1)的沉淀物。着色首先取决于二个噻嗪分子同DNA结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一个曙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疏水环境,以利于染料沉淀而着色。通过胰酶的显带预处理可除去阴性G带区的疏水蛋白,或使它们的结构变成更疏水状态。由此可知,在G显带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的,且主要来自阴性G带区。
二、用品和试剂
0.25%胰酶(0.85%NaCl配制,pH为7.2—7.4),余同实验一。
三、操作步骤
1.标本老化:
按常规制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未染色)气干后,经78℃烘箱2—3小时。 取出置37℃恒温箱3天后预处理。
2.胰酶预处理:
将染色体标本浸入胰酶溶液(已置4℃冰箱稳1小时以上)中40—50秒,取出立即水洗去多余胰酶。
3.Giemsa染色:
1∶10 Giemsa染色液染色5—10分钟,洗去多余染料,气干。
4.镜检:油镜下可见分散良好的染色体纵轴上呈现深浅不同带纹,即为可读标本。
四、注意事项
1.常规制备的染色体标本,要有较多分裂相,分散良好,染色体长度适中。
2.GTG带的关键在于胰酶处理的时间。若染色体仍着色较深,带纹不明,则预处理时间不足,应延长预处理时间;若染色体变粗并显出毛糙边缘,甚至呈糊状,则为预处理过度,应适当缩短处理时间。
3.Giemsa染色时间要适中,时间短,着色不够,深浅带反差小;时间过长,着色深,亦影响带纹反差,不易识别。
染色体CBG标本制备
一、原理
异染色质在整个分裂间期及分裂期都是浓缩的,因而其大小较为恒定。它们通常位于着丝粒附近,或在染色体臂上呈现“团块”,这些染色质主要由C显带技术呈现,故称为C带。CBG即C带、Ba(OH)2、Giemsa的简写。C带的根本特征是选择性地从染色体臂抽取DNA,但在C带区有很强抗性,仍保留大部分DNA,Giemsa染色后可见效果良好的C带。抽取DNA的过程由三个连续操作形成。首先,酸处理可使DNA脱嘌呤,但未使DNA骨架断裂;其次热碱处理可使DNA变性,促进继发的DNA溶解;最后,热盐溶液使DNA骨架断开并使碎片溶解进入溶液中。因此,最终以Giemsa染料显示出DNA的不同分布。在优良的C带标本中,常染色质只呈现中期染色体的一般外貌,结构异染色质区着色很深。
C带在检查1、9、16特别是Y染色体的异质区时尤为重要。
二、用品和试剂
0.2N HCl,5% Ba(OH)2,2×SSC,Giemsa染色液。恒温水浴箱,染色缸。其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
(一)方法一
l.酸处理:常规制作的染色体标本(未染色)置0.2N HCl(室温)处理15—30分钟。水洗。
2.碱处理:浸入已预温至56℃的5% Ba(OH)2水溶液10分钟。水洗。
3.热盐处理:置2×SSC溶液(67℃)处理60—90分钟。水洗。
4.染色:l∶10 Giemsa染色液染色10—5分钟。水洗。气干。
5.镜检。
(二)方法二
l.酸处理:常规制作的染色体标本(未染色)置0.2N HCl(室温)处理60分钟。水洗。
2.碱处理:浸入1% Ba(OH)2水溶液(50℃)中15—20秒。水洗。
3.热盐处理:置2×SSC溶液(60℃)90分钟。水洗三次。
4.染色:l∶10 Giemsa染色液染色10分钟。水洗。气干。
5.镜检。
一、原理
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通常用于白血病患者,特别是慢性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因为骨髓反映粒系统细胞增生情况,这些病人不宜用外周血。即使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不主张用外周血,因为加PHA刺激外周血培养,只能获得正常淋巴细胞分裂相,并不能反映那些病理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改变。
骨髓细胞属不断增殖的细胞,培养可分短期培养和直接制片法,无论哪种其培养液中均不需加PHA。
二、用品和试剂
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
(一)短期培养法
1.取材、培养:从髂骨取骨髓液0.2—0.5ml,无菌注入装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37℃培养23—25小时后,加入秋水仙碱(终浓度为0.07μg/ml),继续培养3—4小时,收获。
2.染色体制片:低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同实验一。
(二)直接制备法
1.从髂骨抽取0.3—0.5ml,立即注入浓度为0.07μg/ml的秋水仙碱的生理盐水5ml中,以吸管轻轻吸动,将骨髓中脂肪颗粒充分吸掉,1000rpm离心8分钟,弃上清。
2.加入同样浓度的秋水仙碱生理盐水2—3ml,室温放置2—3小时,离心弃上清。
3.染色体制片:低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羊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一、原理
人的羊水细胞能长成单层并可连续进行传代培养,但它们的一些特征与一般成纤维细胞不同。在羊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胎儿细胞,依据其外形和生长特征可区分为以下三类:上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F)和羊水细胞(AF)。E细胞在胰酶消化的连续培养中不再生长,所以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期最短。AF细胞在再培养中一开始就长得很好,染色体分析大多用这类细胞。F细胞在再培养中潜在的生长期最长,在较老的羊水培养物中占优势。通常在培养后3—4天(可能更早些)即出现E细胞的集落,它们不适合再培养作染色体分析。大约在第7天出现的AF细胞可被用于染色体制备。如果在培养后第10天还未见长出新的细胞,就应考虑第二次羊膜穿刺。
二、用品和试剂
灭菌刻度离心管,0.25%胰蛋白酶,生长培养基(成分:RPMI-1640 80%,灭活小牛血清20%),其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
1.10—20ml无菌羊水,1000—1500rpm离心10分钟,吸去上清,保留1ml羊水和沉降的细胞。
2.用吸管使之悬浮,并吸至25ml细胞培养瓶中,每瓶含约0.3—0.5ml细胞悬液,再向其加入3ml生长培养基。
3.摇匀后37℃静止培养5—7天(不要挪动,以免影响细胞贴壁)。
4.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并形成细胞小岛,此时可以换液。
5.常规细胞培养至第9—11天即可收获细胞。
6.终止培养前4小时加秋水仙碱,使终浓度为0.1微克/毫升。
7.培养结束用1ml胰蛋白酶液消化5分钟,终止消化,并转移至10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细胞。
8.常规制备染色体,步骤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胸腹水染色体标本制备
一、原理
某些肿瘤细胞可脱落入胸腹水中,并继续生长、增值。因此,由胸腹水细胞可制备较好的染色体标本。胸腹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对恶性肿瘤具有辅助诊断的价值。如分裂相多,异倍性,有结构畸变,常支持阳性诊断。
二、用品和试剂
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
l.新鲜胸腹水20—40毫升,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2.加入37℃预温的营养液RPMI-1640 10ml。将细胞打匀。
3.向细胞悬液加入秋水仙碱。使其终浓度为0.2—0.5μg/ml。置37℃温育60—90分钟。
4.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5.低渗:加入37℃的低渗液8ml处理5—10分钟。
6.固定、制片、染色同实验一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染色体GTG标本制备
一、原理
非显带染色体除可根据形态分辨部分染色体,其他多数染色体难以确认,而显带技术则可使染色体纵向长度上出现不同带纹,以辨认全部染色体。GTG即G带,Trypsin(胰酶),Giemsa的简写。Giemsa染料是噻嗪--曙红染料,染色体的着色有赖于在原位形成噻嗪--曙红(2∶1)的沉淀物。着色首先取决于二个噻嗪分子同DNA结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一个曙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疏水环境,以利于染料沉淀而着色。通过胰酶的显带预处理可除去阴性G带区的疏水蛋白,或使它们的结构变成更疏水状态。由此可知,在G显带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的,且主要来自阴性G带区。
二、用品和试剂
0.25%胰酶(0.85%NaCl配制,pH为7.2—7.4),余同实验一。
三、操作步骤
1.标本老化:
按常规制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未染色)气干后,经78℃烘箱2—3小时。 取出置37℃恒温箱3天后预处理。
2.胰酶预处理:
将染色体标本浸入胰酶溶液(已置4℃冰箱稳1小时以上)中40—50秒,取出立即水洗去多余胰酶。
3.Giemsa染色:
1∶10 Giemsa染色液染色5—10分钟,洗去多余染料,气干。
4.镜检:油镜下可见分散良好的染色体纵轴上呈现深浅不同带纹,即为可读标本。
四、注意事项
1.常规制备的染色体标本,要有较多分裂相,分散良好,染色体长度适中。
2.GTG带的关键在于胰酶处理的时间。若染色体仍着色较深,带纹不明,则预处理时间不足,应延长预处理时间;若染色体变粗并显出毛糙边缘,甚至呈糊状,则为预处理过度,应适当缩短处理时间。
3.Giemsa染色时间要适中,时间短,着色不够,深浅带反差小;时间过长,着色深,亦影响带纹反差,不易识别。
染色体CBG标本制备
一、原理
异染色质在整个分裂间期及分裂期都是浓缩的,因而其大小较为恒定。它们通常位于着丝粒附近,或在染色体臂上呈现“团块”,这些染色质主要由C显带技术呈现,故称为C带。CBG即C带、Ba(OH)2、Giemsa的简写。C带的根本特征是选择性地从染色体臂抽取DNA,但在C带区有很强抗性,仍保留大部分DNA,Giemsa染色后可见效果良好的C带。抽取DNA的过程由三个连续操作形成。首先,酸处理可使DNA脱嘌呤,但未使DNA骨架断裂;其次热碱处理可使DNA变性,促进继发的DNA溶解;最后,热盐溶液使DNA骨架断开并使碎片溶解进入溶液中。因此,最终以Giemsa染料显示出DNA的不同分布。在优良的C带标本中,常染色质只呈现中期染色体的一般外貌,结构异染色质区着色很深。
C带在检查1、9、16特别是Y染色体的异质区时尤为重要。
二、用品和试剂
0.2N HCl,5% Ba(OH)2,2×SSC,Giemsa染色液。恒温水浴箱,染色缸。其余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三、操作步骤
(一)方法一
l.酸处理:常规制作的染色体标本(未染色)置0.2N HCl(室温)处理15—30分钟。水洗。
2.碱处理:浸入已预温至56℃的5% Ba(OH)2水溶液10分钟。水洗。
3.热盐处理:置2×SSC溶液(67℃)处理60—90分钟。水洗。
4.染色:l∶10 Giemsa染色液染色10—5分钟。水洗。气干。
5.镜检。
(二)方法二
l.酸处理:常规制作的染色体标本(未染色)置0.2N HCl(室温)处理60分钟。水洗。
2.碱处理:浸入1% Ba(OH)2水溶液(50℃)中15—20秒。水洗。
3.热盐处理:置2×SSC溶液(60℃)90分钟。水洗三次。
4.染色:l∶10 Giemsa染色液染色10分钟。水洗。气干。
5.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