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电子束作照明源,利用电子流的波动性,经电磁场的作用改变电子前进轨迹,产生偏转、聚焦,因此当电子束透过样品经电磁透镜的作用可放大成像。
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其波长远比光波波长短,所以电镜分辨率比光镜高。一般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在数十倍到数百倍,特殊可到数千倍。而透射电镜的放大倍数在数千倍至一百万倍之间,有些甚至可达数百万倍或数千万倍。
由阴极发射的电子经高压加速、聚光镜聚焦形成快速电子流,投射到样品上,与样品中各种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碰撞,形成电子散射。细胞质量、密度较大的部位,电子散射度强,成像较暗;质量、密度较小的部位电子散射弱,成像较亮,结果在荧光屏上形成与细胞结构相应的黑白图像。
材料与仪器
器材:
平皿,平皿盖,青霉素小瓶,注射器(2~5 ml)
滴管,医用胶布,滤纸,新单面刀片,石蜡(块或片)
新双面刀片,解剖器材,铜网,牙签,透射电子显微镜
超薄切片机、解剖镜、制刀机、冰盒、包埋模具
恒温箱、冰箱、玻璃切片刀或钻石刀
试剂:
②2.5% 戊二醛:取25% 戊二醛(市售戊二醛)10 ml。
加0.1mol/L二甲肿酸钠缓冲液至100 ml,装入茶色瓶中,置4 ℃冰箱保存备用。
[也可用0.1 mol/L磷酸缓冲液(pH7.4)配制2.5% 的戊二醛]。
③0.1 mol/L(pH 7.4)二甲砷酸钠缓冲液:
将10.7 g二甲胂酸钠置于500 ml容量瓶中,先加入约400ml水,振荡使其溶解,用HCl调pH为7.4,加入剩余蒸馏水,4℃冰箱保存。
1)配制2% 锇酸贮存液 取1 g安瓿的四氧化锇,置清洁液中浸泡48 h,后冲洗48 h,双蒸水漂洗30 min。
干后用玻璃刀刻痕1~2道,置于棕色磨口瓶中,加入0.1 mol/L二甲砷酸钠缓冲液50 ml,用力摇动使安瓿破碎。
用蜡严密封口,放置干燥器中;静置48 h锇酸溶解;4 ℃避光保存,备用。
2)配制1% 锇酸使用液(现用现配)取2% 锇酸贮存液10 ml,加入0.2 mol/L二甲砷酸钠缓冲液(pH7.3)10 ml,混合即可。
⑤30%、50%、70% 乙醇溶液。
⑥80%、90%、95% 丙酮溶液,100% 丙酮溶液,3:1的100%丙酮溶液与包埋剂的混合液,1:1的100% 丙酮溶液与包埋剂的混合液,1:3的100% 丙酮溶液与包埋剂的混合液。
⑦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剂
MNA(甲基纳迪克酸酐,硬化剂) 8.9 ml
使用时,A液和B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逐滴加入1.5% 的DMP-30[2,4,6-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边加边搅拌,持续20 min左右。一般A液和B液混合比例:冬季1:9;夏季2:8。
⑧醋酸铀染液:称取醋酸双氧铀1.54 g,溶于20 ml的50% 或70% 的乙醇(pH3.8)中,充分溶解后过滤,4 ℃冰箱避光保存。
⑨柠檬酸铅染液: 称取硝酸铅1.33 g、柠檬酸钠1.76 g
置入50ml容量瓶中加双蒸水(用前沸煮5min,冷却后用)
30ml,振摇约30min,至呈现乳白色悬液
加1mol/L NaOH 8ml;加双蒸水至50ml、混匀(pH为12)。
步骤
透射电镜生物标本常规超薄切片术,以家兔肝脏为例介绍制作过程及方法:
A. 取材:将活兔用乙醚轻微麻醉,迅速打开腹腔,暴露肝脏,用锋利的双面刀片切取小于1 mm3肝组织,立即投入固定液中。取材过程要求迅速,通常将动物麻醉后取材,如处死后取材,要在1~2 min内完成;其过程在低温(0~4 ℃)下进行,以防止动物死后胞因缺氧发生超微结构的变化。
B. 固定:投入到2.5% 戊二醛中的肝组织,4 ℃固定2 h;用二甲胂酸钠缓冲液(0.1 mol/L、pH7.4)洗3次,每次10 min;然后放入1% 锇酸中,4 ℃固定2 h。固定是利用化学试剂使细胞的细微结构或化学成分保持生前状态。
①漂洗:将锇酸固定后的标本取出,用滤纸吸干液体,再用双蒸水漂洗3次,每次10 min。
②脱水:经漂洗后的标本,按顺序投入到30%、50%、70%的乙醇中,4 ℃下各10 min;然后在室温下,投入到80%、90%、95% 的丙酮中各10 min,2份100% 的丙酮中各1次,每次各10 min。
用脱水剂把组织细胞内的游离水去除,使包埋剂能够均匀地渗入细胞内。(如实验需中途停顿可把标本放在70% 的乙醇中过夜)。
D. 浸透:在室温或37 ℃下,将标本分别置入3:1、1:1和1:3的100% 丙酮与包埋剂混合液中,时间分别为10~30 min、30~60 min和1~2 h或过夜;再置入纯包埋剂中,2~5 h或过夜。其目的是用包埋剂置换出标本中的丙酮。
E. 包埋与聚合:取清洁干燥的包埋模具(如2号药用胶囊),先用注射器向胶囊中滴一滴包埋剂,后用牙签将标本挑入胶囊中,使标本位于液面中央,再向胶囊中缓缓注满包埋剂。
电镜生物标本常用环氧树脂作包埋剂,聚合后可切成超薄切片,并耐受电子束轰击。将包埋好的标本放入温箱中聚合,使包埋剂固化。固化过程一般在37℃处理12 h、45 ℃处理12 h、60 ℃处理24 h;也可直接放入60 ℃温箱中处理24 h。
目的是使包埋剂聚合、硬化,由流体变为均匀的固体。在切片时,其内包埋的肝组织能够保持结构不变。包埋块一般可长期保存。
F. 超薄切片:普通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加速电压多为70~100 kV。电子束常难以穿透较厚的组织切片,而医学生物材料的超薄切片在50~70 nm之间,可以获得对比度较佳的图像。
切片前,要将标本包埋块顶端修成近45° 角的四边锥体,使须切片的标本露出,切面呈长宽约为0.4 mmx0.6 mm的长方形或梯形。然后把标本包埋块夹在标本夹中,固定在切片机臂的远端。玻璃切片刀,需用胶布围成水槽,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切下的薄片漂在水面,用铜网收集。
薄片的厚度可从薄片与水面反射光所产生的干涉色来判断:以银白色为(50~70 nm)为佳,薄片大于100 nm(紫红色)电子束的穿透较差,微细结构辨别不清,但小于40 nm(暗灰色)图像反差低,难以观察。
G. 超薄切片机的操作(示教)。
H. 染色:在平皿中放一片蜡纸,并在其上滴一滴醋酸铀染液,用弯头小镊子夹住铜网边缘,把贴有薄片的一面朝下,轻轻插入染液中,盖上平皿盖,室温下染色10~20 min,双蒸水清洗2次;置入柠檬酸铅染液中染色15 min,0.1 mol/L NaOH染液漂洗1~2 s,双蒸水清洗2次,自然干燥后观察。
其原理是利用重金属盐(如铅盐、铀盐等)与组织中某些成分结合(即醋酸铀可与大多数细胞成分结合,尤其易于与核酸、核蛋白、结缔组织纤维成分结合。
柠檬酸铅易与蛋白质、糖类结合),以提高这些组分对电子的散射能力,增强超薄切片中不同组分对电子散射的差异,使细胞的超微结构得以充分体现,形成与细胞结构相应的图像,提高图像反差,也称电子染色。
注意事项
2. 锇酸(即四氧化锇,OsO4)是一种强氧化剂,需冷冻、密封和避光保存,临用前需彻底化开,以免浓度欠佳。配制和储存不当会产生锇黑,使其失效,并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操作时最好使用通风橱,并戴防护手套。
3. 玻璃切片刀:现用现做,通常一把刀切一个标本。
4. 醋酸铀染液:有微量放射性,能发荧光,需小心使用、避光保存。染色时应避免强光直射,避免玷污皮肤和实验台面。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