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B

B lymphocytes or B cell (B淋巴细胞或B 细胞):合成抗体的细胞。 Backcross (回交):杂交检测的另一种(早期的)说法。 Back mutation (回复突变):逆转产生基因失活效果突变的突变,从而使细胞恢复野生型。 Bacteriophage (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病毒,通常简称为噬菌体。 Balbiani ring (B环):多线染色体条带中一个很大的泡状环。 Normal chromosomes (常染色体):相对较大,一定区域内在特定化学处理下保持着色。 Base pair (碱基对):是DNA双链中一对A和T 或G和C。在RNA中特定条件下也能形 成其它的配对。 Bidirectinal replication (双向复制):当两个复制叉在同一起始点以不同的方向移动时形成。 Bivalent (二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初期一种包括四条染色单体的结构(两个染色单体代表 同源染色体)。 Blastoderm (囊胚层):昆虫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其中胚胎周围的一层细胞核或细胞围绕 着中央的卵黄。 Blocked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C

C banding:在着丝粒附近产生着色区域的染色体分带技术。 C gene (C 基因):编码免疫球蛋白质链恒定区域的基因。 C value (C值):单倍体基因组中DNA 的总量。 CAAT box (CAAT 盒):真核生物转录单位起始点上游的保守序列,被一组转录因子识别。 Cap (帽):是真核生物mRNA 5¢端的结构,在转录后通过末端5¢ GTP的磷酸基团和mRNA 的末端碱基而引入。增加的G(有时是其它碱基)是甲基化的,产生了MeG5¢pppNp… 的 结构。 CAP(CRP):由cAMP 激活的正调控蛋白质。对RNA 聚合酶起始E.coli 中一些操纵子(分 解代谢——敏感)是必须的。 Capsid (衣壳):是病毒微粒外部的蛋白质衣壳。 Caspases:一个蛋白质酶家族,其成员在调亡(细胞程序性死亡)中起作用。 Catabolite repression(分解代谢物阻碍):由于葡萄糖增加引起一些细菌操纵子表达降低。是 cAMP 水平降低使CAP 调控蛋白质失活所导致。 cDNA:与RNA 互补的单链DNA,通过体内RNA 逆转录而合成。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D

D loop (D环):线粒体DNA上的一个区域,其上一小段RNA与DNA的一条链配对,使 DNA 原始配对链在此区域闲置。也用来描述在RecA 蛋白质催化的反应中单链“入 侵者”的进入,使双链DNA 中的一条被闲置。 Degeneracy (简并性):指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上的变化不会改变它所代表的氨基酸。 Deletion (缺失):一段DNA 序列被删除,两边的区域连接起来产生的。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http://www.fineprint.com 7 Denaturation of DNA or RNA (DNA或RNA变性):指它们从双链转变成单链状态,双链分 开一般因加热产生。 Denaturation of protein (蛋白质变性):指蛋白质的物理结构向另一结构(不活泼的)转变。 Depressed state (抑制状态):指关闭的基因。当描述一个基因的一般状态时,它与“诱导” 同义。在描述突变的效果时,它与“组成型”同义。 Dicentric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E

Early development (早期发育):指噬菌体侵染中在DNA 复制起始前的一段时期。 Ectopic expression (异位表达):基因在它通常不表达的组织中的表达,例如,在转基因动 物中或感染进入胚胎中不常见的位置。 Elongation factors (延伸因子):原核中为EF,真核中为eEF),在每一个氨基酸加入多肽链 的过程中周期性作用于核糖体的蛋白质。 End labeling (末端标记):指在链5¢或者3¢端加上放射性标记的DNA 分子。 End-product inhibition (终产物抑制):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能够抑制途径中前些阶段所需 酶活性的能力。 Endocytic vesicle(内吞膜泡):通过内吞运输蛋白质的包被膜泡,也称为网格膜泡。 Endocytosis (内吞作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内聚,在包被膜泡中转移到细胞内部的过程。 Endonucleases (内切核酸酶):切割核酸链内的化学键。可能特异性的切割RNA 或者单链 或双链DNA。 Endoplasmic reticulum (内质网):高度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F

Ffactor (F 因子):细菌性或繁殖质粒。 F1 generation (F1代):两个亲本系(同源)杂交后的第一代。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兼并性异染色质):指同时存在活泼型拷贝的惰性序列。如,哺 乳动物雌性中的一条X 染色体。 Fast component (快速变性区):复性反应中的快成分是首先复性,含有高重复DNA的成分。 Fate map (原基分布图):在胚胎上标示该区域内细胞的后代将会发育而成的成熟组织。 Figure eight (8字型):由尚未完成的重组生成的两个相互连接的环状DNA。 Filter hybridization (滤膜杂交):将变性DNA样本固定于硝酸纤维膜上,然后用放射性标记 的DNA 或RNA 进行杂交。 Fingerprint of DNA (DNA 指纹图谱):指不同基因组间的不同多形态限制性片段模式。 Fingerprint of protein (蛋白质指纹图谱):酶(如胰蛋白酶)切割蛋白质后产生的片段模式(通 常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 Fluidity (游动性):指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G

G banding (G 分带):在中期染色体上产生条纹,从而区分出单倍体各个成员的技术。 G1:真核细胞周期中减数分裂后期到DNA 复制开始的时期。 G2:真核细胞周期中DNA 复制结束到下一次减数分裂开始的时期。 Gamete (配子):指任何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精子或者卵,具有单倍体染色体物质。 Gap in DNA (DNA 裂隙):在双链中的一条上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缺失。 Gene /ciston (基因/顺反子):指能产生一条多肽链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区和其上下游区 域(引导区和尾),以及在编码片段间(外显子)的割裂序列(内含子)。 Gene cluster (基因簇):一组相同或者相似的基因。 Gene conversion (基因转换):指异源双链DNA中的一条链转换,使其在出现碱基配对处与另一条链互补。 Gene dosage (基因剂量):在一个基因组中某个基因的重复数量。 Gene family (基因家族):一系列外显子相关联的基因,其成员是由一个祖先基因复制或趋 异产生。 Genetic code (遗传密码):DNA(或RNA)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H

Hairpin (发夹):指在单链RNA 或DNA 相邻的互补区域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Haploid (单倍体):单倍染色体组中仅含有每个常染色体的一个拷贝和一个性染色体。单倍 体数n 是二倍体生物配子的特征常数。 Haplotype (单元型):一些染色体特定区域内等位基因的特殊组合,其缩小模型就是基因型。 本来是用来描述MHC 等位基因组合的,现在用来描述RELPs 之间的特殊组合。 Hapten (半抗原):一些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结合后能像抗原一样引发免疫应答。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组蛋白乙酰化酶):向组蛋白添加乙酰基团来修饰它的酶, 一些转录辅激活物有HAT 活性。 Histone deacetyltransferase ,HDA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从组蛋白质上除去乙酰基团的酶, 通常与转录阻遏子相联系。 Helper virus (辅助病毒):提供缺陷型病毒缺乏的功能,使后者能完成侵染循环。 Hemizygote (半合体):失去某个基因拷贝(如,由于一条染色体的丢失),从而只有一个拷 贝的单倍体个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I

Ideogram (理数图):代表染色体G 带图表。 Idling reaction (空转反应):当空载tRNA进入A位点时,核糖体产生pppGpp 和ppGpp, 诱发应急型反应。 Immortalization (永生或无限增值化):指真核细胞系获得在培养基中进行无数次分裂的能 力。 Immunity in phages (噬菌体免疫):由于原噬菌体基因组合成的噬菌体抑制物,而阻止同一 类型噬菌体侵染细胞的能力。 Immunity in plasmids (质粒免疫):一个质粒阻止其它同类型质粒在细胞中存活的能力。主 要是阻碍复制能力。 Immunity in transposons (转座子免疫):指某些转座子阻止其它同类型转座子向相同DNA 分子中转移的能力。有多种机制。 Imprinting (印记):指一个基因通过精子或者卵子发生的改变,使在早期胚胎中父本和母本 等位基因有不同的性质。可能是由于DNA 甲基化产生的。 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变性压在显微镜切片中的细胞DNA,当加入放射性标记 的单链RNA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词 L

Lagging strand of DNA (DNA后随链):总体上沿着3¢到5¢方向延伸,但以小片段形式(5¢-3¢) 不连续合成,最后共价连接起来。 Lampbrush chromosomes (灯刷染色体):在两栖卵母细胞内发现的减数分裂大染色体。 Lariat (套索):RNA 剪接过程中的中间结构,其中有由5¢-2¢键形成的带尾巴的环形结构。 Late period of phage development (噬菌体发育晚期):噬菌体DNA 复制后的部分感染期。 Late-replication materials (延迟复制物):在S 期前不复制,通常由异染色体组成。 Leader (前导区):在mRNA 5¢端起始密码子之前的非翻译区。 Leader sequence of a protein (蛋白质前导序列):短的N 端序列,负责进出膜。 Leading strand (前导链):以5¢-3¢方向连续合成的DNA 链。 Leaky mutations (渗漏突变):允许残留水平的基因表达。 Left splicing junction (左剪接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其它

Main band of genomic DNA (基因组DNA主带):密度离心中由一个宽峰度组成,不包括可 见的卫星DNA 组成的分离条带。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主要组织相容性):包含一个巨大基因簇的大染色体区域,这些基 因编码移植抗体和其它在淋巴细胞表面发现的蛋白质。 Map distance (图距):用cM(厘米摩尔根)=重组百分率(有时有调整)来测量。 MAR (基质附着位点,有时也称为SAR 即支架附着位点):附着到核基质的DNA 区域。 Marker (DNA 标记):已知大小的DNA 片段,用来计算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 Marker (genetic ) (遗传标记):在试验中任何感兴趣的等位基因。 Maternal inheritance (母性遗传):指只有一个亲本提供的遗传标记在子代更容易存活。 Mb(兆碱基):106 bp DNA 的缩写。 Meiosis (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的分裂(减数分裂I期,减数分裂II期),使最初的4n 染色 体减少为4 个1n 染色体的产物细胞。产物可能是成熟或生殖细胞(精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松

形态: 落叶乔木,高 8-16m ,罕达 25cm ,径可达 1 。 2m ;树冠圆锥形。树皮叶扭状长条浅裂,干基部膨大,有膝状呼吸根。枝条稀疏,大枝平伸或斜展,小枝绿色。叶互生,有三种类型:鳞形叶长约 2mm ,宿存,螺旋头着生主枝上;在 1 年生短枝及荫生枝上;有条状钻形叶及条形叶,长 0 。 4-3 。 0cm ,常排成 2-3 列之假羽状,冬季均与小枝同落;雌雄同株,单性花单生枝顶;雄球花圆球形;雌球花卵圆形。球果倒卵形,长 2 。 0-2 。 5cm ,径 1 。 3-1 。 5cm ;种鳞木质,扁平,倒卵形,成熟后渐脱落;种子椭圆形而微扁,褐色,基部有尾状长翅,子叶 4-5 ,发芽时出土。 花期 1-2 个月,果 10-11 月成熟。 分布: 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长江流域以南公园中有栽培。 习性:强阳性树,喜暖热多湿气候,喜多湿土壤,在沼泽地则呼吸根发达,在排水良好土地上则呼吸根不发达,干基也不膨大。性强健,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仅忌盐硷土,最宜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落羽杉

系松科,落羽杉属,又名落羽松。 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 50m ,胸径达 3m 以上,树冠在幼年期呈圆锥形,老树则开展成伞形,树干尖削度大,基部常膨大而有屈膝状之呼吸根;树皮呈长条状剥落;枝条平展,大树的小枝略下垂; 1 年生小枝褐色,生叶的侧生小枝排成 2 列。叶条形,长 1 。 0-1 。 5cm ,扁平,先端尖,排成羽状 2 列,上面中凹脉下,淡绿色,秋季凋落前变暗红褐色。球果圆球形或卵圆形,径约 2 。 5cm ,熟时淡褐黄色;种子褐色,长 1 。 2-1 。 8cm ,花期 5 月;球果次年 10 月成熟。 分布: 原产美国东南部,其分布区较池杉为广,在北美洲可分布到北纬 400 地带,有一定耐寒力。我国已引入栽培达半个世纪以上,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大城市的园林中常有栽培,最北界已达河南南部鸡公山一带。 习性: 强阳性树;喜暖热湿润气候,极耐水湿,能生长于浅沼泽中,亦能生长于排水良好的陆地上。在湿地上生长的,树干基部可形成板状根,自水平根系上能向地面上伸出筒状的呼吸根,特别称为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罗汉柏

系柏科,罗汉柏属。又名:美蜈蚣柏。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 35m ,胸径 2m ;树冠广圆锥形;大枝平展,不整齐状轮生,枝端常下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对生,在侧方的叶略开展,卵状披针形,略弯曲,叶端尖;在中央的叶卵状长圆形,叶端钝;叶表绿色,叶背有较宽而明显的粉白色气孔带,叶长 4~7mm 。球果近圆形,径 1.2~1.5cm, 种鳞 6~8, 木质 , 扁平 , 每种鳞有种子 3~5 粒 ; 种子椭圆形 , 灰黄色 , 两边有翅 , 子叶 2 。 分布: 原产日本的本州及九州。我国已引入栽培。 习性: 阳性树,喜生于冷凉湿润土地(年平均气温 8℃ 左右处)。幼苗生长极慢, 10 年生实生苗高仅 60cm 左右,此后渐速,而以 20 年左右生长最速,至老年期则又缓慢。在适宜环境下,在大树下部的枝条与地面接触部分能发出新根,可与母株分离成新植株。 繁殖可用播种、扦插或嫁接法。 本树通常多盆栽供观赏用。亦可栽于园林中作园景树。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竹柏

又名:大叶沙木、猪油木。 形态: 常绿乔木,高20m;树冠圆锥形。叶对生,革质,形状与大小很似竹叶,故名,叶长3.5~9cm,宽1.5~2.5 cm,平行脉20~30,无明显中脉。种子球形,径1.4 cm,子叶2枚,种子10月成熟,熟时紫黑色,外被白粉;种托不膨大,木质。花期3~5月。 分布: 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等省。 习性: 性喜温热湿润气候,大抵分布于年平均气温18~26℃,极端最低气温达-7℃,但1月平均气温在6~20℃,年雨量在1200~1800mm的地区。竹柏为阴性树种,在广西曾见生于阴坡的竹柏比生于阳坡的生长速度快数倍。竹柏对土壤要求较严,在排水好而湿润富含腐殖质的深厚呈酸性的沙壤或轻粘壤上生长良好,但在土层浅薄、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则生长极差,而在石灰地区则不见分布。在自然界于富含腐殖质而较湿润的山地下坡、谷旁均生长良好,而在较干旱的台地上生长很慢,在积水处不能生长。有良好的自然更新能力,在竹柏林中和其他阔叶林下常可见到自然播种的幼苗。幼苗初期生长较慢,至4、5年后可逐渐变快。一般10年生的可高5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毛白杨

形态: 乔木,高达 30~40 m ,胸径 1.5~2 m ;树冠卵圆形或卵形。树皮幼时青白色,皮孔菱形;老时树皮纵裂,呈暗灰色。嫩枝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长枝之叶三角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缘具缺刻或锯齿,表面光滑或稍有毛,背面密被白绒毛,后渐脱落;叶柄扁平,先端常具腺体。短枝之叶三角状卵圆形,缘具波状缺刻,幼时有毛,后全脱落;叶柄常无腺体。雌株大枝较为平展,花芽小而稀疏;雄株大枝则多斜生,花芽大而密集。花期 3~4 月,叶前开放。蒴果小,三角形, 4 月下旬成熟。 分布: 中国特产,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北至辽宁南部,南达江苏、浙江、西至甘肃东部,西南至云南均有之。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 200~1200 mm 之间,最高可达 1800 m 。 习性: 喜光,要求凉爽和较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11~15.5℃ ,年降雨量 500~800 mm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至碱性土上均能生长,在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最好,但在特别干瘠或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一般在 20 年生之前高生长旺盛,此后则减弱,而加粗生长变快。 15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银白杨

形态: 乔木,高可达 35m ,胸径 2m ;树冠广卵形或圆球形。树皮灰白色,光滑,老时纵深裂。幼枝叶及芽密被白色绒毛。长枝之叶广卵形或三角形状卵形,常掌状 3-5 浅裂,裂片先端钝尖,缘有粗齿或缺刻,叶基截形或近心形;短枝之叶较小,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缘有不规则波状钝齿;叶柄微扁,无腺体,老叶背面及叶柄密被白色绒毛。蒴果长圆锥形, 2 裂。花期 3-4 月;果熟期 4 月(华北) -5 月(新疆)。 分布: 新疆(额尔齐斯河)有野生天然林分布,西北、华北、辽宁南部及西藏等地有栽培。欧洲、北非及亚洲西部、北部也普遍分布。 习性: 喜光,不耐庇荫;抗寒性强,在新疆 -40℃ 条件下无冻害;耐干旱,但不耐湿热。适于大陆性气候。能在较贫瘠的沙荒及轻碱地上生长,若在湿润肥沃土壤或地下水较浅之沙地生长尤佳,但在粘重和过于瘠薄的土壤上生长不良。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 20 年生树高 19 。 2m ,胸径 30 。 5cm ; 40 年生树高 24 。 7m ,胸径 41cm 。在湿热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生长不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正确选用太阳镜

太阳镜作为护目镜其功能应该是:1、阻挡强光(遮阳作用)2、保护功能(防止眼睛被强烈太阳光灼伤,更主要是阻隔紫外线)3、光学矫正4、装饰用途。如果没有适度阻隔紫外线,长久下来就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作为一种眼保护产品,太阳镜的质量优劣会直接影响配戴者的眼部健康。据专家分析,合格的太阳镜可以有效遮挡紫外线,保护眼组织免受强光的损伤,而一副劣质的太阳镜则可能给眼睛带来严重的损害,轻者会使眼睛干涩、疲劳、灼热及疼痛、流泪,或者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重者还有可能对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损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指波长在200nm~300nm之间人眼所看不见的太阳光线。根据波长我们把它分为UVA(315~380nm),UVB(280~315),UVC(200~315)。 紫外线对人眼的损伤主要决定于紫外线的波长、辐射时间和辐射强度,及人眼自身防卫机制的强弱。角膜、晶体是最常受损伤的部位,易引起日光性角膜炎和角膜内皮损伤、日光性白内障。紫外线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对眼造成的损伤具有积累性。 合格的太阳眼镜应有效地阻挡紫外线。合格的太阳眼镜镜片上应该有相应的标识:如UV400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散光眼及其分类

正常角膜和晶状体,特别是角膜的中央部分,其弯曲度是接近球面的。光线通过后聚焦于一个点(一个焦点),如果角膜在各个方向的弯曲度不一致,有的方向屈光力强,有的方向屈光力弱,就好比椭圆形球面,那么光线通过角膜后焦点不在同一个点上,有的在前,有的在后,这种现象称之为散光。晶状体表面弯曲度异常也可以引起散光。 有一种散光叫不规则散光,这种散光是角膜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造成光线散射,轻者成象不规则,重者无法成象。这种散光常是由于角膜发过炎,有瘢痕,或做过手术。不规则散光无法用镜片矫正,中医治疗有明显效果。 当调节处于静止状态时,由于眼屈光系统各子午线的屈光力不一致,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焦线,因而不能清晰成像,这种屈光不正就是散光。犹如眼球不是一个球形而是一个橄榄球形。 85%的散光病人因角膜引起,10%因晶状体引起,5%因视网膜引起。凡两个主径线互成直角,因而能够接受镜片矫正的散光称为规则散光。如果一个子午线上的弯曲度不规则,则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物象。即用普通镜片不能矫正的散光,称为不规则性散光,眼外伤,戴隐形眼镜常造成不规则散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散光眼知识

散光是眼球的一种缺陷,来自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影像呈一条线,而不是一个清晰的点。这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不够园。散光的发生主要在角膜,角膜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聚焦能力。角膜在两条相互垂直的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一样。结果导致视物变形或倾斜。换句话说,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表面形成焦点、而形成焦线,以至看远看近都不清楚,有这种状态的眼被称为散光眼。很多近视眼和远视眼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散光,散光眼不是一种疾病,但它的确常常引起视力问题。实际上,10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散光。 一、散光眼往往和近视眼或远视眼交织在一起,情况比较复杂,通常可分成以下几类: (1)不规则散光:角膜各部分的屈光度不同,无规则可循矫正非常困难。 (2)规则散光:角膜在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上弯曲度不一样,屈光度不一样,被称为规则散光。可以矫正。  a、单纯远视散光:眼球在一条子午线上屈光力正常,而与其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为远视。  b、单纯近视散光:眼球在一条子午线上屈光力正常,而与其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为近视。  c、复性远视散光:眼球在相互垂直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散光的剖解

一. 定义:平行光线通过眼屈折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者,称散光。 散光可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两类。 二. 症状表现:看远、看近都不很清楚,近距离工作时间稍长即眼胀、头痛、阅读窜行或有重影。眼底检查,视头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度不好,且上下及两侧边缘的模糊状态不一致。散光可分为不规则散光和规则散光两类。不规则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凹凸不平引起的屈光乱射现象。 三. 规则散光的分类:规则散光是指角膜相互垂直的两个主径线屈光力不一致,使折射的光线不能形成焦点而成焦线。根据各径线屈光状态的差异,规则散光又分五类: 1.单纯性远视散光:一主径线为正视,与其相垂直的径线则为远视。 2.单纯性近视散光:一主径线为正视,与其相垂直的径线则为近视。 3.复性远视散光:两个互相垂直的主径线都是远视,但程度有差别。 4.复性近视散光:两个互相垂直的主径线都是近视,但程度有差别。 5.混合散光:两个互相垂直的主径线一为远视,另一为近视。 四. 治疗方法:规则性散光检影后用合适度数的圆柱镜或球面联合圆柱镜加以矫正。非规则性散光可戴角膜接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