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运动单位 motor unit

运动单位 motor unit 支配脊椎动物骨骼肌的神经纤维数通常远远少于肌纤维数,神经纤维进入肌肉,就生出许多分枝与肌纤维联系,从脊髓前角的一个运动神经细胞发出的一条运动神经纤维,最终支配许多条肌纤维,这种连在一起的系统称为运动单位。肌纤维数与神经纤维数之比称为支配比,每个神经纤维平均支配的肌纤维数随肌肉而异,可由几条至一百几十条。进入肌肉的神经纤维,实际上含有许多向中神经纤维,据谓多者可超过50%,不考虑这点而求得的支配比值需要进行修正。肌肉产生的力的大小,不但取决于被动员起来的运动单位的数量,而且也取决于通过神经纤维送到肌肉的冲动频率。在频率低的情况下,而肌肉的运动还是可以圆滑地进行,这是因为许多运动单位不是同时收缩,而多少有先后之别。甲壳类等的肌肉支配与哺乳类的情况不同,一根轴突发出许多分枝1与整块肌肉的纤维发生联系。这样一来,由于反复刺激神经,产生传递的神经肌肉接头就增加了,于是逐渐有更多的肌纤维进入活动状态,使产生所谓易化现象。随着刺激频率的不同,易化程度也不一样,于是肌肉所产生的张力便得到调整。随动物种类的不同,也有居于上述二种类之间的类型。除运动单位以外,尚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昆虫纲 Insects

节肢动物门、大颚亚门、后门总纲的一个纲。系林奈氏(C. on Linne. 1758)命名;也称六足纲。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 1对触角, 3对口肢(上颚、下颚、下唇)及 1对复眼,通常有 3个单眼。胸部 3节,有 3对足,一般有 2对翅。腹部通常 11节( 7— 13节),有翅亚纲的成虫腹部无附肢。气管系统极发达,专司呼吸。循环系统退化。有唾液腺,无中肠腺,有外胚层形成的马氏管。生殖孔位于身体的后端,雄的开口于第 9腹节,具有插入器,雌的开口于第 8或第 9腹节,周围以生殖突环绕。神经系统显著地集中,脑很发达,进行高级的活动。大部分为卵生,发育中有明显的变态,但亦有卵胎生的(蚜虫)。昆虫分为多节昆虫类(无触角,胚后发育体节增加)、寡节昆虫类(有触角,体节增加)和真昆虫类(有触角,体节不增加) 3个亚纲。真昆虫类又分为无翅类和有翅类 2个总目。但通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昆虫纲分为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多节昆虫类和寡节昆虫类隶属于无翅亚纲。无翅亚纲的一切特征全是原始的,表明它与多足类、甲壳类近缘。关于昆虫类的起源,有来自多足类的幼体成熟型之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藿香

又称土藿香、大藿香。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高达40~100厘米,全草有强烈芳香。茎直立,方形,疏生细毛。叶对生,叶柄细长;叶片心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叶脉上有毛,叶端长尖,边缘具粗锯齿,叶上密生圆形鳞腺。轮伞花序组成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顶生,长4~15厘米;苞片线形至披针形,萼齿狭三角形;花淡紫色或红色,花冠唇形,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中裂片特大并具波状细齿。雄蕊伸出于花冠之外。小坚果黄褐色、倒卵形,具三棱,顶端有毛。花期6~8月,果期10~11月。适应性强,多生于山坡林边湿地、路边、田边,村落附近也有生长。广布于中国各地。近似种类广藿香原产菲律宾,是热带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中国广东、海南及台湾有大量栽培。   藿香茎、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茴香醚等,可提取芳香油。中医学上以茎叶入药,性微温,味辛甘,有健胃、止沤、化湿、醒脾、发汗等效,主治感受暑湿、头痛发热、胸闷腹胀、呕吐、泻痢等症。欧洲用广藿香作强激药和芳香原料。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罗布麻

夹竹桃科。半灌木,有白色乳汁。叶椭圆状披针形,聚伞花序,花冠针形,粉红色或淡紫色,芬香。蓇葖果叉生,种子顶端簇生白色细长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于河岩沙地、山沟沙土、多石的山坡及盐碱地,耐旱、耐盐碱、耐严寒和酷暑,抗风力强。产于中国西北、华北及东北。   罗布麻是一种野生的高级纺织原料,全国约有罗布麻1000万亩以上。罗布麻的韧皮纤维是野生纤维植物中的佼佼者,在纤维细度和强力方面可与苎麻媲美,纤维延伸率很小,耐磨和耐腐,适宜与棉、毛、丝混纺,能节约棉、毛、丝等原料30~50%。罗布麻根含西麻甙和毒毛旋花子甙等强心甙,有缘解心力衰竭和消除水肿的功效。叶含芸香甙、桷皮素等多种成分,有防治感冒、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炎、抗过敏等功用。用叶制成茶对防治高血压病有显著效果。麻杆皮是纺织、造约和制造渔网、强索、麻线的好原料。罗布麻适合于低温、盐碱、干旱沙荒地区种植,对于绿化中国的大量荒地有积极意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药用真菌

可作药用的真菌。中国以真菌作为药材治疗人类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5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豆腐上生长的霉治疗疮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用真菌有茯苓、灵芝、虫草、木耳等。在《本草拾遗》和《本草纲目》中也都有药用真菌的记载。真菌用作现代药物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0年青霉素提纯作为抗生素首次用于临床试验,从而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传染病的先例。1956年第二种真菌抗生素——头孢霉素试制成功。这种抗生素不仅具有青霉素的优点,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甾族化合物的转化是真菌带给医药界的又一类珍贵新药。近年来发现平菇、草菇、金针菇、蘑菇等均含有抗癌成分,对肿瘤有防治作用。从真菌中寻找抗癌药物已为世界瞩目。猴头菇有抗癌、治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的猴菇菌片可用来治疗消化道肿瘤。猪苓用于治疗肺癌,可以减缓症状。银耳多糖、灵芝多糖等均为药用真菌制成的新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参(Panax ginseng)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一,直立,高 40~ 60厘米。掌状复叶, 2~ 6枚轮生茎顶,依年龄而异,一年生有 3小叶 1枚,二年生有 5小叶 1~ 2枚,三年生有 5小叶 2~ 3枚,四年生有 3~ 4枚, 5年生以上是 4~ 5枚,最多 6枚;小叶 3~ 5,中央 1枚最大,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最外一对小叶最小。伞形花序单生;花小,淡黄绿色;萼齿 5;花瓣 5;雄蕊 5;子房下位, 2室,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熟时红色,种子 2枚。在我国仅产于吉林长白山区、辽宁东部山区、黑龙江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小兴安岭南麓,海拔 400~ 1000米处,野生已极少见,现多栽培。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根含皂苷、人参酸、挥发油、植物甾醇、维生素等。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野生者性微寒,炮制后性微温、味甘微苦,功能补元气、生津液,主治虚脱、虚喘、崩漏失血、惊悸,以及调节元气虚弱、气虚津少等症。我国科学工作者从细胞学和分子药理学角度揭示,人参有抑制癌细胞的功效。现列为首批国家一级濒危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

   用人为的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天然种子相类似的结构。它包括:( 1)体细胞胚。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诱导生成的胚状体,类似于天然种子的胚(合子胚),具有胚根和胚芽的双极性,由它可发育出完全的个体。( 2)人工种皮。包裹在人工种子最外层的胶质化合物薄膜。它既可保证种子内水分和营养免于丧失,又能保证良好通气和防止外部机械冲击的压力。( 3)人工胚乳。为体细胞胚进一步发育提供的各种必需营养物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 MS或怀特等培养基中所含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质等基本成分混合制成的胶囊丸。根据研究者的目的,还可以向人工胚乳中加入各种不同的物质,如植物激素、有益微生物、杀虫剂、除草剂等,赋予人工种子更加优越的特性。与天然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可以工厂化大批量生产,具有发生和增殖快、生长期短、相对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基因转移技术有可能快速得到新的优良品种等特点。人工种子的概念自 1978年在第 4届国际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会议上被穆拉希吉( T.Murashige)提出以来,目前已成为生物技术研究中较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国外,已研制成胡萝卜、苜蓿、芹菜、花椰菜、莴苣、花旗松、天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森林(forest)

   以乔木为主体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于林冠能削弱阳光和风雨对林下的影响,形成林内特殊的环境条件,故占优势的乔木对林内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类型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群落分层明显,一般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等层次。阔叶林的林冠可分为 2~ 3层,热带雨林的林冠多达 4~ 5层,针叶林的垂直结构较简单。决定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降水、地形和土壤。不同气候地带常有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纬度地带多有落叶阔叶林,北半球高纬度地带有北方针叶林,较低纬度的亚热带地区(多在大陆东海岸)有常绿阔叶林,赤道附近则有热带雨林,上述四个林带之间有不同类型的过渡带。由于地形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分布,故山地的森林常与纬度较高地带的相似。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又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还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声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是保持地球生态平衡的主要生态系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沙蚕(Nereis)

   环节动物门,多毛纲( Polychaeta)。体长圆筒状,第 1体节前突出一小叶,称为口前叶,背面有 2对眼,前缘具 1对细小的触手和 1对粗大的触须。口前叶后为第 1体节,腹面有口,故称围口节,两侧各具 4条细长的触手。沙蚕的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明显的头部。口内有一可伸缩的吻,端部有颚,用以捕食。各体节都有 1对疣足,游泳迅速。种类很多,为经济鱼类、虾蟹等的饵料,其幼虫又是浮游动物组成部分,为对虾幼体的食物。在生殖季节,满月期受月光的刺激,能大量群浮于海面,引起鱼类的集群。可作为钩饵用于出口,沙蚕粉优于鱼粉,用作饲料。鳞沙蚕( Harmotho),匍匐于海边岩石上,背侧具成对鳞片,为疣足一部分特化形成;燐沙蚕( Chaetopterus),穴居泥沙中的栖管内,头及疣足退化,体柔软,可发燐光;沙蠋( Arenicola),蠕虫形,无头,体具红色的丝状鳃,栖于泥沙内;吻沙蚕( Glycera),具有能伸缩的粗大的吻,吻末有颚;巢沙蚕( Diopatra),头明显,具疣足和鳃,栖于膜质管内,管外粘有藻类、小贝壳等。龙介( Serpula)、右旋虫( Dexiospira)可危害藻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肉果(fleshy fruit)

   即肉质果。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的一大类果实。亦称多汁果。分为浆果、梨果、核果等几类。   浆果 肉果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外果皮薄,中果皮与内果皮肉质多汁。由 1个或数个心皮组成,含一至多粒种子。如葡萄、番茄、柿、茄子等的果实。柑、桔、柠檬等的果实称为柑果,为浆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外果皮革质,有油囊,中果皮疏松,有维管束(即桔络)分布,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向内长出许多长而多汁的腺毛,即食用的肉瓤。葫芦科植物的果实(瓜类)称为瓠果,为浆果中的另一种特殊类型。其果实由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而成。花托与外果皮愈合,形成较为坚硬的假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及胎座均肉质化。黄瓜、冬瓜、南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果皮部分,西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肥厚多汁的胎座。   梨果 肉果的一类。果实由下位子房与膨大的花托及花被等合生而成。含多粒种子。供食用的果肉,主要由花托发育而成。梨、苹果是这类果实的典型代表。如苹果,食用部分主要由肉质肥厚的花托发育而成,其外果皮和中果皮也作肉质,但仅存在果核周围,并且与花托不易分辨,内果皮由木质化的厚壁组织构成,呈皮纸状。   核果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壳斗科(Fagaceae)

   又称山毛榉科。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落叶或常绿乔木。单叶,互生;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序成直立或下垂的柔荑花序,整个脱落,雄花花被裂片 4~ 8,雄蕊 6~ 20;雌花 1至数朵簇生于花序轴上,并包于杯状壳斗内,花被 6裂,子房下位, 3~ 6室,每室有 1~ 2胚珠,仅 1枚发育结实,花柱 3~ 6。坚果,当年或次年成熟,半包或全包于壳斗内。 8属约 90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及美洲。我国有 6属约 300种,产全国各地。栗属( Castanea), 1~ 3坚果全包于具刺壳斗内,雄花序直立,柱头 6,我国产 4种,板栗、茅栗种子可食,为木本粮食。栎属( Quercus),坚果单个包于壳斗内,雄花序下垂,柱头 3。我国有 120种,多为常绿或阔叶落叶林的主要树种,常见的有麻栎、栓皮栎、柞栎、青冈、槲栎、白栎、辽东栎等。此外尚有水青冈属、栲属、柯属以及近年在我国发现的新属三棱栎属( Trigonobalanus)等。本科植物木材材质坚韧,可供建筑、车船等用;树皮和壳斗可提栲胶;柞栎等多种叶可养柞蚕;栓皮栎的木栓层即软木,供作隔音材料、救生圈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山茶科(Theaceae)

   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叶革质,常绿或半常绿,互生、羽状脉,全缘或有锯齿、具柄,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异株;萼片 5~多片,脱落或宿存,有时向花瓣过渡;花瓣 5~多片,白、粉红或黄色;雄蕊多数;子房上位, 2~ 10室,中轴胎座,每室具 2~∞枚胚珠。蒴果或不开裂的核果或浆果状。约 28属, 700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 15属, 340种。山茶属( Camellia),花两性,萼片、花瓣常不定数,蒴果。约 220种,我国有 190余种,主要产于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区。茶( C.sinensis),常绿灌木,叶互生,薄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花白色。蒴果扁球形。产于我国中部至东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长江以南广为栽培。原产我国,已有 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根深、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海拔 1000米以下,云雾较多或直射光较少的地方及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最为适宜。著名产区有安徽六安、祁门、江西婺源、庐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杭州、云南普洱。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叶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等,有兴奋大脑和心脏作用,除作饮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杉科(Taxodiaceae)

   裸子植物门,松杉纲的一科。常绿或落叶乔木。叶披针形、钻形、鳞片状或线形,螺旋状排列,极少交互对生(水杉属)。球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小,单生或簇生枝顶或排成圆锥花序状,雄蕊具 2~ 9个花药,花粉无气囊;雌球花珠鳞和苞鳞合生,每珠鳞腹面有 2~ 9个直立或倒生胚珠。球果当年成熟、开裂、木质或革质;种子有窄翅。 10属,仅 16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 5属, 7种。其中杉木属的杉木在我国中部,南部、西南部广为栽培,为重要造林树种。水杉属的水杉为我国特有的活化石植物,和特产于台湾的台湾杉以及水松、德昌杉木、秃杉列为我国首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产于北美加洲的巨杉( Sequoiadendron gigantea),又名世界爷,最高达 142米,树干的下部周长可达 46米,树龄达 3500~ 4000年,重量达 6000吨,最大的一株在树干基部开了一个隧道,汽车可畅行无阻地通过。稍逊于巨杉的北美红杉( Se-quoia sempervirens),树高也可达 110米,胸径 8米,堪称树中巨人。金松( Sciadopitys verticillata)(日本金松),原产日本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树皮(bark)

   广义的概念指茎(老树干)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是树干外围的保护结构,即木材采伐或加工生产时能从树干上剥下来的树皮。由内到外包括韧皮部、皮层和多次形成累积的周皮(见周皮)以及木栓层以外的一切死组织。以最后形成的木栓形成层为界,可分为两部分结构:一是靠内侧的次生韧皮部,含水分较多,其中有许多生活组织,质地较软,称软树皮。二是靠外侧的硬树皮,即从最内层的木栓层到其外方的各层木栓层和木栓层以外的枯死部分,含水很少,质地较硬,多是死组织,常呈条状或片状脱落,所以亦称落皮层。狭义的树皮概念,仅指这部分。树皮的外观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可作为树木分类的鉴别特征:如松的落皮层很厚、呈重叠的鳞片状、表面龟裂、形成深沟;悬铃木(法国梧桐)则呈大片状脱落,表面光滑;栎树和榆树呈条状纵裂,形成深沟。栓皮栎和栓皮槠的硬树皮很少脱落,经过逐年的木栓组织的累积增加,可以产生很厚的木栓层,其质地轻软、不透水、不导电、亦不导热,且能抗化学药品的侵蚀,在工业上用途很广。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石蕊属(Cladonia)

   地衣门,子囊衣纲,石蕊科。植物体两形。初生地衣体壳状或鳞片状,水平扩展,宿存或早期消失。次生地衣体(又称果柄、假果柄或子器柄)从初生地衣体上长出,直立,单一或分枝,呈圆柱状,中空,表面粗糙。顶端常膨大为喇叭状,称柱杯或杯。共生藻类为共球藻。子囊盘(又称子器)顶生或着生在杯的边缘。呈红色或暗褐色。分布广泛。常大片丛生在高山荒漠、苔原及极地的岩石表面或冰雪中。极耐干旱和寒冷。寒地动物驯鹿等秋冬两季的重要饲料“驯鹿苔”,主要为石蕊属中的石蕊( C.rangiferi-na)和雀石蕊( C.stellaris)。据《中国地衣植物图鉴》(吴金陵编著)记载,我国常见的石蕊属地衣有 30种。石蕊为传统中药,在南北朝时,梁陶宏景所著《名医别录》中,已有石濡(即石蕊)“可明目益精气”的记载。在明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谓“石濡有生津润喉,解热化痰”之功效。由石蕊中提取的色素,是制作石蕊试纸的原料。另外,石蕊还可作提取抗菌物质松萝酸的原料。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无肺螈(Plethodontidae)

有尾目现存属种最多的1科,完全无肺,有一对自鼻孔至上唇缘的鼻唇沟(司嗅觉)。有 27属220余种。欧洲南部只有拟穴螈属,余均分布于美洲。北美南部是其分布中心,中美、南美北部只有无肺螈科的属种,而没有其他科的有尾类。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多种多样,体形与之相适,或细长或粗短。有陆栖、树栖(多有缠绕性的长尾),穴居(眼多退化)或水栖者。陆栖性强的绝大多数种类在地面上交配,也有在潮湿的小生境中(如洞穴内)产卵的,卵和幼体不进入水中,为直接发育类型。也有若干种类产卵时回到水中,卵与幼体在水中生长发育的,少数属种为童体型。雄性颏部和体尾背面有婚腺,在发生性行为时,婚腺的分泌物刺激雌性,使它辨别并纳入同种的精包,亲体或有护卵习性。 无肺螈科的犁骨齿多着生在副蝶骨上。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幼体期的犁骨齿可与钝口螈的类比,成体的犁骨齿有过渡型。一般认为无肺螈科与钝口螈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湾鳄

鳄形目鳄科的 1种。又称海鳄。分布于东南亚沿海直到澳大利亚北部。全长6~7米,最长达10米,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见图鳄的外形)。吻较窄长,前喙较低,吻背雕蚀纹明显,眼前各有一道骨嵴趋向吻端,但互不连接。外鼻孔单个,开于吻端;鼻道内无中隔,其后端边无横起缘褶而有腭帆。眼大,卵圆形外突。虹膜绿色,有上下眼睑与透明的瞬膜,也有瞬膜腺与泪腺。耳孔在眼后,细狭如缝。下颌齿列咬□时与上颌齿列交错切接在同一垂直面上。头后无枕鳞,亦无后枕鳞。颈部与头、躯无明显区别,颈背散列的颈鳞合成方块,左右各有1枚纤长骨鳞。驱干长筒形,为头长的5倍;背鳞16~17行,中背6行起棱而不成鬣,棱鳞入尾者最外1行离棱成2行尾鬣。尾粗,侧扁,其长超过头、体的总和,可作有力袭击。四肢粗壮,后肢较长,五出,第五趾短小,趾基有蹼,外趾全蹼,内侧两趾半蹼,内侧3趾有爪;肢体后缘鳞片起棱成锯缘。背深橄榄色或棕色,腹浅白色;幼体色浅,有深红斑点,或底色较深,有浅色斑点;吻色浅而明。   湾鳄生活在海湾里或远渡大海。在淡水江河边的林荫丘陵营巢(距海6万米以上),以尾扫出一个7~8米的平台,台上建有真径3米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鳄形目(Crocodiliformes)

爬行纲古蜥亚纲的 1目。有两足行走的倾向。体型长大,前身挺起,后肢修伟。尾部粗壮,比躯干长,侧扁如桨,是支撑体重的平衡器,又是游泳与袭击猎物或敌害的武器。整体如大蜥蜴,头扁平延长成吻。鼻孔在吻端背面。指5,趾4(第5趾常缺),有蹼。眼小而微突,瞳孔纵窄,与外鼻孔连成一线。头部皮肤紧贴头骨,躯干、四肢覆有角质盾片或骨板,背腹都覆有骨鳞。现存3科7属21种鳄形目颅骨坚固连结,不能活动;具顶孔。颞部有两窝两弧:上窝小,上弧由眶后骨、鳞骨组成,下弧由颧骨、方轭骨组成;次生腭(口盖)由前颌骨、上颌骨、口盖骨和翼骨组成,但无上翼骨。齿锥形,着生于槽中,齿数多,每侧在25枚以上。舌短而平扁,粘附口腔底部,不能外伸,后缘弧突,依口盖尽头下垂软褶为腭帆,掩覆喉口,内鼻孔开口于腭帆后面。鳄在水下,只露鼻孔于水上,进行呼吸。外鼻孔和外耳孔各有活瓣司开闭。心脏4室,左右心室由潘尼兹氏孔沟通。颈椎有颈肋,胸后有腹膜肋,胸骨软骨质,无锁骨而有间锁骨;荐椎2枚。横膈肌肉质。无膀胱。雄鳄阴茎单枚,在纵裂的肛门里边。肛孔内通泄殖腔,孔侧各有1个麝腺;下颌内侧也各有1个较小的麝腺。 鳄长者达10米,是现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

   指生物活动和行为的周期现象。例如很多脊椎动物的取食行为和睡眠行为在一天之内很有规律地发生的;温带地区的动物大都是每年繁殖一次,这些周期现象都是由生物节律所决定的。生物节律有两个重要特性:第一是对环境温度变化极不敏感,例如招潮蟹每天都改变颜色,白天体色变深,夜晚体色变浅,这种几乎是 24小时的节律周期,无论是在 6℃、 16℃或 26℃的温度下都很少发生变化;第二是生物节律一般不受代谢毒物或抑制剂的影响,虽然这些毒物可影响细胞内的生化过程。   生物节律有 4种类型。( 1)潮汐节律: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引力引起的,很多潮间带动物的活动都表现有潮汐节律,涨潮时牡蛎将壳打开进行取食活动,而招潮蟹则躲入洞内;退潮时牡蛎将贝壳紧紧关闭,而招潮蟹则在沙滩上积极觅食。( 2)月节律:节律周期为 28天,与潮汐节律密切相关,例如银汉鱼( Leuresthesspp.)以月球为定时因素,总是在大潮时在沙滩上产卵。( 3)日节律:节律周期为 24小时,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属昼行性,有些动物夜间活动,属夜行性,还有一些动物晨昏活动,属晓暮行性。动物在一天内的活动时间也可随季节的不同而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内共生学说(endosymbiosis theory)

   一种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假说。由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 LynnMargulis)于 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正式提出。她认为,好气细菌被变形虫状的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能成为线粒体,蓝藻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螺旋体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原始鞭毛 。   这一假说由于证据充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的主要根据是:( 1)共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蓝藻或绿藻与真菌共生形成地衣等。有一种草履虫( Paramoeciumbursaria),其体内有小的藻类与之共生,并能进行光合作用;过去说澳洲白蚁消化道内生活着一种所谓混毛虫( Mixotricha paradoxa),实际由两种螺旋体、两种真细菌和一种纤毛虫组成,它们能分泌有关的酶,消化纤维素。特别是近年发现的灰孢藻( Glancocystis),它本身并无叶绿素,但有许多叶蓝小体( cyanella)生活在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这种共生关系看来建立不很久,因为叶蓝小体在细胞内还不大固定 。灰孢藻的发现是对“内共生假说”的有力支持。( 2)叶绿体和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