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是由于各种原因致心脏肺动脉瓣结构改变,造成右心室收缩时,肺动脉瓣无法完全张开,导致心脏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主要病因为先天性,由于此病可通过手术治愈,故预后一般较好。 临床表现   1.轻度狭窄可无症状,只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 2.狭窄程度较重者,日常体力劳动可引起呼吸困难、心悸、乏力、胸闷、咳嗽、偶有胸痛或晕厥。 3.后期出现腹胀、食欲下降、双下肢水肿等。 4.心界向左、上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5.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Ⅱ-Ⅴ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向左锁骨下区传导,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轻并分裂。 诊断依据   1.有劳力性心悸、气促、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症状。 2.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诊时可听到Ⅱ-Ⅴ级粗糙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X线检查:胸相示肺血管影细小,整个肺野异常清晰,肺动脉总干弧凸出,右心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伴心前区广泛性T波倒置。部分示P波增高。 5.超声心动图:肺动脉瓣回声曲线的a斜波加深(>10毫米),可见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肥大。 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顽固性心力衰竭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常规休息,限制水钠摄入,给予利尿剂和强心剂后,心力衰竭仍难以控制者。是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发绀; 2.咳嗽、咯白色泡沫痰; 3.右上腹胀痛、胃口差、尿少、水肿; 4.颈静脉怒张,双肺有湿罗音,肝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下肢水肿; 5.慢性心脏病体征。 诊断依据   1.呼吸困难、呈持续性,常不能平卧、咳嗽; 2.食欲差、上腹痛、肝大、腹水、下肢水肿较明显; 3.常有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电解质紊乱; 4.心脏相,显示心脏较大; 5.B超,肝瘀血肿大明显。 治疗原则   1.治疗病因: 2.治疗诱因:如感染、风湿活动、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3.重新审查原有治疗是否恰当; 4.正规的联合抗心衰系统治疗。 用药原则   顽固性心力衰竭,常来自慢性心力衰竭。确认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后,重新审查原来的用药,调整治疗方案,以用药框限“A”为主,同时加用“B”项。 辅助检查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应作检查框限“A”,以便t解各种情况,针对性治疗。有条件者需要时可作“C”项检查。 疗效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应力木 reaction wood

应力木 reaction wood 将直立的树干保持倾斜或水平位置,则上侧与下侧之形成层分裂活动发生变化,所以形成偏心的生长,生长迅速的一侧生成具有异常组织结构的木材,称为应力木。偏心增大侧被子植物在上侧,裸子植物在下侧。因上侧受到树干重量产生的牵引力,而下侧则受到压缩力,故分别称为应拉木( tension wood)及应压木( compression wood)。应力木与正常的木材在物理及化学性质上不同,应拉木与正常木材相比色淡木质化程度低,应压木相反色暗褐木质化程度高。应拉木木质纤维的次生壁最内层具特有的胶层。一般主张在树干内,应拉木产生收缩力,应压木产生伸长力,形成一个使倾斜的树干转向直立方向的力。关于应力木形成的原因有从看力的方向角度来解释的,也有从树干的重量产生的物理力的角度来考虑的,而后者能说明许多盘卷实验的结果。另外还有的主张由于植物激素分布不匀为应力木形成的原因。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应激学说 stress theory

应激学说 stress theory 为塞里( H. Selye, 1936)所创立的病理学说。此学说认为,生病时所发生的许多非特异性病变多是应激的一种表现,当然所谓滴应性疾病更是如此。塞里的应激概念首先是在大鼠的实验上建立起来的,而后应用到人体。大部分应激现象在去掉垂体或肾上腺的动物身上是不发生的。另一方面,如果投予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即或没有激源( stresser)的作用,也能诱发一部分应激。从这些事实可以认为,应激的各种病理过程是激源的刺激使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结果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所致。此时局部的刺激沿向心性神经经路,经过交感神经到达肾上腺髓质,结果急剧地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垂体。塞里参考了肯德尔( E. C. Kendal)的研究成果,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盐类皮质激素具有促炎作用,而糖类皮质激素则有抗炎作用,在两者保持一定平衡的状态下发生应激。过量投予糖类皮质激素可使炎症病变治愈,投予盐类皮质激素可增强对细菌及其它入侵者的抵抗性。实际上使用可的松在治疗眼睛炎症和风湿性炎症上也是有效的。然而在没有激源的情况下使之发生应激是需要非常大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应激反应stress

应激反应 stress 指由于应激因子( stressor)对动物体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一切紧张状态。这是塞莱氏( H. Selye)( 1936)根据机体在寒冷条件下的反应而提出的概念。也可以说是机体遭到侵害而产生反应的状态。应激反应有时为局部性,如炎症,有时为全身性,如全适应综合症,但不论是局部性的或全身性的都与作用因子的种类无关,通常是机体的统一反应,因此认为具有适应性的意义。不过应激反应对动物体也有其破坏作用的一面,即所谓的适应性疾病。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 -脑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因此这些器官的激素分泌增加。另外,也影响到免疫系统,因而机体的防御机制等也发生变动。 J. J. Christiam( 1950)曾主张应激反应与哺乳类动物的个体数的自然控制有关,即在高密度条件下个体间的互相干挠,会产生社会心理性的应激反应,因而可带来生殖机能的降低和死亡率的增加,结果严重产生应激反应的种群趋向于崩溃。但也有反对这种学说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提取 (Immunoglobulin isolation):连续提取免疫球蛋白法

(一)试剂及配制 1 .饱和硫酸铵液 2 .各种磷酸盐缓冲液 ⑴ 0.2mol/L 原液 A 液: 0.20Mol/L NaH2 PO4 液 NaH2 PO4 · H2 O 31.20g H2 O 1 000ml B 液: 0.20Mol/L Na2 HPO4 液 Na2 HPO4 · 12H2 O 71.7g H2 O 1 000ml ⑵ 0.10Mol/L pH8.0PB 液 A 液: 53ml B 液: 947ml H2 O 加至 2 000ml ⑶ 0.005Mol/L pH8.0 PB 液 取 0.10Mol/L pH8.0 PB 液 100ml ,加 H2 O 至 2 000ml ⑷ 0.025 Mol/L pH8.0 PB 液 取 0.10Mol/L pH8.0 PB 液 500ml ,加水至 2 000ml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提取 (Immunoglobulin isolation):蛋白定量技术

(一)双缩脲测定法 1 .原理 蛋白质中的肽键有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与二价铜离子形成蓝紫色的络合物,在一定的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此法特异性强,游离的氨基酸、小肽和核酸均不产生这种反应,但此法不够敏感,仅能测出毫克水平。 2 .试剂配制 硫酸铜( CuSO4 · 5H2 O ) 1.50g 酒石酸钾钠 5.00g H2 O 500.0ml 10 %氢氧化钠(不含硫酸钠) 300ml H2 O 加至 1 000ml 此溶液可长期保存,如产生暗红色沉淀,则应废弃重配。 3 .标准曲线的制备 ⑴ 准确称取牛血清白蛋白 1.0g (必要时须首先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制品中实际纯蛋白含量,然后换算),以生理盐水配成 1 %的浓度。 ⑵ 将 1 %的牛血清白蛋白按表进行稀释: 表 牛血清白蛋白稀释方法表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中和反应技术(Neutralization test technique):空斑减少法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谓之中和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 ① 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 ② 用抗毒素血清检查材料中的毒素或鉴定细菌的毒素类型; ③ 测定抗病毒血清或抗毒素效价; ④ 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和分型,中和试验不仅可在易感的实验动物体内进行,亦可在细胞培养上或鸡胚上进行。试验方法主要有简单定性试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空斑减少法等。 在细胞培养上进行病毒中和试验,近年来多采用空斑减少法。先将病毒稀释成适当浓度,使每 0.2ml 含 80 个~ 100 个 PFU (空斑形成单位),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等量混合,置 37 ℃ 作用 1h ~ 2h ,分别测定 PFU ,使空斑减少 50 %血清稀释度即为该血清的中和价。 表 空斑减少法中和试验示例 血清稀 释倍数 [1]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球蛋白提取 (Immunoglobulin isolation):IgG的分离与提纯

(一)材料与试剂配制 1 .动物血清 2 .硫酸铵饱和溶液 硫酸铵 800g~850g H 2 O 1 000ml 加热至绝大部分溶质溶解为止,趁热过滤,置室温过夜,然后以 28 % NH 4 OH 调 pH 至 7.0 (不调 pH 值也可以)。 注:硫酸铵以质量优者为佳,因次品中含有少量重金属对蛋白质巯基有影响。如次品必须除去重金属,可在溶液中通入 H 2 S ,静置过夜后滤过,加热蒸发 H 2 S 即可。 3 . 0.01Mol/L pH7.4PB 液 A 液: 0.10Mol/L NaH 2 PO 4 液 NaH 2 PO 4 · 2H 2 O 15.60g 加 H 2 O 至 1 000.ml B 液: 0.10Mol/L Na 2 HPO 4 液 Na 2 HPO 4 · 12H 2 O 35.80g 加 H 2 O 至 1 000ml 取 A 液 19m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中和反应技术(Neutralization test technique):简单定性中和试验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谓之中和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 ① 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 ② 用抗毒素血清检查材料中的毒素或鉴定细菌的毒素类型; ③ 测定抗病毒血清或抗毒素效价; ④ 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和分型,中和试验不仅可在易感的实验动物体内进行,亦可在细胞培养上或鸡胚上进行。试验方法主要有简单定性试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空斑减少法等。 本法主要用于检出病料中的病毒,亦可进行初步鉴定或定型。先根据病毒易感性选定试验动物(或鸡胚、细胞培养)及接种途径。将病料研磨,并稀释成一定浓度(约 100 LD50 ~ 1 000LD50 或 TCID50 )。污染的病料需加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各 200 ~ 1 000 单位),或用细菌滤器过滤,与已知的抗血清(适当稀释或不稀释)等量混合,并用正常血清加稀释病料作对照。混合后置 37 ℃ 1h ,分别接种实验动物,每组至少 3 只。分别隔离饲喂,观察发病和死亡情况。对照动物死亡,而中和组动物不死,即证实该病料中含有与该抗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金试纸膜和试剂盒检测法

因为胶体金具有肉眼可观察的红色,所以为不需要任何仪器的试纸膜或试剂盒法的免疫检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免疫金试纸膜法检测的模式可以很灵活,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既可以标记抗体,又可以标记抗原;既可以采用标记抗原与待测抗原的竞争方式进行检测,又可以利用标记抗体或标记二抗的夹心法方式进行检测。 美国PAN PROBE、INC、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产品名称为“快速一步法胶体金尿测试条”的胶体金试纸,有以下几种产品种类:(1)吗啡/海洛因/鸦片;(2)可卡因;(3)苯丙胺;(4)甲基苯丙胺;(5)大麻;(6)安定。这种检测试条的检测时间是5min,在室温下保存有效期两年.使用方法是将3滴尿液加入加样孔,双红线为阴性,单红线为阳性[3] . 本试验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并被用于对人类尿样中吗啡和鸦片制品的分析检测.分析过程中,在尿样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与固着在渗透膜上的药物缀合物共同竞争在有色微小颗粒上的有限的抗体结合部位.试验尿样被滴入到渗透膜一端的样本液槽中.如果尿样含有所要检测的药物,那么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会竞争在微小颗粒上的有限的抗体结合部位、当药物很充足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颗粒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核表面的是内层负离子(AuC12-),外层离子层H 则分散在胶体间溶液中,以维持胶体金游离于溶胶间的悬液状态。 胶体金颗粒的基础金核并非是理想的圆球核,较小的胶体金颗粒基本是圆球形的,较大的胶体金颗粒(一般指大于30nm以上的)多呈椭圆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胶体金的颗粒形态。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胶体金的性质

胶体金溶液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在l—150 nm之间的金溶胶,属于多相不均匀体系,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始于1971年,Faulk等应用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观察沙门氏菌,此后他们把胶体金与多种蛋白质结合.1974年Romano等将胶体金标记在第二抗体(马抗人IgG)上,建立了间接免疫胶体金染色法。1978年geoghega发现了胶体金标记物在光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在免疫化学中的这种应用,又被称为免疫金.之后,许多学者进一步证实胶体金能稳定又迅速地吸附蛋白质,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无明显改变.它可以作为探针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多糖、蛋白质、多肤、抗原、激素、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确定位,也可以用于日常的免疫诊断,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因而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电镜水平的免疫金染色(IGS),光镜水平的免疫金银染色(IGSS),以及肉眼水平的斑点免疫金染色技术日益成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 胶体性质胶体金颗粒大小多在1~100nm,微小金颗粒稳定地、均匀地、呈单一分散状态悬浮在液体中,成为胶体金溶液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中和反应技术(Neutralization test technique):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谓之中和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 ① 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 ② 用抗毒素血清检查材料中的毒素或鉴定细菌的毒素类型; ③ 测定抗病毒血清或抗毒素效价; ④ 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和分型,中和试验不仅可在易感的实验动物体内进行,亦可在细胞培养上或鸡胚上进行。试验方法主要有简单定性试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空斑减少法等。 本法多将病毒作 10 倍递增稀释,分置 2 列试管,第一列加正常血清(对照组),第二列加待检血清(试验组)。混合后,置 37 ℃ 作用 1h ,将各管混合液分别接种选定的试验动物,每一稀释度用 3 ~ 5 只动物。接种后,逐日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数,观察结束后,计算 LD50 和中和指数,本法适用于大量检样的检测。 表 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术式 混合前 病毒稀释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胶体金的应用

胶体金在电镜水平的应用 胶体金应用电镜水平的研究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其最大优点是可以通过应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或结合酶标进行双重或多重标记。直径为3~15nm 胶体金均可用作电镜水平的标记物。3~15nm 的胶体金多用于单一抗原颗粒的检测,而直径15nm 多用于检测量较多的感染细胞。 胶体金用于电镜水平的研究,主要包括:细胞悬液或单层培养中细胞表面抗原的观察。单层培养中细胞内抗原的检测。组织抗原的检测。 胶体金在光镜水平的应用 胶体金同样可用做光镜水平的标记物,取代传统的荧光素、酶等。各种细胞涂片、切片均可应用。主要用于:用单克窿抗体或抗血清检测细胞悬液或培养的单层细胞的膜表面抗原。检测培养的单层细胞胞内抗原,组织中或亚薄切片中抗原的检测。 凝集试验 单分散的免疫金溶胶呈清澈透明的溶液,其颜色随溶胶颗粒大小而变化,当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专一性反应后出现凝聚,溶胶颗粒极度增大,光散射随之发生变化,颗粒也会沉降,溶液的颜色变淡甚至变成无色,这一原理可定性或定量地应用于免疫反应。 此外,胶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宿主

有些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绦虫、血吸虫、蜱螨和部分昆虫等,不能营自生生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的植物、动物或人的体表或体内,才能获得营养。因此,给被寄生的植物、动物或人带来一定的损害,引起各种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被寄生并受损害的各种生物,称为宿主或寄主。宿主可分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例如,某些寄生虫发育为成虫时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如人是猪肉绦虫成虫的终宿主,又是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某些寄生虫除以人为终宿主外,往往还以其他动物为终宿主,如日本血吸虫,除以人为终宿主外,也以牛、羊、猪、鼠等动物为终宿主。这些动物又称为储存宿主或动物宿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在进入终宿主以前所寄生的动物,称为中间宿主。幼虫通常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发育和幼体繁殖。作为中间宿主的动物,有螺类、蟹类、节肢动物、鱼类、兽类和人等等。如猪是猪肉绦虫的六钩蚴、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又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是某些心包疾病的最终结果,心包纤维化、钙化和增厚导致心包缩窄,压迫并限制心脏的舒张。最常引起心包缩窄的疾病是结核性、化脓性心包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及时的外科手术,若病情延误导致心肌萎缩、心源性肝硬化和全身衰竭预后极差,因此,应及时诊断,尽早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1.劳力性心悸、气促,严重时端坐呼吸,还有咳嗽、乏力、腹胀、厌食和衰弱等; 2.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正常或轻度增大,心率加快,心音减轻,可有心包叩击音,部分病例有心房颤动; 3.颈静脉怒张及Kussmauls征,肝肿大、腹水、胸腔积液,下肢浮肿等;脉搏细弱,收缩压降低,脉压小,可有奇脉。 诊断依据   1.急性心包炎病史; 2.体循环瘀血征,Kussmauls体征; 3.心尖搏动不明显,心音遥远,心包叩击音; 4.低动脉压,脉压小,奇脉; 5.X线检查显示心脏小而平静,心包有钙化影、肺血减少。 治疗原则   1.一旦确诊,应尽早争取外科心包切除; 2.内科治疗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利尿治疗。 用药原则   1.尽早争取外科手术治疗; 2.已知或疑为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术前应抗结核治疗1-4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雷诺病

雷诺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本病少见,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本病的病因未完全明确,常有家族史,起病缓慢,以冬季多发,发作与受寒、精神紧张有关,尚无特效治疗,只有对症治疗。 临床表现   1.发作时指端苍白,继而发紫,伴局部冷感、麻木、疼痛,数分钟后缓解,局部皮肤转为潮红伴有烧灼、刺痛感,然后恢复正常。 2.病情严重者,长期发作可致皮肤萎缩、增厚、溃疡,甚至指端坏死。 诊断依据   1.突发指端苍白、发紫、麻木、疼痛,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局部皮肤潮红。 2.甲皱微循环检查,可见与指端苍白-紫绀-潮红相应的血管功能性改变。 3.激发试验:将手浸于冰水中一分钟,可诱发上述病症的发作。 治疗原则   1.防止四肢受寒,避免精神紧张,戒烟; 2.应用血管扩张药。 用药原则   一般病例可口服妥拉苏林,烟酸等药物,病情较重者可用“C”药肌注或静注。 辅助检查   一般病例以检查框限“A”为主。疑难复杂病例,可加作检查框限“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神经官能症

本病是由于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心血管一系列症状的功能性疾病,在病理解剖上无心脏血管器质性病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男女均可患该病,常因情绪激动,持续过度兴奋,长期忧虑,导致中枢神经正常活动发生紊乱,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继而失调。临床上以心悸、心前区痛、呼吸憋闷,全身乏力、易激动、多汗、颤抖、失眠为特点。 临床表现   1.休息时、劳动后、精神紧张、疲乏后自觉心悸、心前区痛、呼吸憋闷。 2.易激动、多汗、颤抖、头晕、失眠。 3.可出现叹息样呼吸,四肢发麻。 4.心率常每分钟100次以上,心音强有力,偶有室性早搏。 诊断依据   1.心悸、心前区痛、呼吸憋闷。 2.易激动、多汗、颤抖、失眠。 3.心率增快。 4.全面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原则   1.主要是作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给予安慰和鼓励。 2.镇静剂和心得安。 3.中医中药。 4.新针、耳针。 用药原则   一般情况下用框限“A”项便可以,如疗效不满意可加用“B”、“C”项药物。 辅助检查   一般需要做“A”项,以便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后,才考虑本病的诊断。 疗效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

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血症。血浆脂蛋白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常反映于高脂蛋白血症。临床上常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粘液性水肿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炎。为代谢病中常见的重要病症。 临床表现   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高CM血症) (1)血浆甘油三脂严重增高(可达11.3-45.2mmol/L),胆固醇轻度升高。 (2)4℃过夜的血清有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值≥正常。 此型临床见于小儿或非肥胖非糖尿病青年严重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可反复发生胰腺炎、肝脾肿大、脂血性视网膜炎及发疹性黄瘤。 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高LDL血症) 胆固醇增高(TC≥5.7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LDL-C>3.90mmol/L)。 本型多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少数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低下。 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高β-VLDL血症): (1)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同时增高,且TC:TG=1。 (2)病人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脂(TG)之比值>0.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