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互联网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基因工程、分子克隆和基因芯片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检验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完成了从临床实验医学中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也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检验医学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提供实验室依据,临床检验质量对于检验医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月13-14日,由易贸医药主办的2015(第六届)国际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论坛有幸邀请到权威部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王露楠主任做“临床检验质量如何科学推进”主题演讲。王露楠主任讲到,“随着个体化、大数据、二代测序等概念的出现,对于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检验医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与其他学科的不断融合和创新,在实验室全自动化、POCT 以及分子诊断学技术的发展,使检验医学能更好地在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评价、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价中为病人服务,适应现代医学模式中医院由单纯的治疗向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四大功能的转变。同时也对检验科的管理模式和人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标准化、网络化、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及全面质量保证系统的实施与管理和人才的全面培养成为检验科建设的根本任务。
众所周知,影响临床检验质量的五要素是 “人机料法环”。那么如何通过这人、设备、材料、方法、环境五个环节来改进检验质量?王主任提出,将这五个环节赋予数据标签。每个实验室都在做质量控制,但更多的是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除了这两点外,质量控制措施还有使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进行复现性检测;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通过常规数据变化、监控检测、校准的有效性等,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留样进行在检测。还有常规数据变化的监控对于发现实验室质量的问题也是有帮助的。
在演讲中数据的应用被王主任反复的提到,但目前统计发现,只不到20%的数据(甚至更少)得到有效应用,如果剩余80%数据的机制激发起来,会怎么样呢?王主任如是说,就数据分析而言,单个的数据微小变化并没有价值,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累加,比如说病人数据的累加,一个人多次检测数据的累加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那么80%的数据从哪来?王主任说,数据都是现成的,比如说病历电子化+云服务的共享数据;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偏差分析(历年累计);每个病人的历史数据;常规检测数据,检测值分布,阳性率。
数据有了,如何去分析,还是要回到影响质量控制的五要素“人机料法环”。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制定质量检测指标,最终实现监测结果的提升的目的。
演讲最后王主任总结到,科学推进临床检验质量,即临床检验的新常态,就是把室内、室间环节联合起来;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数据的重利用与质控环节关联;;建立质量检测指标与日常检测数据关联;每一分检测结果可以分享大数据的实惠。(卫生部临检中心王露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