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从而获得样品信息的电子显微镜。它能产生样品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且图像呈三维。
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由电子枪发射出一束极细的电子,在加速电压的作用下,形成高速电子流,经聚光镜和物镜汇聚成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
电子束可激发样品表面(厚约几纳米)使原子外层电子逸出,形成次级电子(同时也产生其他信号)。次级电子的多少与电子束入射角有关,也就是说与样品的表面结构有关。击出的次级电子被检测器收集,经视频放大,形成图像信号,传入显像管显示。
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与显像管荧光屏上的画面呈同步扫描,即样品表面图像定位点与电子束扫描定位点呈准确对应关系。结果荧光屏上形成样品表面图像,可直接观察和照相。
用途
材料与仪器
器材:
青霉素小瓶,滴管等,新单面刀片,导电胶
解剖器材,振荡器,样品盒,石蜡(块或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溅射仪,临界点干燥器
干燥器,恒温箱,冰箱。
试剂:
⑥30%、50%、70%、80%、90%、95%乙醇溶液
100% 乙醇溶液;
步骤
扫描电镜标本制备技术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
B. 固定:把标本迅速投入到固定液中,其固定程序与透射电镜标本相同。
C. 导电处理:经锇酸固定的标本,双蒸水清洗2次后,放入2% 单宁酸中处理10 min,再用双蒸水清洗3次,再放入1% 锇酸中处理30 min。以上均在4 ℃进行。导电处理就是一种将极细的金属颗粒植入生物标本中,以增强标本导电性的电子染色过程。
D. 脱水:将双蒸水洗过3次的标本依次放入30%、50%、70%、80%、90%、95%、100% 的乙醇中各10 min,然后将标本移入醋酸异戊酯中,室温、10 min,以便置换出乙醇。
E. 临界点干燥:迅速将标本移入临界点干燥器的密闭标本室中,打开进气阀门,注入液体CO2,当其量达到标本室容积的2/3时,关闭阀门,将标本室温度加至40 ℃时,标本室内的压力达120 atm,此时已超过临界点(31.4 ℃,72.8 atm;在临界点时,液态与气态界面消失)。
随后,打开放气阀门,缓缓放气(放气时间不得少于2 h)。气放完后,取出完全干燥的标本。
临界点干燥法是扫描电镜标本制备的一种重要干燥方法,它能消除表面张力,使标本在干燥过程中不损伤、不变形。它是利用物质在临界状态时,其表面张力等于零的特性,使样品的液体完全汽化,并以气体方式排掉,来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
这样就可以避免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好地保存样品的微细结构。此法操作较为方便,所用的时间也不算长,一般约2~3 h即可完成,所以是最为常用的干燥方法。
F. 镀膜:将干燥的标本用导电胶粘在标本台上(观察面向上),把标本台放在离子溅射仪阳极载台上,在低真空(0.01 Torr)条件下,加高压(1200~1400 V),阴极(金属靶)与阳极间形成电场,其间残留的气体分子被电离。
形成的阳离子轰击阴极上的金属靶,使金属原子溅射出来,覆盖在标本表面,形成连续均匀的金属膜(20 nm左右),结果不仅保存了标本的表面形态,而且当电子束射到标本上时易激发大量二次电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使图像更为清晰。
注意事项
2. 脱水和干燥处理时,尽量减少因标本收缩导致的人为假象。
来源:丁香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