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修饰小鼠模型在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

前言相对于过去常用的肿瘤细胞接种和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基因修饰小鼠(GEM)模型是建立在天然完整免疫条件下的原发(de novo) 肿瘤,因此,作为肿瘤学研究的工具 , GEM 模型更能模拟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表现为有更好的遗传异质性,其优势在于能反映肿瘤细胞自身,以及肿瘤微环境中细胞等相互作用因素,包括具有引起原发肿瘤开始形成到发展为转移性疾病的能力。GEM 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极大促进了肿瘤学研究领域发展与进步。目前,GEM 模型已成功应用于验证潜在肿瘤基因与药物靶点,考核治疗效果,分析肿瘤微环境影响,以及评价药物耐药性机制等研究领域。而且,结合临床病人研究与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 GEM 模型,优化肿瘤干预的临床前试验,无疑将进一步促进肿瘤治疗新策略的研发,提高其有效转化为临床上实际应用的成功率。目前肿瘤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肿瘤学研究及肿瘤治疗在临床上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抗肿瘤药物耐受性的形成和肿瘤转移性疾病是当前面临的两个重要现实难题。抗肿瘤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异质性肿瘤中的原发突变的出现,或治疗前耐药克隆的大量生长引起的,而现有靶向抗肿瘤制剂的单一疗法,或化学药物疗法都无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如何设计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小鼠和大鼠可谓是生命科学实验室里的明星,成功的小鼠和大鼠模型可谓是 「生命科学的好帮手」。很多人想自己设计或是了解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此文供参考。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的设计利用了 Cre/LoxP 或 Flipe/Frt 原理。它们都是位点特异性重组 酶系统。这里以 Cre/LoxP 系统为例。比如在待敲除的一段目标 DNA 序列的两端各放置一个 loxP 序列,得到 flox(flanked by loxP) 小鼠。将 flox 小鼠与带有细胞特异性表达 Cre 的小鼠交配繁殖,以获得在特定细胞里把目标基因敲除掉的小鼠,即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此外,若与控制 Cre 表达的其他诱导系统 (比如 CreERT2) 相结合,还可以对某一基因同时实现时空两方面的调控。Cre/loxP 系统来源于噬菌体,可以介导位点特异的 DNA 重组 。该系统含有两个组成成分:一个是一段长 34bp 的 DNA 序列 (LoxP 序列),含有两个 13 bp 的反向重复序列和一个 8 bp 的核心序列。 LoxP 的方向由中间这 8 个碱基决定。这段 LoxP 序列是 Cre 重组酶识别的位点。另一个组成部分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SOP)

原理:转基因动物是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转基因技术则是指制备转基因动物所需的一套技术,它涉及外源基因的构建、载体和受体的筛选、基因导人技术、供转基因胚胎发育的体外培养系统和宿主动物等许多方面。当制备转基因动物时,外源基因可能只整合到动物的部分组织细胞的基因组,也可能整合进动物所有组织细胞的基因组中。部分组织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称为嵌合体动物。此类动物中,只有外源基因整合的「部分组织细胞」恰为生殖细胞时,转基因才具有遗传性状,否则,外源基因将不能传给子代。转基因的方法多样,有胚胎干细胞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显微注射法等,此章介绍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此法获得转基因动物的数量较多。一、显微注射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转基因小鼠制备的基本原理是将改建后的目的基因(或基因组片段)用显微注射法注入供体小鼠的受精卵(或着床前胚胎细胞),然后将此受精卵(或着床前胚胎细胞)再植入受体动物的输卵管(或子宫)中,使其发育成携带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通过分析转基因和实验小鼠表型的关系,研究揭示外源基因的功能,而且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基因组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 CRISPR 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修饰基因组的能力。CRISPR 技术来源于细菌本身对抗噬菌体的「免疫系统」,这项技术利用单链引导 RNA (sgRNA) 和 Cas9 蛋白,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简单、迅速、低成本实现基因编辑。利用 CRISPR 技术不仅可以对编码基因进行有效编辑和基因组的大规模筛选,而且还可以结合 NGS 对非编码 RNA(ncRNA)进行功能研究。CRISPR 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各个实验室,几乎可以对所有细胞系和大多数常用实验动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CRISPR 技术在人类遗传性疾病、病毒感染疾病和癌症的相关研究中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操作流程:1、靶位点确认及 sgRNA 设计2、构建哺乳动物细胞 Cas9/sgRNA 载体3、sgRNA 活性验证4、细胞转染5、筛选特定表型细胞6、基因组 NGS 测序7、建立稳定敲除的细胞株研究思路:1.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敲除(knock-out)/敲入(knock-in)(1)sgRNA 设计基因组定制化的 sgRNA 设计基因组或者 Panel 范围内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久坐一天危害多!研究发现,这个简单运动可以有效减轻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久坐族。这是指那些大部分时间需要坐着的人,而且经常是从上班坐到下班。这种久坐的工作状态虽然舒适,却存在不少危害。 研究表明,久坐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肥胖症和构成代谢综合征的一系列状况,即血压升高、高血糖、腰部脂肪过多和胆固醇水平异常。坐得太多和太久似乎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致死的风险。 基于这些发现,医生往往会建议所有成年人要少坐多动,但是我们多久需要从椅子上站起来,又需要运动多久,才能抵消久坐对健康的影响呢? 近日,由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 Keith Diaz 博士领衔的团队在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Breaking Up Prolonged Sitting to Improve Cardiometabolic Risk: Dose-Response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评估了在久坐期间起身走动的不同频率和持续时间所带来的影响,发现在久坐期间每 30 分钟起身步行 5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笑一笑,十年少」的科学依据来了!Nature 子刊:保持乐观心态,让大脑更年轻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不同的人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出现迥异的情绪反应。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能使人保持相对充满活力的状态,而负面情绪、焦虑和抑郁情绪则常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被认为会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痴呆的发生。那么,人类的负面情绪对大脑的影响是什么? 它们的有害影响能否被限制,进而使人们不做情绪的奴隶,有效地捍卫个人健康呢? 2022 年 1 月 13 日,瑞士情感科学中心、日内瓦大学 Sebastian Baez-Lugo 团队在 Nature Aging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Exposure to negative socio-emotional events induces sustained alteration of resting-state brain networks in older adults,该研究揭示了负面情绪会持久改变老年人的大脑连接,可能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更好地管理情绪可以防止病理性衰老和帮助限制神经退行性疾病。图 1:来源 Nature Aging 研究方法和内容 过去的 20 年里,神经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大脑对情绪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适度饮酒也会伤脑!Nature 子刊:你喝的每一滴酒,都在让你的大脑慢慢变小

「小酌怡情,大饮伤身」这一说法流传已久,人们普遍认为喝一点小酒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而饮酒过量则对身体健康不利,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长期过量饮酒对身体健康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会导致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血管疾病、营养缺乏、癌症和加速衰老等。之前,已有不少研究探索了饮酒和大脑健康之间的联系,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大量饮酒会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包括大脑灰质和白质的大幅减少,但少量饮酒对大脑的影响尚不明确,甚至有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可能对老年人的大脑有益。 2022 年 3 月 4 日,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的研究 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ray and white matter volumes in the UK Biobank 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超过 3.6 万多名中老年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发现: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与大脑容量的减少有关。图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内容 在本次研究中,纳入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资源库中 36678 名中老年人(52.8% 为女性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诺奖得主 Science 发文:基因编辑诞生 10 年,未来将如何改变世界?

前言 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基因组编辑的出现,以及计算和成像能力的进步,使得编辑细胞和生物体中的 DNA 片段或特定的碱基对成为可能。从遗传病到农业实践和产品,CRISPR 工具箱及其应用深刻地影响了生物学研究。 通过 CRISPR-Cas9,我们不仅可以诊断人类疾病,甚至可以根据个人遗传学预测个体易感性,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设计治疗策略。同样,我们既可以识别并快速改变负责植物性状的基因,又可以优化农业研究和植物育种。 2012 年 6 月,Jennifer Doudna(因 CRISPR 获诺贝尔化学奖)和她的同事们在 Science 发表了一项对细菌基因的研究结果。当时,它并没有引起学术圈的热点关注。十年以来,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飞速发展,从基因编辑方法的创新、编辑精度及效率的改进,再到人类疾病的治疗以及农业研究的应用,基因编辑毫无疑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3 年 1 月 19 日,Joy Wang 和 Jennifer Doudna(因 CRISPR 获诺贝尔化学奖)在 Science 上发表了相关综述,重点介绍了过去十年里 CRISPR 基因组编辑的重要进展、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DIO 小鼠特点及造模和饲养注意事项

外观:因为高脂饮食,毛发看起来有些「油腻」。活动:因 DIO 的肥胖表型,多数小鼠看起来比较「慵懒」,不爱动。脱毛:因 B6 品系的特性,容易出现理毛导致的脱毛,需关注是否有继发皮肤炎症反应。运输应激:DIO 小鼠在经历运输后容易出现体重降低的情况。根据友商资料和我们的历史数据,运输后 DIO 平均体重减轻在 10%-15%。一般需要经过 2 周左右的适应性饲养,体重可以恢复到出库水平。打架现象:因雄鼠的天性问题,可能会出现打架的情况,建议不要将不同笼小鼠进行混装。 B6 小鼠会有一定的比例喂不胖,根据我们的实验统计,大致比例为 20%,因此药康在造模时会放大 25%富余量小鼠,保障提供的小鼠均体重达标。如为自行造模,在设计实验时注意订购富余量小鼠。 饲养环境:需保持饲养环境的安静(噪声、震动等干扰尽可能减少),有助于小鼠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饮水:必须保证小鼠有充足的饮水,足够的水源供给在小鼠维持体重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饮食:因 DIO 饲喂的为 60% 高脂饲料,所以建议每周彻底更换 2-3 次饲料,防止饲料变质。另外,可将少量碎饲料放在笼盒内方便小鼠取食。垫料:不推荐使用玉米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鼠精子冷冻方法的漫漫「取经路」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小鼠模型(转基因、基因敲除、基因敲入、人源化等)被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如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自主品系数量已高达 22000+,覆盖代谢、免疫、肿瘤、神经、发育等领域,保存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空间,而冷冻保存技术的出现,给科研学者提供了安全和经济保存种群资源的方法。此外精子冷冻在动物育种上可加速遗传改良,保存珍稀物种品系,防止遗传漂变,节省饲养空间等诸多优点,本文将简要介绍小鼠精子冷冻技术发展重要的几个历程。第一道困境 也是故事开始的地方第一个关于精子冷冻保存的报告要追溯到 200 多年前,1776 年,意大利牧师和生理学家 Lazaro Spallanzani 偶然发现将人的精液埋藏于冰雪中,一段时间后通过适当方法复温,发现仍有部分精子存活。但是他的发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 1886 年 Mouteyazza 发展了冻存精子的方法,人们才对精子的冻存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冷冻后人的精子再进行复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很难在实际中广泛应用。1938-1942 年 Hoagland 和 Pricus 用快速冷冻法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鼠基因型怎样鉴定更严谨?

小鼠模型提前制作完成啦!距 CNS 又近了一步!心情也好了一些!可交付的小鼠基因型对不对怎么确认呢?之前听说过 PCR 鉴定!还听说过 Southern blot 鉴定!还有没有其他鉴定方式?不同的鉴定方法都有哪些局限性?基因型鉴定都有哪些坑等着自己跳?一份小鼠基因型鉴定严谨的标准是什么样子的?看完今天的介绍你就全部明白了! 常用基因型鉴定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一、双臂 PCR 鉴定双臂 PCR 是基因编辑小鼠模型基因型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是选取臂外引物与内部引物,以鼠尾基因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电泳确认 PCR 产物大小,对大小正确的产物进行测序,如测序结果与理论序列一致,则确认该基因编辑小鼠模型为正确重组模型。TIPS双臂 PCR 产物需测通: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即使 Donor 序列完全正确,部分鼠会存在突变或片段缺失的情况,我们推测是细胞在 Donor 重组前或过程中对 Donor 发生了编辑或重组后结构不稳定等原因所致,所以只对 Donor 各个部分接头测序是不严谨的,建议测通。 下面以 CKO 模型鉴定为例说明双臂 PCR 鉴定方法:图 1. CKO 正确重组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盘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滑膜炎、软骨及骨破坏[1]。据统计,RA 每年的全球患病率为 0.5%-1%,其中女性患者多发于男性[2]。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A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实验动物模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疾病,因此,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 RA 的发病机制、开发新药及制定防治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RA 动物模型主要使用啮齿类大小鼠,其优势在于遗传背景稳定,操作方便且经济。RA 模型大致可分为诱导型和转基因型两大类,本文将针对这两大类模型进行总结和比较,以便广大学者为自己的研究选择合适的 RA 模型。一、诱导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目前,最常见的诱导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包括佐剂诱导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胶原抗体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 antibody-induced Arthritis, CAIA)以及其他的药物如降植烷等进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进展及模型推荐

Uox-KO 小鼠可自发出现高尿酸血症表型,适用于高尿酸血症、痛风、尿酸肾病研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由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UA)生成过多或 UA 排泄减少所致,是痛风的生化基础。研究表明,HUA 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重视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已引起临床的关注。目前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别嘌呤醇和苯溴马隆等,但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别嘌呤醇会导致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对肾脏、肝脏及皮肤黏膜都有较大的损害。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治疗新靶点和新药物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而建立稳定持续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则是研究的重要前提。图 1. 尿酸代谢途径[1]尿酸是大多数动物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由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将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黄嘌呤(xanthine)等尿酸前体物质氧化而成。人体内 80% 的尿酸是由体内氨基酸等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尿酸或分解代谢而来;20% 的尿酸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NK 细胞相关治疗策略的非临床研究模型选择

近几年,以 T 细胞为靶点的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一直居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热点榜高位,当大家都想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时,新的尝试开始逐渐挤入热度的核心,其中不乏以 NK 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方法的探索。与 T 细胞的研究相比,NK 细胞相关研究出了「抄作业」之外,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呢?IL15 是 NK 细胞发育所必须的细胞因子NK 细胞又称自然杀伤细胞,属于天然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NK 细胞是人体抵抗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可非特异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且无 MHC 限制,因此 NK 细胞具有「最有效的广谱抗癌细胞」的称号。除了强大的杀伤功能外,NK 细胞还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与机体其他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免疫功能。NK 细胞相关治疗策略的研究中以 CAR-NK 最为火热,NK 细胞经改造后的 CAR-NK 可以精准杀瘤,疗效显著。基于 NK 细胞的 ADCC 抗体药物研发也是开展的如火如荼。此外,自带「免疫记忆」的 NK 细胞在肿瘤疫苗等领域的研究中也被寄予厚望。图 1. IL15 对 N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乳腺癌动物模型,你用对了吗?

根据《2020 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 1929 万例,仅中国新发癌症就有 457 万人,占全球 23.7%,中国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肿瘤疾病人群基数较大。在我国癌症病种中,癌症病种最高的前 3 位分别是:肺癌、乳腺癌、胃癌。其中,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高发且导致女性死亡的常见恶性肿瘤,30%~40% 早期患者可发展为晚期,而晚期的 5 年生存率仅 20%。为提高全球范围内女性对乳腺健康的关注,每年的 10 月 18 日为世界乳腺癌宣传日,旨在宣传乳腺癌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关注。图 1. 2020 年全球范围乳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预估动物模型是疾病研究及治疗方法探索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理想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应与人乳腺癌的肿瘤分子特性及生物行为学等方面存在共性,以便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药的开发。但从癌症的分型来看,单一的动物模型对乳腺癌表型模拟程度有限,因此在实际研究中还需结合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达到研究目的。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不同的乳腺癌模型特点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乳腺癌动物模型主流的乳腺癌小鼠模型主要分为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肿瘤临床前研究重要工具——自发肺癌动物模型

每年的 11 月 17 日被定为「国际肺癌宣传日」,旨在呼吁世界各国政府重视肺癌的预防,提高人们对肺癌的防治意识,普及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知识。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分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种亚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 80~85%[1]。图 1. 2015 年中国肿瘤发病率统计目前,已发现的肺癌驱动基因已达数十种(如 EGFR 突变、ALK/ROS1 重排、KRAS 突变、和 BRAF 突变等),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鼠上引入该突变基因,使小鼠自发肺癌表型,这类模型可用于肺癌发生与转移机制的研究,以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价。下面小编将主要为大家介绍两种常见的自发肺癌模型。KRAS 突变肺癌模型KRAS 基因是首个被确定的原癌基因,其编码的基因是一种小的 GTP 水解酶,通过在激活(GTP 结合)和失活(GDP 结合)构象之间循环来控制多个信号级联通路,与 HRAS、NRAS 同属于 Ras 超蛋白家族。当 KRAS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实验用免疫缺陷品系裸鼠繁育与管理三大问题解答

一、裸鼠可能也长毛裸鼠不是体表无毛,其毛囊与同窝出生的正常有毛鼠相比,从组织学切片来看,毛囊数量和功能均没有差别,能够产生正常的毛根和毛杆。对于纯合子来说,由于 Foxn1 基因功能缺失,毛杆中缺乏角蛋白(由 Foxn1 控制表达)变得非常纤弱,绝大部分毛杆不能正常穿透表皮,而是扭曲盘绕在膨胀的毛囊漏斗内。因此,皮肤眼观上为光裸的,但实际上裸鼠出生后约 10 天左右,在头部、颈部可见稀疏的毛发生长。随着周龄增加,在躯干的其他部位也可见稀疏毛发生长。这些穿透了表皮的毛杆也是严重扭曲的,而且经常在长到应有长度前就折断了。根据药康的饲养观察,裸鼠在 4-6 周会周期性长毛及褪毛,一般情况下 6-8 周毛褪干净,如果 7 周时小鼠再次开始长毛,此时毛发不易脱落,这部分稀疏的毛发不会影响实验进行。 二、裸鼠眼部异常分泌问题1. 眯眼「流泪」:裸鼠没有睫毛,异物容易进入眼部,眼部受到异物刺激后,会出现眯眼、「流泪」等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在 3-6 周龄较多,再大一点会逐渐减少直至没有。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用脱脂棉或者较软的纸,清理擦拭处理。2. 异常分泌物:裸鼠眼部受环境异物刺激后,可能会产生分泌物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少吃」可抑制肿瘤生长!复旦团队找到背后关键原因,补充双歧杆菌或有益处

每年,全世界因癌症死亡的人数高达 1000 万。世界范围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新发癌症人数更是位居全球第一,给无数个人和家庭带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令人们谈癌色变。因此,如何攻克癌症,捍卫人类健康成为了科学家和医生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和进展直接受到人们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过度进食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主要风险,健康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卡路里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CR)和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可以调节宿主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分布,延长生物寿命,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肠道菌群是否介导卡路里限制或间歇性禁食相关的抗肿瘤作用以及潜在机制仍有待确定。 2022 年 1 月 16 日,复旦大学闵行医院王立顺教授团队在 Nature Metabolism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The antitumour effects of caloric restriction are mediated by the gut microbiome,该研究发现卡路里限制饮食(CR),而不是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三句话读懂一篇 CNS:每天运动 6 分钟,即可预防痴呆;促进衰老的真正原因,竟然是……

岁月不肯住,看看又小年。转眼小年已经过去,科研人都回家了吗?本周学术君继续带来 CNS 最新进展,助力大家勇攀科研高峰!1. Science Advances:使用 CAR-T 细胞清除手术残留癌细胞,即将开展临床试验近年来,CAR-T 细胞疗法在医学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为某些 B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其他血液类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2023 年 1 月 11 日,CAR-T 之父 Carl June 团队在 Science Advances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adenocarcinoma。该研究团队聚焦于小鼠部分肿瘤切除后的手术伤口,将含有 CAR-T 细胞的纤维蛋白凝胶应用其中,结果显示几乎在所有的小鼠中,CAR-T 细胞明显地消除了残留的肿瘤细胞,同时让原本可能死于肿瘤复发的小鼠成功存活,且该团队即将启动临床试验。图 1:来源 Science Advances 2. Cell:张锋团队绘制指导分化的转录因子图谱 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程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龄父亲会给后代带来更多基因突变!Nature 子刊最新研究揭示背后原因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伴随着基因表达和突变负荷的变化。衰老不仅会影响后代的健康,还会影响进化。当生殖器官老化时,它们可能会将更多的新生突变传递给后代。在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中,大多数新突变都是从父亲的种系遗传而来的,遗传的突变数量随着父亲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然而,这一有据可查的趋势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2023 年 1 月 12 日,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在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 Transcriptional and mutational signatures of the Drosophila ageing germline,利用果蝇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年长的雄性更有可能给后代传递更多的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在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突变在年轻和年老的果蝇中都很常见,而年老的果蝇中更多。更重要的是,这些突变在年轻的果蝇中会被身体中的基因组修复机制去除,而老年果蝇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去除突变的能力较差,这可能有助于揭示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风险。图片来源: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