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因到早期诊断标志物——全面认识多系统萎缩症
丁香实验
警惕!披着 “帕金森疾病”外衣的罕见病—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MSA)是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等症状。
由于在起病时累及这三个系统的先后不同,所以造成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随着疾病的发展,最终出现这三个系统全部损害的病理表现和临床表现。
多系统萎缩病因
目前认为 MSA 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两条途径:
1.原发性少突胶质细胞病变假说,即先出现以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阳性包涵体为特征的少突胶质细胞变性,导致神经元髓鞘变性脱失,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发氧化应激,进而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
图1. 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及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1]
2.神经元本身 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造成神经元变性死亡。α-突触共核蛋白异常聚集的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多系统萎缩主要症状
1.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往往是首发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尿失禁、尿频、尿急和尿潴留、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吞咽困难、瞳孔大小不等和 Horner 综合征、哮喘、呼吸暂停和呼吸困难,严重时需气管切开。
2. 帕金森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和震颤。
3. 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从下肢开始,以下肢的表现为突出,并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等小脑性共济失调。
MSA早期诊断标志物[2]
该病起病隐匿、进展快、临床异质性大、早期确诊困难,阻碍了神经保护剂的开发。若能早期筛查出 MSA 的高危人群将为疾病的早期干预带来希望。因此,寻找遗传学、影像学、体液和病理标志物对实现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1.遗传学标志物
尽管 MSA 被认为是散发性疾病,但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也参与了 MSA 发病,如 SNCA、COQ2、GBA、MAPT、LRRK2、C9orf72 等基因(图2)[2]。
图2.MSA遗传学标志物汇总
2.神经影像学标志物
MSA 具有多种影像学异常表现,如小脑萎缩、小脑中脚萎缩、 「十字征」(脑桥十字形高信号影,其代表了脑桥和脑桥小脑纤维的变性,而皮质脊髓束未受损害)、壳核萎缩和壳核“裂隙征”(壳核背外侧缘高信号)等。而「十字征」和壳核“裂隙征”被认为是 MSA 典型的 MRI 表现,对 MSA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这些结构影像特征的异常与 MSA 疾病进展相关。
然而这些结构影像特征并不是理想的 MSA 早期诊断标志物。
18F-脱氧葡萄糖
18F-脱氧葡萄糖是葡萄糖代谢的生物标志物,是 PET 显像应用最广泛的显像剂。大脑葡萄糖代谢与神经元的完整性和突触活动相关。
MSA-P 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壳核葡萄糖低代谢。MSA-C 型患者为双侧小脑低代谢,而帕金森病患者为双侧顶叶低代谢,这种葡萄糖代谢降低脑区的不同有助于 MSA 和帕金森病的鉴别。
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烷(CFT)
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 DAT)示踪剂 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烷(CFT)在 PET 显像中的运用是 MSA 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MSA 患者尾状核和壳核的 11C-CFT 摄取量显著降低,但不能与帕金森病鉴别。但与 MSA-C 型患者相比,MSA-P 型患者纹状体 DAT 丢失更明显。
MSA 治疗
目前 MSA 缺乏有效的药物。该病累及人体多个系统,主要针对特定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图3)[2],因此,需要包括神经内科、心脏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精神科、睡眠医学科等多学科的联合治疗。患者家庭和社会关怀及支持服务也十分重要。
图3.MSA对症治疗策略
多系统萎缩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神经修复综合治疗、抗帕金森病药物、升压药、控制排尿药物等。
神经修复综合治疗:
神经修复综合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细胞组织功能的恢复重建,使病灶周围坏死的细胞,特别是使半凋亡的细胞,不再变性、坏死;恢复患者感觉、运动、意识等神经组织功能。
药物治疗:
若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米多君等药物进行治疗,帮助升高血压。如果患者出现逼尿肌痉挛的症状,可遵医嘱口服曲司氯铵等进行治疗,缓解逼尿肌痉挛,但如果患者患有尿潴留或闭角型青光眼,则应避免服用此类药物。
康复治疗: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活动姿势的训练以及教学,通过康复治疗后,能够使患者运动迟缓及步态不稳等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文献引用:
[1]宋聖姣,李娟,吴文成等.少突胶质细胞的功能与脱髓鞘疾病[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19):3108-3116.
[2]张灵语,商慧芳.多系统萎缩的诊治进展[J].罕见病研究,2022,1(02):20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