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褐藻

即褐藻门,是进化水平较高的一门藻类。其主要特征是:植物体都是多细胞类型,没有单细胞;植物体的大小差异甚大,小的高约1~ 2厘米,大的可达几米,甚至 60米以上,如巨藻;植物体结构简单的为分枝的丝状体,如水云等;分化程度高的为薄壁组织体,如海带等;细胞壁由纤维素和褐藻胶组成;细胞具真核,有核膜、核仁;有线粒体,色素体(相当于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液泡等细胞器;含有叶绿素 a和 c,特别是含有较多量的褐色的墨角藻黄素(叶黄素的一种),所以藻体多呈褐色;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等;游动孢子均具 2条侧生而不等长的鞭毛。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3种类型。营养繁殖时,有的为藻体断裂,有的是在藻体上产生繁殖小枝,脱落后即萌发成新的植物体。无性生殖时大多数种类是在孢子囊中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其中多为具 2条侧生而不等长鞭毛的游动孢子,少数为不具鞭毛的静孢子,如网地藻目的种类。也有一个目即墨角藻目不产生孢子,不进行无性生殖。褐藻的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 3种类型。褐藻的生活史大都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墨角藻目除外),其中有的为同形世代交替,如水云。大多为孢子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放线菌

由于它们不具核膜、核仁,仅具核物质,所以也属于原核生物,通常归入细菌门中。其主要特征是:菌体为不规则分枝的丝状体,但菌丝无隔,所以,应视为单细胞结构。放线菌的菌丝又通常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前者伸入培养基(或基质)内吸收养料,故又称做营养菌丝,它们大多呈黄、橙、红、紫、蓝、绿、灰、黑等各种颜色,也有的无色。气生菌丝是由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伸出培养基表面的菌丝,一般比基内菌丝粗,分枝直,或呈弯曲状。气生菌丝在成熟时又分化出孢子丝。孢子丝有各种形状,有的轮生,有的呈疏松或紧密螺旋状等。孢子丝可以断裂为许多球形的、椭圆形的、杆形的孢子。所以孢子丝也就是生殖菌丝。孢子散落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放线菌多为需氧呼吸,而且多为腐生,广布于土壤中,也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绝大多数种类适于在中性偏碱(pH6.8~ 7.5)的土壤中生活,每克土壤中所含孢子数可达数万至数千万个。特别是其中的链霉菌数量最大,约占放线菌总数的 70~ 90%。放线菌可产生多种抗生素和酶。目前已知抗生素约 2500多种,其中放线菌产生的占 56%。如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已广泛用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真菌

一群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真核细胞构成的低等异养生物。它们和藻类植物的共同点是: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育成胚。它们和藻类的最大区别是:不含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其中有的腐生,有的寄生。真菌还具以下特征:它们的营养体除少数为单细胞外,绝大多数都是由菌丝所组成的菌丝体,其中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高等真菌的菌丝有横隔,为多细胞结构;细胞壁多由几丁质组成,也有的为纤维素组成;贮藏物质主要为油滴、肝糖和蛋白质;真菌的营养菌丝虽然排列疏松,但有不少种类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菌丝形成具一定形态结构的菌丝组织体,常见的有根状菌索、子座和菌核。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3种类型。营养繁殖是以细胞分裂、出芽、菌丝断裂等方式进行的。无性生殖是以产生各类孢子进行的,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和卵配。所产生的有性孢子主要有接合孢子( 2n)、卵孢子( 2n)、子囊孢子( n)和担孢子( n)。真菌的种类繁多,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 12万余种,我国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约有 4万余种。真菌广布于地球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蘑菇

最广义的概念是把所有具子实体(担子果和子囊果)的大型高等真菌都统称为蘑菇,其中包括担子菌的绝大多数和子囊菌的少部分种类。这个概念不是分类学上的术语。稍狭义的概念是指子实体呈伞状的真菌,它包括伞菌目的各个种类。更狭义的概念是指伞菌科中的蘑菇属(黑伞属)。此外,蘑菇属中有的种就叫蘑菇。初中植物学中的蘑菇概念是指子实体呈伞状(伞菌目)的大型真菌。蘑菇的子实体是由菌盖和菌柄两部分组成的。菌盖在幼时为半球形,成熟时展开如伞盖,肉质,表面光滑,或有微细的纤维状鳞片,白色、黄色、红色、灰色或其他颜色。菌盖下面为放射状排列的很多薄片,叫做菌褶。菌褶白色或常有各种颜色。在菌褶两面产生单细胞的棒状担子,每个担子一般产生4个担孢子,个别种类产生 2个担孢子,如双孢蘑菇。菌柄生于菌盖下面中央,肉质,在菌柄上还有膜质的环状物,叫菌环。蘑菇的子实体都是由菌丝组成的,而且通常都是每个细胞中有 2个细胞核的菌丝所组成。蘑菇的担孢子散落以后,在适宜条件下,就萌发成具单核的菌丝体,叫初生菌丝体。不久,单核的初生菌丝体间进行接合,形成每个细胞具 2个核的菌丝体,叫次生菌丝体,初生和次生菌丝体都是蘑菇的营养体,在自然界它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黑热病的发热特点

  黑热病是由黑热病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以长期发热、肝脾肿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这里就向大家简单谈谈本病发热的主要特点。   发热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患儿通常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若发热较重还常伴见寒战,有时发热经几周可自然缓解,但以后又复发。本病发热的另一特点是,患儿在发热期间除乳幼儿常有烦躁不安外,急性病容多不明显,患儿精神尚好,但可渐见腹部膨大,身体亦渐消瘦。   除发热外,本病主要还表现为肝脾肿大,尤以脾脏肿大出现为早,且较明显。此外尚可见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病情严重者尚可出现口腔炎、坏死性齿龈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菌血症等并发症。   总之,本病虽以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为主要表现,但临床尚需与伤寒、疟疾、血吸虫病等相鉴别。若需明确诊断,除详细询问、观察其临床症状外,必须查到杜氏利什曼原虫,通常采用骨髓穿刺的方法,阳性率可达90%左右。   本病以五价锑剂为主要治疗,家长除让患儿接受正规治疗外,还应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增加饮食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等,注意口腔卫生,以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   [病原学]   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锥虫科利什曼原虫属、细胞内寄生的鞭毛虫。与人体致病有关的四种利什曼原虫属在形态上无差异而在致病性与免疫学特性上有差异,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利什曼原虫病(即“东方疖”);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鼻咽粘膜利什曼原虫病;杜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于内脏网状—内皮系统,引起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分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前者见于白蛉消化道,在22~25℃培养基中,呈纺锤形,前端有一游离鞭毛,其长度与体长相仿,约11×16μm。利杜体见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在37℃组织培养中,呈卵园形,大小约4.4×2.8μm。   当雌性白蛉叮咬受染动物和患者时,将血中利杜体吸入白蛉胃中,2~3日后发育为成熟前鞭毛体,并行迅速二分法分裂繁殖,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鼠疫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原来在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中流行。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就可能将病原体棗鼠疫杆菌传播给人。肺鼠疫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以借飞沫传播,这样便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鼠疫的潜伏期 2 ~ 7 天。发病急,病情凶险,传染性强,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病死率极高。如果在自然疫源地内发生自然灾害,由于灾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化,啮齿动物集中于灾民临时居住区域并大量死亡,导致跳蚤游离侵袭人类,这些都是造成人间鼠疫,甚至鼠疫大流行的因素。   主要症状:鼠疫发病急,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鼠疫可分几个类型。腺鼠疫最常见,特征为腹股沟部、腋下、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极度疼痛,坚硬,推之不易移动,晚期可化脓、溃破,未经适当治疗者终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多于 1 周内死亡。肺鼠疫多见于冬季或流行高峰,表现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有较强的传染性。败血症型最为凶险,表现循环衰竭或休克。这两型病人多于发病后 1 ~ 3 天内死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病(Schisosomiasis)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左右。   人类血吸虫分为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与间插血吸虫(S·intetcalatum)四种。日本血吸虫病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尼、泰国等亚洲地区和国家;曼氏血吸虫病分布于亚洲、中东、印度等地区;间插血吸虫分布于中非西部、扎伊尔、喀麦隆等国家。   我国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虫(简称血吸虫病)。该病是一古老疾病,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古墓出土的西汉女尸(公元前206年)和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男尸,在内脏中发现血吸虫卵,证明我国早在2100年前已有本病存在。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记载蛊毒“和蛊胀”,从流行地区、季节、感染方式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似为血吸虫病。1904年日本学者桂田氏首先在猫体内发现血吸虫成虫,1909年藤浪与中村证明血吸虫由皮肤侵入体内,1912~1914年宫川、宫入、铃木等查明血吸虫生活史。我国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婴儿的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是咳嗽,病程可长达100天,故名“百日咳”。本病通过飞沫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发病多。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新生儿也有患本病的可能,这是因为他们不能从母体得到相应的抗体。然而,目前由于预防接种的广泛进行,本病已明显减少,并且患过一次后终身可不再患。   孩子在感染本病经1~2个星期后就出现症状。发病的早期患儿有流泪、流涕、咳嗽和低热等症状,与普通感冒难以区别。3-4天后咳嗽日见加重,约经1~2个星期后咳嗽逐渐加重而进入痉咳期,此时出现典型剧烈的痉挛性咳嗽。每次发作要连咳十几声甚至几十声,患儿常咳得面红耳赤、涕泪交流、舌向外伸、最后咳出大量粘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如此一日发作几次乃至30-40次,尤以夜间明显,,年龄愈小,病情愈重。3个月的婴儿常表现为阵发性屏气、青紫、窒息,而没有大婴儿出现典型剧烈的痉挛性咳嗽,有的甚至出现全身痉挛、意识丧失乃至死亡。痉咳期一般持续5~6个星期,也有的长达3个月。此后,患儿的咳嗽逐渐减轻而进入恢复期,恢复期约有2~4个星期的过程。然而,有的孩子在病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百日咳食物禁忌

  ①忌食海鲜发物 百日咳对海腥、河鲜之类食物特别敏感,咳嗽期间食入海腥之物,会引致咳嗽加剧。这类食物包括海虾、梭子蟹、带鱼、橡皮鱼、蚌肉、淡菜、河海鳗、螃蟹等。   ②忌辛辣刺激之物 百日咳的患儿已呈兴奋状态,食入辛辣刺激之物后,由于这些食物对食道的刺激,会使咳嗽加剧,痰液增多。这类食物有辣椒、川椒、芥末、咖喱、大葱、洋葱、韭菜、酒等。   ③忌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会引起小儿消化功能失调,脾胃受损,从而导致脾虚生痰,使痰量增加。这类食物有油炸猪排和牛排、油条、油饼、春卷、花生酱、花生米、肥肉、奶酪、奶油蛋糕、母鸡汤、鸭汤等。   ④忌过甜食物 痰多往往是由过食甜味食品而引起,糖能助湿生痰,人们不难体会,健康人食入糖果后,也会感到口中腻粘有痰之感,何况百日咳病儿。食甜味后往往加剧咳嗽,所以糖果、甜羹、大枣、巧克力、蜜枣、果脯、糖水、水果罐头等必须忌食。   ⑤忌生冷之物 生冷之物往往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使机体康复功能减弱,并且使痰量增多。百日咳儿往往在食入生冷之物后咳嗽加剧,特别是冰糖、冰淇淋,这些食品是又冷又甜,吃下去后痉咳加剧是常见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百日咳临床表现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它具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从本病的发病过程来看可分为三期(经过7~10天潜伏期开始发病),第一期:病初与一般上感咳嗽相似,患儿可伴有轻微发热、打喷嚏、流涕等上感症状,此时病菌在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生长繁殖,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呼吸道粘膜炎症,把这个阶段称做为卡他炎症期,此期历时约1~2周。第二期:于病程约2周起出现典型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表现为成串的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十几声至数十声,作一口长吸气,相继出现鸡鸣样回声,至吐出呼吸道中粘稠分泌物为止。由于咳嗽剧烈,还可见到面部浮肿、甚至发紫、两眼鼓出、泪涕交流、眼结膜出血、舌下系带溃疡等。此时“痉咳”、“回声”,是由于呼吸道中粘稠的分泌物刺激粘膜内神经末稍及吸气时空气经过痉挛的声门所产生的。这个阶段可称做百日咳的痉咳期,此期历时2~8周。第三期:随着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或消失,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的病菌被排除与消灭,疾病进入恢复健康的阶段,我们所以把这个阶段叫作恢复期,此期约历经2~3周。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临床上小婴儿的症状特殊,常无痉咳及典型高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源是百日咳嗜血杆菌,临床特征是:一连串的、反复的痉挛性咳嗽,并有深长的鸡鸣样回声。婴儿常不出现痉咳而以阵发性呼吸暂停、青紫为主要表现。如未经适当的治疗,病程可达2~3个月以上,所以有“百日咳”之称。百日咳的发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通过咳嗽时带出的飞沫传播,时常造成流行,必须是与患儿直接密切接触才被感染。人群对百日咳有普遍易感性。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以冬春两季最多,小儿时期易感性最强,包括新生儿在内,但以1~4岁小儿最为多见。患过百日咳后有持久免疫力,一生中得两次者极为少见。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21天。发病过程中,病初与一般上感咳嗽相似,并伴流涕、喷嚏、轻微发热。感冒症状消失后,咳嗽日渐加重,夜重昼轻,特别是痉咳发作为阵发性、成串的、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10声以上,有鸡鸣样回声,直至吐出粘稠分泌物为止,咳嗽发作时泪涕交流、面红耳赤、两眼鼓出等。发作间歇时,患儿如常,胸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体检可见:面部浮肿、眼结膜充血、舌下系带溃疡等。发病两周后,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细菌培养:早期阳性率较高,可以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百日咳治疗

  在一般情况下,1岁以上百日咳病儿,若无合并症不一定要住院治疗。周岁以内的婴儿剧烈痉咳或发生呼吸暂停、青紫时宜住院治疗,以便密切观察和抢救,避免发生意外。出现合并症病儿应立即住院。痉咳期的病儿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对小婴儿阵发性呼吸暂停必须有专人守护,以免抢救不及时而造成死亡。咳嗽剧烈、频繁可以给镇静、止咳及祛痰剂对症处理;咳嗽发作,呼吸暂停时,应使患儿取头低足高位,拍击背部以利痰液引流,可给予吸氧、吸痰器吸痰、并施以人工呼吸等。抗生素治疗应早期应用,可起到缩短病程作用,出现痉挛性咳嗽后抗生素的效果难以肯定。目前,仍用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也可用氨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疗程7~1 0天。用量是红霉素每日20~40mg/kg,分4次口服;氨基苄青霉素每日50~100mg/kg分2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日3~5mg/kg,分2次肌肉注射。对于重症患儿可试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每次1ml,肌肉注射,隔日1次,接连注射3次。百日咳痉咳严重者还可以用激素疗法,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可明显缓解痉咳症状。对于产生百日咳合并症患儿,可加用相应的针对性药物,如合并心力衰竭者给毒毛旋花子甙K0.0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百日咳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百日咳是百日咳杆菌所致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特点是咳嗽逐渐加重,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时可听到鸟啼样吼声,重症和体弱的小儿易发生肺炎及脑部合并症。   百日咳的表现开始为低热或不发热,咳嗽较轻,同一般感冒一样。1周左右咳嗽加重,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次咳嗽十几声到数十声,可听到鸟啼样吼声,痉挛性咳嗽时小儿面部常憋得发红甚至发紫,舌向外伸,全身弯曲,十分痛苦,常伴有呕吐,痉挛性咳嗽白天次数较少,夜晚次数增多,日轻夜重,较重的婴儿如果照顾不周到,不能及时发现,立即抢救,可因窒息死亡。约2~6周咳嗽逐渐好转。病儿可合并肺炎和脑病、惊厥等病症。   百日咳的治疗:采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治疗,可减轻痉挛性咳嗽的发作,抗生素早期治疗可控制感染的扩散,咳嗽有利于祛除呼吸道分泌物,应避免使用过多的镇咳剂,多用祛痰药物。夜间适当给小儿镇静剂以保证睡眠。幼小婴儿痉挛性咳嗽频繁,常出现惊厥和窒息,应专人守护,随时抢救。呕吐频繁的小儿,应小量多餐进食,最好在咳嗽停止后进食。本病的护理很重要,居室湿度适当,空气流通,减少亲友探视,避免过度活动和情绪低落,中药对本病治疗效果也较好。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性痢疾与发热

  在夏秋季节,由于气候炎热,有利于苍绳孽生和细菌繁殖,并且人们喜食生冷食物,所以很容易感染细菌性痢疾,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最高。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病一般起病较急,多数患儿首先出现发热,以后出现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由于患儿的体质不同,感染细菌的数量及致病力也不同,所以小儿细菌性痢疾在临床的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   普通型急性细菌性痢疾初起多有发热,并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泻等症状。本型菌痢一般热势不致于过高,并且发热持续时间也不太长。经一般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体温会很快下降,腹泻也会很快得以控制。   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刚一发病即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休克、昏迷及抽搐,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本型菌痢病情重,死亡率高,必须及时进行抢救治疗。由于体温过高,容易引起惊厥,加重脑缺氧及水肿,应积极用退热药和物理降温。如体温不降并伴有反复惊厥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   轻型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全身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仅有轻微发热,腹泻症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性痢疾的表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分为四个菌群:甲群(志贺氏痢疾杆菌) 、乙群(福氏痢疾杆菌)、丙群(鲍氏痢疾杆菌)、丁群(宋氏痢疾杆菌)。四菌群均可产生内毒素,甲群还可产生外毒素。四种痢疾杆菌都能引起普通型痢疾和中毒型痢疾。我国目前痢疾的病原菌以福氏痢疾杆菌为主,宋氏和鲍氏痢疾杆菌有增多趋势。   菌痢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就是说吃下痢疾病人和带菌者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可得痢疾。痢疾病人的大便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所以是痢疾的主要传染源。健康带菌者外表上是健康人,但他们的大便带有痢疾杆菌,所以带菌者传播痢疾的作用不能忽视,是更危险的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的大便可通过多种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苍蝇在传播痢疾杆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夏秋季天气炎热,苍蝇孳生快,密度大,喜欢在不洁的地方停留,苍蝇脚上有许多毛,毛上可粘附大量痢疾杆菌。所以苍蝇是痢疾杆菌的义务搬运工,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夏秋季节痢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果孩子吃下污染过的食物或瓜果,玩过污染过的玩具后饭前又未好好洗手,或孩子有吮手指的习惯,得痢疾的可能性就很大。人群对痢疾普遍易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夏秋季谨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儿童夏秋季节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它主要通过被痢疾病人的粪便污染过的食物、餐具所引起。夏秋季节苍蝇密度较高,大家都知道苍蝇喜欢在脏的地方或在食物水果上停留,它们的脚上有许多粘着大量痢疾杆菌的毛,所以有人说苍蝇是痢疾杆菌的搬运工。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多数2—3天后发病,大便为稀水便、粘液便、脓血便,但每次的便量很少。大便显微镜检查是诊断痢疾的主要依据。应该挑选大便中的脓血和粘液部分,每高位视野血细胞15个以上,而且有少量红细胞,就应按痢疾治疗。   有少数儿童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循环发生障碍,病人表现萎靡、嗜睡、反复抽风、休克或呼吸衰竭,病情非常凶险。这种病人大多肠道症状不明显,往往经过1天才排出痢疾样的大便,这就是中毒性痢疾。   普通型痢疾可在家隔离治疗,患儿食具要专用,用后要沸消毒再清洗,家庭成员接触患儿和进食前要底洗手。服药3天后察疗效,如无疗效再换其他药物,服药最短时间为7天,服药时间过短易转成慢性痢疾,庆大霉素只宜口服,不宜注射(副作用为耳聋和肾损害)。重症痢疾应住院治疗。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设立肠道门诊,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彻底治疗是控制菌痢的重要措施。待病人症状消失、大便培养两次阴性或大便正常一周后解除隔离。对饮食业、幼托机构及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发现轻型病人或带菌者,必须彻底治疗,并调换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菌痢的主导措施。应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搞好“三管一灭”(即加强粪便、饮水和食品管理,消灭苍蝇、蟑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做到四不吃:不吃生冷蔬菜、饮食;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饭剩菜。同时要做到勤剪指甲,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营养,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在夏秋季节,可因地制宜采用大蒜、黄连、马齿苋、地锦草等给接触菌痢者口服,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为提高人体免疫力,国内试用口服痢疾减毒活菌苗,服用后能刺激肠粘膜产生分泌型IgA ,其特异性保护作用可维持6~12个月,可保护人体免受痢疾杆菌的攻击。也有人口服福氏菌2a型的减毒株,能在人类肠道中繁殖并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相互作用 coaction

  相互作用 coaction 指在群落或种群中的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只是指生物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有时也广义地用于包括以环境为媒介的相互作用中的反作用和作用系统。是由 F. E. Clements( 1916)创造的词。他提出作用和反作用相结合,支持生物生活的三大作用系统。也有译为共同作用的,它不是指上述那样的共同作用( co- action)。也有的认为应把相互作用的主体与客体分为主动者( coaction)与被动者( coactee),但实际上是很难区别的。另外,相互作用大致可分为二种不同的用词,即生物之间要求同样物质的为同类相互作用( fellowship coaction)或横的相互作用( ho- lizontal coaction);食与被食之间连接成的食物链相互作用( food- chain coaction)或纵的相互作用( vertical coaction)。根据相互作用对双方产生有利或不利的结果,可产生如表所示的许多不同术语。其中有互惠、单利、中立三个作用综合称为共生,榨取、单害、互害三个作用统称为对抗( anta- gonistm)等用法,或也有从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喜盐性 halophilism

   细菌或真菌,在加入 5 10%或更多的食盐浓度于培养基中才适于其生长发育时,这些生物称为喜盐性生物。海产于燥制品以及盐渍食品的淹制物品,或海洋微生物及空气微生物,常具有这种特性。但如果没有加入食盐同样也能够发育的生物,称为耐盐性( ha- loloerant)生物,或兼性喜盐性( facultative halophilic)生物,而单纯要求低渗电位条件者,则称为喜浓性生物。空气微生物八叠球菌属( Sarcina)或芽孢杆菌属( Bacillus)的某些种类等,就是前者的实例;而曲霉属( Aspergillus),青霉属( Penicillium)则是后者的例子。专性喜盐性生物( obligatory halophile)的例子,如发光细菌的某些种类以及盐制品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alinaria),盐脱氧微球菌( Micrococ- cus halodenitrificans),肋生弧菌( Vibrio costicolus)等。关于喜盐性的机制,有各种学说。有一种主张,认为菌体内盐浓度明显地比溶质浓度低,或细菌体内也含有 Cl- 离子;另一方面,也有的研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