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细菌因素

互联网

2224
病原体逃逸抗感染免疫的机制细菌因素
 
    细菌抗原表位的变构可逃避抗感染免疫的攻击。肺炎链球菌至少有80种以上的血清型,多血清型的同一细菌感染同一个体,可致反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则通过不断的抗原突变,使免疫持续低下甚至发生耐受,导致慢性肺结核。细菌还可分泌多种蛋白抑制、干扰、拮抗抗感染免疫。干扰机制包括:干扰补体系统、分解抗体、抗吞噬、介导黏附或侵入宿主细胞、干扰抗原处理提呈、干扰宿主细胞因子、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等。肺炎链球菌的荚膜聚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凝固酶形成的纤维素外壳,均有效遮蔽自身抗原表位及PAMP,躲避吞噬;明尼苏达沙门菌通过分泌porin蛋白,可竞争结合补体成分Clq,阻断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大肠杆菌的traT蛋白、奈瑟淋球菌的porinPI和沙门菌的补体杀伤蛋白(p17)可抑制补体攻膜复合物;奈瑟淋球菌、奈瑟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能分泌蛋白酶,在IgA的铰链区切断IgA,逃避IgA的Fc端作用,同时切断的IgAFab片段,仍可以结合细菌,从而屏蔽了细菌表位,阻碍了其他免疫效应分子的识别。
 
    细菌编码蛋白利用或干扰免疫活性分子,使不能清除细菌,反而增强细菌的感染,称为免疫增强作用。如百日咳杆菌的FHA蛋白,可结合单核细胞上的整合素Arg-Gly-Asp顺序,上调CR3,使其识别该菌FHA蛋白的另一部分,导致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在没有调理素的情况下,奈瑟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可通过外膜上的不透光蛋白(opacitypro―tein,Opas)与激活的白细胞表面的CD66结合,介导感染细胞。分枝杆菌可以结合补体产物C2a,产生C3转化酶,分解C3产生C3b,调理分枝杆菌,使其被Mφ吞噬感染。细菌诱生的某些抗体虽然可与细菌特异性结合,但却不能中和细菌,称为无效抗体。它们可与细菌表面特异性抗原结合,以空间阻碍的方式阻断中和抗体对细菌的中和作用、补体激活的杀菌作用,导致细菌的全身弥漫性感染。
 
    胞外菌可通过形成胞壁外特殊结构荚膜可有效逃逸免疫攻击。荚膜有抵抗吞噬作用,故有荚膜菌比同种无荚膜菌的毒力要高得多;肺炎链球菌荚膜含有的唾液酸可抑制补体替代途径。也可编码蛋白抵抗吞噬细胞作用,抑制抗感染免疫。链球菌的M蛋白和伤寒杆菌的Vi抗原可抵抗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凝固酶,可使宿主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固态纤维蛋白,包绕在菌体周围,有效抵抗吞噬。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产生IgA蛋白酶,降解SIgA;弗氏志贺菌引起M甲凋亡;铜绿假单胞杆菌分泌弹性蛋白酶灭活C3a和C5a等。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可产生一种蛋白酶降解人Ig;粗球孢子菌胞外糖蛋白层可阻碍中性粒细胞的接触;念珠菌的甘露聚糖有抑制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介导黏附入侵的细菌菌毛发生高频突变,是胞外菌抵御特异性抗体攻击的方式之一。淋球菌通过菌毛黏附至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实施感染,其菌毛极易发生高频变异,产生多达106个不同的菌毛抗原,逃避特异性抗体的攻击;菌毛抗原的不断转换还使具有高黏附力即高毒力的菌株成为优势菌株。流感嗜血杆菌的糖基合成酶通过突变,使该菌的主要表面抗原的糖基发生变化,使免疫识别受阻,并逃避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攻击。
 
    胞内菌可隐匿于胞内呈休眠状态,逃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攻击。结核分枝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嗜肺军团菌等隐匿于被抑制的Mφ内,可长期存活。Mφ的胞质不含杀菌物质,产单核细胞李氏菌产生李斯特菌溶素(1isteriolysin),破坏吞噬体膜后逸入胞质中,逃避进入溶酶体被杀伤的结果。立克次体产生磷脂酶降解吞噬体膜而进入胞质。肺炎军团菌通过与细胞CRl/CR3结合感染细胞,不会引起呼吸爆发和ROI的产生。有些胞内菌能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可分别降解O2 和H2 ()2 。过氧化氢酶能间接抑制RNI的产生。胞内菌也编码某些蛋白阻断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杀菌和降解物质,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可阻碍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使吞噬体中的细菌免于降解。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