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木兰科的单属种,星散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海拔 500~ 1000米常绿阔叶林中。   常绿乔木,高达 25米,新枝、芽、叶柄、叶下面密被褐色柔毛。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托叶与叶柄连生,延至叶柄中部以下。花腋生,芳香,花被片淡黄色,有红色小斑点,雄蕊群超出雌蕊之上,花丝圆柱状;雌蕊 9~ 12,覆瓦螺旋状排列,受精后全部愈合发育成肉质的聚合果,聚合果卵状椭圆形,下垂,干后厚木质,不规则开裂脱落,果轴宿存(见图)。花粉粒具 1远极沟,沟多闭合成皱纹状,覆盖层光滑,偶有细网状皱纹,穿孔明显。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气侯、深厚肥沃土壤,萌芽力强,用种子繁殖。 木材为散孔材,边材暗灰色,心材暗黄褐色,纹理直,结构细,质轻软,易加工,干燥后少开裂,刨面光滑,供建筑、乐器、家具及细木工用材。树干挺直,树冠宽广,枝叶稠密,花虽小而多,美丽芳香,是优美的庭园观赏及行道树种。花可提取芳香油,种子榨油,供工业用。 观光木因纪念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而得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海笋(Pholas dactylus)

  双壳纲海螂目海笋科海笋属中的海生软体动物。贝壳薄,两壳相等,前后端开口,白色,具淡褐色壳皮,壳面有肋、刺和生长纹;壳顶近前端,前端贝壳边缘向外卷,成为前闭壳肌和原板的附着面。有的种类贝壳的卷缘与贝壳间形成一系列的隔片。铰合部无齿,无韧带。贝壳内面壳顶下方有 1个支持内脏的壳内柱。外套膜边缘除足孔和水管外全部愈合。水管极发达。两水管愈合,末端具突起或触手。足短,呈柱状,末端平,呈截形。无足丝,成体有时萎缩。贝壳的背、腹和后端常具副壳。副壳有原板、中板、后板、腹板和水管板 5种,因种类而异。海笋种类很多,有的在泥沙滩上穴居,有的在木材中穿洞生活,也有的在岩石上凿洞生活。中国见到的近似种还有:东方海笋,是印度太平洋热带种,在中国仅分布于广东东部和海南岛;大沽全海笋,仅分布于浙江以北沿海;马特海笋,是世界热带种,中国仅在广东沿海和南海诸岛发现,生活于木材中,对木质建筑有一定危害;吉村马特海笋,仅分布于日本和中国沿海,在岩石中穿孔生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亚纲的 1科。多年生、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在竹类中,其茎为木质,呈乔木或灌木状。根系为须根系,种子根早期消失,由茎基部发出多数纤维状不定根,或从匍匐根状茎节上生出纤维状根。茎有节与节间,节间中空,称为秆。秆圆筒形,基部数节之腋芽长出分枝,称分蘖,有鞘内分蘖和鞘外分蘖,形成密丛生或疏丛生株丛。节部居间分生组织生长分化,使节间伸长。单叶至生成二列,由叶鞘、叶片和叶舌构成,有时具叶耳;叶鞘边缘开放,彼此覆盖,质地较韧,有保护节间基部柔嫩生长组织以及输导和支持作用;叶片狭长线形,或披针形,具平行叶脉,中脉显著,不具叶柄,通常不从叶鞘上脱落。在竹类中,叶具短柄,与叶鞘相连处具关节,易自叶鞘上脱落,秆箨与叶鞘有别,箨叶小而无中脉。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穗状花序。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颖片位于下方;小花着生于小穗轴上,通常两性,或单性与中性,由外稃和内稃包被着,小花多有 2枚微小的鳞被,雄蕊 3或 1~ 6枚,子房 1室,含 1胚珠;花柱通常 2,稀 1或 3;柱头多呈羽毛状。果实为颖果,少数为囊果,浆果或坚果,含大量胚乳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红豆杉科(Taxaceae)

  裸子植物门的 1科,又名紫杉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叶线形或披针形,直或微弯,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叶柄常扭转,多少排成二列,上面中脉明显或不明显,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 1条气孔带,叶内有树脂道或无。雌雄异株,偶为同株;雄球花球状或穗状而单生叶腋,或相互对生排成穗状花序而集生枝顶,每 1雄蕊具 3~ 9个辐射状或向外一边排列有背腹面区别的花药,药室纵裂;雌球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或苞腋,有梗或无梗,基部有多数覆互状排列或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 1枚,直立,生于花轴近顶端或侧生短轴顶端的苞腋,基部具珠托。种子无梗,全部包于肉质假种皮内,或有短梗,生于杯状肉质假种皮中,或有明显的梗,包于囊状肉质假种皮中,仅顶端尖头露出,当年成熟或翌年成熟。本科各属染色体基数不一致。 x=7、 11、 12、 13。花粉球形,分解的形状不规则,常见褶皱,外壁两层,内壁较薄,在外层中可以看出与轮廓线垂直的基柱,表面被有较密的颗粒状雕纹,轮廓线不平,没有明显的萌发孔。   全科共 5属约 23种,除单种属植物澳洲红豆杉产新喀里多尼亚,其他属种均分布于北半球。其中红豆杉属种类较多,约 11种,分布于欧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红毛菜目(Bangiales)

  红藻门红毛菜纲的 1目,细胞各具一星状色素体,其中央为球状的蛋白核。海产或陆生,约 9属 65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和北大西洋两岸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 4属 16种,盛产于东海和南海沿岸各地。 藻体线状或薄膜状,以基部细胞或由基部细胞长出的假根丝固着于基质上。藻体一般不分枝,但生长在淡水或陆地上的种类(紫球藻科)则有单细胞或呈简单分枝状的;散生长;细胞之间一般无孔状胞间联系。无性生殖是由营养细胞直接转化成单孢子;少数具有有性生殖的种类,产生精子囊和果胞,受精后分裂形成果孢子囊;在各种之间精子囊和果孢子囊多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可供分类上的参考。果孢子可萌发成为一种生活在石灰质基质的丝状体;减数分裂发生在壳孢子分裂的过程中。 本目的红毛菜,藻体直立生长,线形,长 3~ 10厘米,可达 15厘米;紫红色,近基部部分由单列细胞组成,中、上部分则由多列细胞组成,横断面上细胞呈辐射状排列,雌雄异株。在中国盛产于东海和南海沿岸各地,福建省莆田的渔民大量采收,可食用。淡水产的红毛菜在中国内陆的山间小溪也有发现。 本目下分两个科:①红毛菜科( Bangiaceae);②陆地产的紫球藻科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黄化(etiolation)

  多数植物在黑暗中生长时呈现黄色和其他变态特征的现象。植物在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显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节间伸长很快;叶片不能充分展开和生长;根系、维管束和机械组织不发达。双子叶植物的黄化幼苗胚轴顶端弯曲成钩状,顶芽展开很慢,子叶不膨大。禾谷类植物的黄化幼苗胚轴伸长,叶片卷起成筒状而不展开。此外,如马铃薯块茎中长出的幼芽,在暗中生长时也呈现黄化现象。黄化现象在被子植物中广泛存在,在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中不明显。   在黄化幼苗的叶肉细胞中存在着很小的无色质体——原质体。原质体在照光后叶绿素才开始形成和累积,并发育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很弱的光就能消除幼苗的黄化现象,使叶片展开并变绿,恢复正常生长。这种作用通过光敏素发生,与光合作用通过叶绿素进行完全不同。黄化现象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当种子或其他延存器官在无光的土层下萌发时,可使贮存量有限的有机营养物质最有效地用于胚轴或茎的伸长,保证幼苗出土见光。人们常用遮光的方法生产黄化幼苗作为食品,如韭黄、蒜黄和豆芽等,因纤维素少而柔嫩可口。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黄杨科(Bux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 1科。灌木至小乔木,稀草本。单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有齿牙,羽状脉或离基三出脉,无托叶。花小、整齐,无花瓣,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总状或密集的穗状,有苞片,雄花萼片 4,雌花萼片 6( Notobuxus萼片 4),均二轮,雄蕊 4,与萼片对生( Notobuxus雄蕊 6),分离,花药大,花丝多个扁阔,花粉粒具多个圆孔,雌蕊常由 3(稀 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 3(稀 2)室,花柱 3(稀 2),常分离,宿存,具多少向下延伸的柱头,子房每室有 2下垂的倒生胚珠。蒴果,室背裂开,或为肉质的核果状果,胚乳肉质,有扁薄或肥厚的子叶。染色体基数 x=10, 14。有 4属约 100种,散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黄杨属、野扇花属和板凳果属( Pachysandra) 3属,共 27种。另一属南方黄杨属( Notobu-( Pachysandra) 3属,共 27种。另一属南方黄杨属( Notobu-xus)有 7种,产非洲热带及其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本科中以黄杨属为最大,占全科种数的 70%,分布最广,欧亚大陆、非洲热带和南非、中美、南美、菲律宾等地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黄群藻属(Synura)

  金藻门金球藻目黄群藻科的 1属。群体的植物体,在初期只有少数几个细胞,通常呈圆球形,个别种类的群体成圆筒状,直至分裂时,各个细胞分散后重新形成新的群体。细胞球形或长卵形、梨形,前端为广圆形,在群体中作辐射状排列,没有群体胶被,每个细胞被一薄层果胶质膜包围。膜外具含硅质的鳞片成覆瓦状或以甲胄状排列,鳞片的外表面具有各种刻纹及硬刺。原生质内含有两个弯曲的色素体,它们的凹面是相对排列的。具中央位的细胞核,在基部附近有 2~ 3个伸缩泡。贮藏物质为金藻碳水物,形成大的颗粒而位于细胞基部,没有眼点,细胞前端具 2条鞭毛,长短不等。繁殖为细胞纵裂,群体分裂是由许多细胞作辐射状集中而排成 2个中心,然后分开而成新群体,有时细胞中原生质作变形虫状逸出或变成动孢子,然后发育成群体。 本属约有 10种,中国最常见有 1种,分布淡水、微咸水中。为湖泊地塘、沟渠中的常见浮游种类。在淡水池塘、湖泊及人工贮水池中都能大量繁殖,在泥炭水体中有泥炭藓黄群藻;许多种类与细菌共生;有些如黄群藻,彼得黄群藻等种类作为污水的指示植物。在中国分布较广的有黄群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胡椒科 (Piper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 1科。直立或蔓生草本、灌木、稀乔木,凡木质的均常绿,茎具分离维管束,有时多少散开,似单子叶植物,草本的常多汁。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往往肉质,掌状脉或羽状脉,全缘,具叶柄,托叶如存在,则与叶柄合生。花极小,有苞,常两性;有些种单性,常密集成肉质的稳状花序,或由穗状花序再排列成伞状,花被缺,雄蕊 1~ 10,花药有 2个分离或愈合的药室,纵裂,花粉粒小,具单槽,有厚皮层。豆瓣绿属的花粉无萌发孔。雌蕊 1,子房上位,心皮 1~ 4( 5)合成一室,有一基底着生的直生胚珠,花柱一或缺,柱头 1~ 4( 5)(豆瓣绿属的柱头刷子状,侧生),果实为小形核果,种子小,有多量粉状外胚乳,染色体基数 x=8, 11, 12, 14, 20。   本科有 8~ 9属约 3 1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胡椒属约 2 000种,豆瓣绿属约 1000种,齐头绒属最小,仅一种,此属有时并入胡椒属。以上 3属中国均产。本科以产胡椒著名,商品上有黑胡椒、白胡椒之分,当果穗基部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果皮变黑、皱缩,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发红时采收,用水浸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胡桃科(Juglandaceae)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 1科,落叶或半常绿或常绿乔木,羽状复叶,无托叶,通常在幼嫩部分有橙黄色的盾状着生的圆形腺鳞;花单性,雌雄同株,风媒传粉;雄花序常为柔荑状,单生或数条成束生;雌花序穗状或稀柔荑状;雄花生于 1枚不分裂或 3裂的苞片腋内,通常具 2小苞片或 1~ 4枚花被片,雄蕊 3~ 40枚插生在花托上;雌花具 2小苞片和 2~ 4枚花被片贴生于子房,子房由 2心皮合生;果实为假核果或坚果;种子完全填满果实,具 1层膜质种皮,无胚乳。木材坚硬,是较好的硬木树种,多数种类富含鞣质,是提取单宁的原料,种子普遍含油。全世界有 9属 72种,间断分布在欧亚和美洲,以中国南部至中南半岛和美国南部至中美洲种类最多。它是一个北温带科,但对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有广泛的适应性。中国产 7属 29种,大多数种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到中山地带的山地森林中或河谷两旁,少数种分布到北部。   本科植物最早的化石是在欧洲和北美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因此它起源的时间至少应追溯到晚白垩世,可能在早白垩世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类型。根据化石记录,在始新世到中新世,它广布北半球,并且达到格陵兰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叶蝉(Cicadellidae)

同翅目的1科,后胫有刺2列,后足基节伸达腹板侧缘,是头喙亚目中小形善跳的大类。因本科昆虫多为害植物叶片而得名。全世界共有1万多种,中国已发现1000多种。 本科昆虫体小,长仅3~12毫米。外形似蝉,触角粗大的第2节上无感觉孔。中胸无翅基片,前翅2条臀脉在基部不合并。单眼 2或缺。特别是后足胫节有梭脊,上生刺毛,其中有2排粗大而明显的刺,这是区别相近种类的重要特征。 本科昆虫均以植物为食,很多种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如大青叶蝉、黑尾叶蝉、白翅叶蝉、小绿叶蝉、菱纹叶蝉等。有些种类还传布植物病毒病,如稻普通矮缩病、桑萎缩病、小麦红矮病等。 叶蝉的卵长椭圆形,中间微弯曲,单个或成块产在叶片表皮下、叶脉中或枝干皮层里。若虫与成虫外形相似,共5龄。雌虫一生可产卵数十粒至100余粒不等。卵期10天左右,若虫期20天上下,成虫寿命长短不一。1年发生数代,最多可达10余代。 通常以成虫或卵越冬。在温暖地区,冬季可见到各个虫期,而无真正的冬眠过程。越冬卵也产在寄主组织内。成虫蛰伏于植物枝叶丛间、树皮缝隙里,气温升高便活动。成虫和若虫均刺吸植物汁液。叶片被害后出现淡白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泥蜂(Sphecoidea;digger wasps)

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科。体壁坚实,裸露少毛;前胸背板不伸到翅基片,腹部常具柄的蜂类。通指泥蜂。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和数量均多,目前已知约12000种。 泥蜂成虫体中型至大型,体长20~50毫米。体色暗,具红色或黄色斑纹。口器咀嚼式。 前翅一般具3个亚缘室,少数1~2个。上颚发达;前胸短,向后延伸不到翅基片;并胸腹节非常发达。足细长,转节不分节,胫节和跗节具刺,以适应捕猎,后足基跗节不加宽。腹部具柄;雌性腹部末端螫刺发达,体毛不分枝。一些种类的头或体上由浓密的银色毛组成斑。幼虫无足,有些在胸部和腹部侧面具有小突起。完全变态。 泥蜂大多数为捕猎性,少数为寄生性。其捕猎性及筑巢本能复杂。 成虫捕猎节肢动物,包括昆虫、 蜘蛛、蝎子等。 其捕猎范围因属、 种而异。成虫捕到猎物后,用螯针将其麻痹,然后将猎物携回巢内封贮,供子代幼虫食用。 泥蜂大多数在土中筑巢,某些用唾液与泥土混合成水泥状坚硬的巢,有些在地上的自然洞穴内或利用其他昆虫的旧巢;少数在树枝内或竹筒内筑巢。土中筑巢的巢的结构、巢室的数量、入口处的形状因不同的属或种而异。 泥蜂筑巢后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虱(Anoplura)

有翅亚纲的1目。小型翅退化,口器刺吸式但构造特殊的外寄生吸血性昆虫。哺乳类动物的专性寄生昆虫,俗名虱子。全世界已发现约 500种,分隶于42属,15科。中国已记录50余种。世界性分布,非洲种类最多,约占全世界种类的1/3。 形态特征  体小而扁。白色或灰白色。翅退化。复眼退化或消失,无单眼。触角3~5节。口器刺吸式,构造特殊,不用时缩入头内。胸部体节愈合。足一般短粗,跗节1节。爪单一,长而弯曲,与胫节下方一指状突对握,适于攀缘寄主毛发。胸部气孔在背侧。腹部9节,前2节退化。无尾须。雌虫无产卵器,尾端有 1对短形生殖突。雄虫阴茎发达,呈长锥状,弯曲。 生活史  虱子的一生,要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为渐变态。卵长卵形,端部有卵盖和卵孔,单产,粘附于宿主的毛发上(体虱例外,卵粘附在衣服缘垂的纤维上)。卵期约1~2周。卵孵化后,若虫经过3龄变为成虫,若虫期共需2~3周。在不同龄期,其身体大小、各部的比例、骨化程度以及生殖器发育的程度均有不同。每一龄期通常具有一定的毛序和毛的密度。成虫出现后,经1~3日达性成熟,行交配产卵。体虱一天产8~12粒卵,一生约产300粒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天牛(Cerambycidae; longhorned beetles)

鞘翅目叶甲总科的一个大科。中、大型,长筒形;触角长、鞭状、刚劲;跗节假4节型;幼虫蛀木的甲虫。通称天牛。 全世界已知25000种以上,中国已知2000多种。天牛是植食性昆虫,大部分危害木本植物,如松、柏、柳、榆、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危害草本植物,如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危害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重要害虫。 成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称触角基瘤)上,具有使触角自由转动和向后覆盖于虫体背上的功能;各足胫节均具2距,跗节隐5节,显4节。爪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呈附齿式。除锯天牛类外,中胸背板常具发音器。幼虫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体细长。头横阔或长椭圆形,常缩入前胸背板很深。触角很小,2节或3节,第2节上有一尖而透明的突起。上颚有两种形式:一种粗短,切口呈凿形;一种细长,切口呈斜凹。前胸背板两侧和中央有条纹,背板的刻纹、粗糙颗粒和毛被是分类的重要特征。胸足有的发达,有的若小针,有的退化或完全消失。腹部10节,第6、7节背面和腹面具步泡突,以便在树干隧道内行动,第9节背面通常发达,有时具1对尾突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蚜虫(Aphididae; aphids)

同翅目的1科。前翅4~5斜脉,触角次生感觉圈圆形,腹管管状的蚜虫。含107 属2280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已知260种,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体长1.5~4.9毫米,多数约2毫米。有时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少数5节,罕见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末节端部常长于基部。眼大,多小眼面,常有突出的3小眼面眼瘤。 喙末节短钝至长尖。腹部大于头部与胸部之和。前胸与腹部各节常有缘瘤。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向端部渐细,中部或端部有时膨大,顶端常有缘突,表面光滑或有瓦纹或端部有网纹,罕见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见腹管环状或缺。尾片圆椎形、指形、剑形、三角形、五角形、盔形至半月形。尾板末端圆。表皮光滑、有网纹或皱纹或由微刺或颗粒组成的斑纹。体毛尖锐或顶端膨大为头状或扇状。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第3或3及4或3~5节有次生感觉圈。前翅中脉通常分为3支,少数分为2支。后翅通常有肘脉2支,罕见后翅变小,翅脉退化。翅脉有时镶黑边。 本科蚜虫的寄生植物几乎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纲的所有的科。有些种类则以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虾(Exopalaemon)

十足目真虾次目长臂虾科的 1个较小的属。因甲壳薄而透明,微带蓝褐或红色点,死后体呈白色而得名。体长最大不超过50~60毫米。头胸甲有鳃甲刺、触角刺而无肝刺。额角发达,上下缘皆有锯齿,上缘基部形成鸡冠状隆起,末部尖细部分上缘无齿,但近末端处常有 1或2附加小齿,下缘末半有小齿数个。腹部第2节侧甲复于第1、3节侧甲外面,第4~6节向后趋细而短小,尾节窄长,末端尖。第1触角3鞭(外鞭附有短小的副鞭)。大颚有由2节构成的触须。第1、2步足有螯,第2对较粗大。第3~5对步足爪状或细长柱状。 白虾属共有6种,其中2种为淡水产,秀丽白虾、越南白虾。4种栖于沿岸低盐浅海水域或河口区,其中脊尾白虾产于中国南北沿岸低盐海域,是最重要的经济种,特别是渤海沿岸,产量最大,年产量几千吨。东方白虾产于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南部浅海、长足白虾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至印尼和泰国一带浅海低盐水域,安氏白虾是河口半咸水种,也可进入淡水,仅见于中国,长江口附近较多。以上后 3种都有重要经济价值。秀丽白虾分布于西伯利亚、中国北部、南部至台湾间的淡水水域,是重要淡水经济种。曼氏白虾产于越南。 白虾在繁殖季节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对虾(Penaeus)

十足目对虾总科对虾科的1属。 体侧扁,腹部发达。头胸甲有胃上刺、触角刺和肝刺;有明显的触角脊、额角后脊和侧脊,有些种还有肝脊,额角后脊上有中央沟。额角侧沟向后延至后缘附近,额角长,呈剑形,上缘8~11齿,下缘1~5齿。雄性第3颚足末端2节变形,末端第2节有丛毛。第1~3对步有螯,第4、5步足爪状。腹部发达,雄性第1对内肢变形为交接器,呈倒钟形。雌性交接器大多数种呈圆盘状,中央有纵裂口,前端有小圆室;个别呈袋状,前端横裂(日本对虾 1种);有些种雌交接器为开放型(美洲东西两岸,共6种),无纳精囊,仅胸部腹甲上有突出板和凹陷。 全世界共有28种,美洲大西洋岸有7种,太平洋岸6种,印度-西太平洋共14种,太平洋及地中海1种,西非1种。中国有10种,栖于热带、亚热带浅海。 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雌性成长个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中国北方常成对出售,故称对虾。 根据生态习性,对虾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对虾、宽沟对虾、欧洲对虾等)和洄游型(如中国对虾、墨吉对虾、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蝴蝶

蝴蝶是鳞翅目的1亚目。 触角端部加粗,翅宽大,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的鳞翅目昆虫。蝶类触角为棒形,触角端部各节粗壮,成棒锤状。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蝶类白天活动。在鳞翅目158科中,蝶类有18科。蝶类成虫取食花粉、花蜜;幼虫为植食性,为害林木与庄稼。蝶类翅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中国蝴蝶种类丰富,尤其是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科有: 凤蝶科  大型蝶类,色彩艳丽,后翅一般有尾带,更增娉妍。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食芸香科植物。有时成害,如黄凤蝶、玉带凤蝶等。 粉蝶科  中等体型,一般为白、黄、橙等色。白粉蝶和 Pieris napi均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树粉蝶为害果树。 蛱蝶科  已知5000种以上,是蝶类中为数最多的一科。前足退化,无爪,翅叠于背上。易于识别。稻眼蝶幼虫为害稻和竹,前翅有2眼纹,如日月,故又名日月蝶。 灰蝶科  小型蝶类。翅色有蓝、绿、青铜等色,带金属光泽。幼虫大都植食性,少数能捕食蚧或蚜。 绢蝶科  本科昆虫翅薄半透明,无尾,一般白色或带有花纹,极为娟丽,为山栖性,多在寒冷地区。 蝴蝶与蛾很像,不容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疥螨(Sarcoptidae; itch mites)

蜱螨亚纲真螨目。无气门亚目的 1科。体躯不分节,体表具皮纹。足短小而有套叠的哺乳动物皮内寄生螨。本科螨类通称疥螨。是一类永久性的皮内寄生虫,可引起顽固的皮肤病疥疮。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是疥螨属的疥螨,世界性分布。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哺乳动物,如牛、马、骆驼、羊、犬和兔等的体上。 体微小。雌螨大,(300~500)×(250~400)微米;雄螨小,(200~300)×(150~200)微米,乳黄色,椭圆形,体表有皮纹和锥形皮棘。颚体短小,有1对钳状螯肢。 生活史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螨 4个时期。成螨在宿主皮内的隧道中产卵,卵3~4天即孵化为幼虫,幼虫经3~4天蜕皮为若虫,再经4~5天若虫即蜕皮化为成螨。全部生活史需要10~14天。成螨常于夜晚在宿主表皮上进行交配,雄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螨活跃,爬行较快,此时最易感染新宿主。雌螨找到适当部位即挖掘隧道,钻入皮肤,2~3天后开始产卵于隧道内。每次可产2~3个,一生可产40~50个。雌螨一般不离开隧道,卵产完后死于隧道内。雌螨寿命约6~8周。疥螨的寄生部位大多在皮肤嫩薄皱褶的地方,如手指缝、手腕屈面、肘窝、腋窝、脐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家蚕(Bombyx mori)

蚕蛾科昆虫的1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人民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家蚕分布全国。由于蚕丝柔软、光滑、强韧、洁白,中国很早就用它来织造出质地精美的丝绸,并远销国外,开辟了有名的“丝绸之路”。公元 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 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陷,各横线不明显,端线与翅脉灰褐色。前翅M1同RS脉分开或只短短相连;后翅S□ R1脉以一横脉与中室连接。 家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8”字形丝圈。每织 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 300~1500米。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