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的分类实验动物的饲料原料以植物为主,为了弥补蛋白质的不足,也采用少量的动物性饲料。1、粗饲料 包括干草类及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的糟渣类、农副产品类,树叶类等。2、青绿饲料 天然水分含量≥60%的青绿饲料类、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块根、 块茎瓜果类。3、青贮饲料 用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调制成的青贮饲料及加有适量糠麸或其他添加物的青贮饲料。4、能量饲料 在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20%的谷实类、糠麸类、草籽树实类、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瓜果类。5、蛋白质饲料 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为≥20%的豆类、油饼类、动物性饲料等。6、矿物质饲料 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矿物质饲料,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配合有载体或赋形剂的痕量、微量、常量元素的饲料。7、维生素饲料 指工业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某些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8、添加剂 分为非营养性添加剂如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药物性添加剂、生长促进剂;营养性添加剂如矿物质微量补充料和人工合成氨基酸等。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评定饲料的优劣主要看它对动物的饲养效果
趋化因子根据结构分类 1.CXC型 又称为。趋化因子,特征为第1、第2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隔有一个其他氨基酸。CXC趋化因子由一黏蛋白茎状结构支持而表达于细胞表面。此类趋化因子的功能主要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和趋化。人的CXC趋化因子构成一个亚家族,大多数成员的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4q12―2l,一般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该亚家族根据第一个半胱氨酸残基前有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ELR+)和没有这三个氨基酸(ELR-)再分两类,功能上两者分别参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IL-8是典型的CC类趋化因子,它专门吸引中性粒细胞离开血流而游走到周围组织。IL-8还能促进血管生成。这一作用估计与IL-8的4―6位氨基酸残基为ELR三联体有关,因为缺乏ELR结构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P-10)和血小板因子4(PF-4)则具有拮抗血管生成的功能。另外,各种CXC成员还可就其来源而加以区分:有的来源于血小板。颗粒,如血小板碱性蛋白(PBP)、结缔组织活化肽、p血栓环蛋白、中性粒细胞活化蛋白2、血小板因子4(PF-4)等;有的为非血小板来源,包括上面提到的IL-8和IP-lO、干扰素诱导
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一、试剂准备1、LB培养基。2、100m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0ml ddH2O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 实验目的 ] 通过本实验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DNA 的方法和技术。 [ 实验原理 ] DNA 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DNA 分子在高于等电点的 pH 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糖 - 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 DNA 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极移动。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 DAN 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筛效应,即 DNA 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 DNA 片段泳动速度不一样,可进行分离。 DNA 分子的迁移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成反比关系。凝胶电泳不仅可以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 DNA ,也可以分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构型不同的 DNA 分子。不同构型的 DNA 分子迁移率不同。 凝胶中的 DNA 可与荧光染料溴化乙锭 (EB) 结合,在紫外灯下可看到荧光条带,籍此可分析实验结果。 [ 仪器、材料与试剂 ] (一)仪器 1. 水平电泳槽 2 .电泳仪 3 .紫外灯或凝胶成像仪 (二)材料 1. 冰醋酸 2.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Tris ) 3. 乙二胺四乙酸( EDTA
转膜是把D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一般是尼龙膜)上固定,是进行各种后续研究(如 RFLP 分析,阳性克隆的筛选验证等所有涉及分子杂交的研究)的前提。 实验目的: 掌握 Southern blotting 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1. 转膜的方式: 向上的毛细管转移 向下的毛细管转移 同时向两张膜转移 电转移 真空转移 2. 固相支持物的种类及选择: 硝酸纤维素膜:非共价结合,易脆,易丢失DNA , < 500 bp 的DNA 无效,转膜前的工作(从提高转膜效率,利于转膜后使用等)。 尼龙膜(带正电荷的)高强度,不易破损,具有较大的DNA 结合容量,它能够吸附变性DNA ,核酸以共价结合方式不可逆的结合在尼龙膜上。尼龙膜两边均有吸附DNA 的功能,无论用哪边均可以经久耐用,可反复利用 10 次以上( 10-20 次),经毛细管(毛细吸附)作用,把DNA 从凝胶上转到膜上。DNA 转到膜上是复制胶上的带型,在 80-100
一. 病原微生物: 1.细菌性抗原:细胞壁:蛋白质、脂多糖等。 鞭毛:蛋白质 菌毛:蛋白质 夹膜:多糖 2.病毒性抗原: 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 3.其它: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 二.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 外毒素: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 类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过的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 三.异种动物血清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有免疫原性。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如各类毒蛇毒素血清),白喉抗毒素血清等。四.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Forssman抗原)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Forssman抗原:豚鼠脏器(生理盐水悬液) à 家兔 à 抗豚鼠抗体 à + 豚鼠脏器抗原 à 反应(+)+ 绵羊RBCà凝集反应(+)(交叉反应) 实际意义: 肾小球基底膜+溶血性链球菌——共同抗原—— 急性肾小球肾炎 心肌+溶血性链球菌 ——风湿病 结肠粘膜+大肠杆菌O14型——溃疡性结肠炎五.血型抗原:——人类血型抗原已报导23个系统 血型(Blood Group)──血细胞膜
PCR技术(一)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是用一对寡聚DNA作为引物,通过加温变性-退火-DNA合成这一周期的多次循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由于这种扩增产物是以指数形式积累的,经25-30个循环后,扩增倍数可达106。 Dr. Karry Mullis 1985年发明,获199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二)基本要素1、Taq DNA聚合酶: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Taq)的DNA聚合酶①5’→3’DNA聚合酶活性;②无3’→5’外切酶活性,35轮0.25%错配,与原始模板有差别;最适聚合酶 温度72℃,选择72℃延伸半衰期:92.5℃ 130min95℃ 40min97.5℃ 5―6min变性温度:≤95℃使其在整个扩增循环中保持足够活性pfu DNA 聚合酶 耐热5’→3’DNA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精确度:pfu %26gt;Taq但pfu扩增效率通常比Taq酶略差文献报道:Taq+pfu 会起到较好效果2、引物人工合成短寡核苷酸20bp-25bp→Tm=55℃-60℃,Tm值要相近,每条10-50pmol
一、生物大分子色谱纯化方法的选择思路通常在做纯化前对自己的目标物质特性了解越多对纯化将会越有利,如果不太了解,也可以通过电泳知道目标物质和杂质的情况,找到一种简单的鉴定方法,此外在纯化前必须先建立可靠的活性测定的方法。如果是未知的蛋白,那么通常可以有几种简单的摸索:1.凝胶过滤色谱。这个方法很常用,但是效率不高,对低浓度的样品没有富集作用,上样量小。2.离子交换色谱。此法很常用,但是样品必须没有高浓度的盐。3.疏水色谱。此法较好,它分离效率高,上样量大,特别适合分离盐析沉淀的样品。4.亲和色谱。是最有效的手段,关键了解目标物质的特性以便选择合适的亲和色谱填料。二、主要用途介绍1.去除内毒素内毒素也叫热源,一般是磷脂A ,糖类和蛋白,在中性条件下带有负电荷。内毒素的磷脂部分有很强的疏水性,一般的在高盐情况下它们会聚合,所以不能用疏水色谱,如果蛋白本身的疏水性强,可以选择把目标蛋白结合到疏水色谱填料(苯基琼脂糖凝胶FF ,丁基琼脂糖凝胶FF )上和内毒素分离。内毒素因为带有很强负电荷,如果目标蛋白带阳电荷,用DEAE 琼脂糖凝胶FF 或Q 琼脂糖凝胶FF 把内毒素吸附,达到去除内毒素的目的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or)是通用型检测器,可以检测没有紫外吸收的有机物质,如人参皂苷、黄芪甲苷等。1993才由Alltech公司商业化生产。一、ELSD原理恒定流速的色谱仪(高效液相、逆流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等)洗脱液进入检测器后,首先被高压气流雾化,雾化形成的小液滴进入蒸发室(漂移管,drift tube),流动相及低沸点的组分被蒸发,剩下高沸点组分的小液滴进入散射池,光束穿过散射池时被散射,散射光被光电管接收形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计算机成为色谱工作站的数字信号——色谱图。二、特点1.洗脱液需要雾化,所以雾化气流的纯度和压力会影响检测器的信噪比。2.因为流动相要蒸发掉, a、所以不能使用不易挥发的物质来调节流动相的pH值。 b、可以通过蒸发温度的调节来使比被测物质沸点低的组分蒸发。 c、在不使被测物质蒸发的前提下,温度越高,流动相蒸发越完全,色谱图基线越好、信噪比越高。 d、如果被测物质沸点接近或低于流动相的蒸发温度,则无法检测;不过,100%的水做流动相,蒸发室温度也才设为150摄氏
基本原理 斑点金免疫渗滤测定法是在斑点免疫渗滤测定法基础上,改用胶体金标记物代替酶,省去底物显色的步骤。试验方法是以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为载体,将试剂及标本滴加在膜上,通过渗滤而逐步反应。全过程可于数分钟内完成,阳性结果在膜上呈红色斑点。 试剂及材料 1. 渗滤装置:为一塑料小盒(4x3x0.6cm),分为底、盖两层,盖的中央有一个直径0.5cm的小孔。盒底充填吸水性较强的垫料,盖孔下,紧贴垫料放置一片NC膜。紧闭盒盖,即为渗滤装置。在孔中的NC膜上点加1-2ml特异性抗体(一抗)或抗原,室温自然干燥,保存于放干燥剂的密封塑料袋中备用。 2. 封闭液:含0.2%BSA和0.05%吐温-20的洗涤液。 3. 洗涤液:50mol/L,pH7.2 PBS。 4. 特异性抗体(一抗)或抗原 5. 金标抗体 操作方法 1. 取出渗滤器,先在小孔的NC膜上,滴加2滴(约100ml)封闭液; 2. 待其渗入盒内,在NC膜上,加待检标本1滴(约50ml); 3. 待其渗入盒内,在NC膜上,滴加2滴(约100ml)洗涤液; 4. 待其渗入盒内,在NC膜上,加金标抗体1滴(约
根据调亡的生化特征的检测方法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1)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一:1.收集细胞(5×106)1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 2.PBS洗一次,1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 3.加细胞核裂解液500μl重悬细胞,50℃水浴,3~5h,不时振摇或37℃过夜。 4.加0.5ml平衡酚抽提,上下颠倒几次混匀,6000r/min,离心5min。 5.上清移至另一Ep管,加0.5ml氯仿:异戊醇抽提,上下颠倒几次混匀,6000r/min,离心5min。 6.上清移至另一Ep管,加50μl的3mol/L乙酸钠和2ml预冷无水乙醇,上下颠倒几次混匀,可见絮状白色沉淀物。 7.置液氮5~10min,12 000r/min离心10min沉淀DNA,去上清,真空抽干或风扇下吹干残存液体。 8.加50~100μl TE缓冲液,另加5μl RNase,37℃水浴30min。 9.取20μl加上样缓冲液2~5μl,1%琼脂糖凝胶电泳(电压50V,1.5~2h),UV下观察。方法二:1.离心收集细胞(5×106),PBS(无Ca2+和Mg2+)洗1~2次。 2.0.5ml
平端连接通常情况下,PCR产物可直接与平端载体DNA进行连接,但其连接效 率效低。因为TaqDNA聚合酶具有非模板依赖性末端转移酶活性,能 在两6条DNA链的3'末端加上一个多余的碱基,使合成的PCR产物成为 3'突出一个碱基的DNA分子。这种DNA分子的连接效率很低。由于PCR 产物的效率通过较高,。在采用大量T4DNA连接酶并配以5-10u T4 RNA连接酶时,可显著提高其连接效率。对于较短PCR产物,用PUS19 的HincⅡ位点进行克隆,以X-gal和IPTG筛选,常可得到足量重组 子。另一种提高克隆效率的途径是先用Klenow大片段或T4DNA聚合酶 消去3'末端突出碱基将PCR产物变成平端DNA,然后再用平端连接法 克隆PCR产物。粘端连接引物中设计入限制酶位点:由于PCR引物的5'末端可以增加一些非 互补碱基,因此可以在两引物的5'末端设计单限制酶或双限制酶切 位点。这样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酶消化产生粘性末端,即可与有互 补粘端的载体DNA重组。这种克隆方法效率较高,且当两引物中设计 不同酶切位点时,可有效地定向克隆PCR产物。其缺点是需要加长 PCR引物,除限制酶识
佚名 进行上述方差分析时,我们把比较的几个组的资料,看成是从几个相应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独立样本,理论上要求几个总体都呈正态分布,几个总体的方差都是相同的,但总体均数可以不等。因此实际应用时,如果各组资料呈显著偏态,或各组方差相差悬殊,(尤其当各样本的含量甚不相同时)就不能用上述方法进行方差分析,而宜改用非参统计等其他方法比较多个样本均数。关于资料的正态性检验可看七章三节,关于各方差是否一致,现以表8.5资料为例将方差齐性检验的Bartlett氏法简述如下: 首先,作检验假设:样本来自方差相等的各总体,就本例言即 H 0 :σ 1 2 =σ 2 2 =σ 3 2 =σ 4 2 H 1 :各总体方差不尽相 α=0.05 然后按下列公式求检验统
一、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牛乳和羊乳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其中主要是酪蛋白。酪蛋白在羊乳罩中约占总蛋白量3/4,牛乳中约占总蛋白量的5/6。酪蛋白是一种含磷蛋白的不均一混合物。 蛋白质在其等电点pH 溶液中溶解度降底。根据这个原理,将牛乳的PH调整至4.8,即酪蛋白的等电点时,酪蛋白即沉淀出来。用乙醇除去酪蛋白沉淀中不溶于水的脂肪,得到纯的酪蛋白。所得酪蛋白供定性鉴定。 除去酪蛋白的滤液中,尚含有球蛋白,清蛋白等多种蛋白质。 试剂 1、醋酸钠缓冲液(0.2M pH4.6)。 2、米伦(Millon)试剂:将汞100g 溶于140ml(比重1.42)的浓硝酸中(在通风橱内进行)。然后加两倍量的蒸馏水稀释。 3、95%乙醇 4、乙醚. 5、10%NaGl. 6、0.5%NaGO 7、0.1NaON 8、0.2%HC1. 9、饱和氢氧化钙[Ca(OH)] 10、5%醋酸铅 三、操作 (一)酪蛋白的制备取新鲜牛乳100m
1 目的:建立BS210S型电子天平的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BS210S型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2 范围:适用于BS210S型电子天平操作的全部行为。3 责任:中心化验室对本SOP的实施全面负责。4 内容 4.1操作4.1.1检查水平仪内空气气泡是否位于圆环中央,如果不是则需调整地脚螺栓高度使空气气泡处于圆环中央,如是则可开机进行下一步操作。4.1.2开机:接通仪器电源,按ON/OFF键天平自检完后进入待机状态。4.1.3设定参数(需要时设定):以“环境很不稳定”代码1.1.4为例 4.1.3.1开机接通电子天平在屏幕全显示时按住TARE键,直至屏幕显示第一菜单层次“1”,通过多次按CAL键,可在第一菜单层次中选择功能代码“1~9”。 4.1.3.2按下PTINT键选择第二菜单层次例如“1.1”,也可通过多次按CAL键选择同一菜单中其它功能代码。 4.1.3.3再按下PTINT键选择第三菜单层次,例如“1.1.1”再通过多次按CAL键在第三菜单层次中选择其它功能代码直至“1.1.4”,按下TARE键2秒以上以确认参数的更改并保存结果同时返回到上级菜单层。 4.1.3.4用PTIN
名称: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标准操作规程(SOP)关键词:大鼠;肝移植目的: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主体内容:1.术前准备材料供体最好为200~250 g雄性大鼠,受体最好为250~300 g雄性大鼠。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袖套管采用输液管制成,袖套管提前作划痕以利于固定。胆管套管采用硬膜外管显微器械一套灌注液,保存液,肝素生理盐水2.手术取肝供体术前不禁食,用10%水合氯醛3ml/ kg 腹腔注射全身麻醉。腹部垂直切口进腹,剑突向头端牵开;胸部垫以腰垫。右侧腰静脉远端细针穿刺注入含肝素25U 生理盐水2 ml。剪开镰状韧带,结扎左膈下静脉,顺时针方向游离肝周韧带。结扎右肾动脉、右肾静脉及右肾上腺上静脉, 游离肝下下腔静脉。在左右肝管分叉下方1 cm 处楔形切开胆总管前壁,向近肝段插入胆管套管, 丝线结扎固定。游离肝固有动脉暂不结扎。结扎幽门静脉。游离腹主动脉,静脉穿刺针穿刺,缓慢注入4 ℃乳酸林格液(内含肝素25 U/ml) 15 ml ,待肝脏颜色变浅时, 立即结扎并切断肝固有动脉于左肾静脉上缘切断下腔静脉,开放流出道,切断门静脉,剪开膈肌,剪断肝上下腔静脉并附带膈肌环,将肝脏放入4 ℃乳酸林
一、脂类概述脂类物质在人体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通常它们在人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第一种为脂肪,主要为中性脂肪,储存的部位如皮下,大网膜,肌间肾周围组织等部位,另外一种为结构脂肪,如磷脂,胆固醇等它们与蛋白,糖类结合在一起存在于细胞内,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1、单纯脂质:由脂肪酸各醇化合的酯,如中性脂肪,油及蜡等,苏丹染料可染为黑色或红色。2、复合物质,脂肪酸的酯经水解后生成醇类,脂肪酸,磷酸和含氮的碱基等,复合脂质分为磷脂和糖脂。①磷脂: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鞘磷脂。苏丹黑染色为阳性,PAS反应为阴性。②糖脂,PAS反应呈阳性。③衍生脂质:指尚具有脂质性质的单纯脂质或复合脂的水产物,属于这类的有脂肪酸和固醇类。脂肪酸:硫酸耐尔蓝阳性,PAS阴性。胆固醇及其酯:Schultz试验阳性。组织化学的脂类物质:1、中性物质,如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酯,类固醇和某些糖酯。2、酸性脂质,脂肪酸,磷脂。二、苏丹III IV联合法(combined SudanIII IV method for lipids)1、脂类组织的固定及固定液脂类组织的固定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要选择含酒精的固定液,因为酒精可把脂类
一、犬舍要求建筑选择在远离住宅区,避免低洼阴暗潮湿的地方,最好是单面向阳。场地和犬房地面都需要平滑并略有坡度。地面和墙抹上水泥,以便清洗消毒。间隔内部是半截铅丝网,运动场侧有50厘米高的墙(防止笼间污秽物对流),上面是铅丝网。网墙的高度一般是2米,每2-3年在铅丝网上涂防锈漆一次,可用10年以上。也可用铁条作栏,能较长期使用并不被咬坏,但要注意空隙过大,大型犬会互咬致伤,小型犬和仔犬则易钻出。犬房和运动场大小,依使用目的、犬的大小和饲养数量而定。如为散养, 一般犬房为1.5×2.0平方米,相连的运动场为1.5×4.0平方米,可饲养中型犬6--8只;或孕犬1只。如笼养饲养,笼的长宽高为8undefined8undefined100cm。 此种犬笼可饲养中型实验犬1只或幼犬2-3只。犬虽较耐寒,但犬房背阳面需不透风,向阳面要有窗,以便防寒。犬房需要有大口径自来水管,以便有较大水压冲洗犬舍,下水道最好是大口径暗沟,如果是明沟,则应每笼单独排水到运动场外。各场明沟不得互通,以防一旦发生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时难以控制。犬房走廊要求有充分光亮,走廊宽不得少于1.5米,便于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在实验用犬房中,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单间犬
羽缎:我用磷酸钙转染293T细胞,以前做得都好好的,但最近有好几次都转染后八到九小时换液,发现细胞不但不增殖,反而死了2/3,排除细胞污染的原因,HBS也换了,都找不到原因。丁香园网友wfayew认为:转然后8-9h?我们都是16小时那么短的时间细胞还没有适应转染环境吧可能影响转染效率肉眼观察你的沉淀是否均匀?如果混合时不小心的话形成大块沉淀对细胞刺激还是很大的做没有质粒的对照组看是否转染试剂的原因293T养一段时间以后,细胞会老化生长状态和转染效率都会有变化可以重新复苏细胞丁香园网友羽缎认为:我说的8-9小时,指的是加入钙后8-9小时后换液,听师兄说,这样是为了避免钙对细胞的刺激,将media换成新鲜的media。我这批细胞是复苏的一批新细胞,有没有可能冻融细胞将其的转染效率降低了?有什么需要在冻存细胞时注意的么?还有HBS的PH值,是否是造成细胞死亡的原因呢?我的这批293T细胞内部有很多黑点,也不动,看上去似乎是代谢物,但是我不是太确定,实验室其他人的细胞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但是他们的细胞在转染后并没有死亡。只有我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想不通了,还请大家帮忙一下啊。
丁香园网友doctorfri的问题为:我的细胞消化完后不贴壁,请教各位何原因.目前已基本排除以下原因:1、培养基和血清2、培养瓶及装培养基和血清的瓶3、操作的问题4、胰酶及消化时间的问题丁香园网友gkxmj的观点为:1、消化过度,用酶消化时,见细胞开始变圆时既终止消化,用吸管轻轻吹打即可,消化过度,24小时后可见细胞成簇,形态不规则。2、培养瓶 新的培养瓶,细胞不易贴壁,建议加多聚赖氨酸处理。3、细胞传代次数过多。4、细胞传代24小时之内,最好不要动他,晃来晃去,影响贴壁。丁香园网友soso_fan的观点为:1、胰酶的浓度或者温度过高,细胞已经损伤或死亡。还有就是消化过后的中止要完全,我觉得一般用10%的1640已经可以了。2、尽量用一次性的塑料瓶,对于原代培养的细胞我觉得用一次性培养瓶还是值得的。3、不要过于剧烈的摇晃和吹打细胞。4、可以适当的提高牛血清和生长因子的浓度。5、有很多细胞本身只能原代培养或者传一两代,比如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角质细胞都是只能传一两代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