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 fertilization
互联网
921
狭义的是指雌雄配子分化成的卵和精子的结合而言,但广义的则是与配子融合大致同义。一般认为,受精的意义是发生开始的一种刺激,以及为了延续后代而籍染色体的组换以确保能够产生出具有适应环境的遗传因子的子孙后代。对于狭义的受精,首先就多细胞动物来看,其两种配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在两者遗传性的影响下开始发育。与受精卵相反,把受精前的卵称为未受精卵。多细胞动物的典型的受精可分为下列的一系列过程。(1)精子向卵靠近;(2)精子与卵接触;(3)卵与精子双方原生质膜的融合;(4)精子侵入卵内;(5)雌雄两原核接近及融合。有关(1),即精子向卵靠近时,多数情况是精子有运动力,在含有卵的介质中移动而接近静止状态的卵。有关向卵靠近的机制问题,认为是精子对卵放出物质的一种化学趋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至于(2)、(3)、(4)的过程,在多数海产动物,是精子发生的顶体反应,生出顶体突起,其尖端穿过卵的覆层和被膜与卵原生质膜接触,两配子的原生质膜在该处融合。有些是在接触部位的卵表面生出受精突起。此外多数动物的卵,在与精子接触后于卵的表面形成受精膜。在(5)的过程,进入卵内的精子的核称为精核或雄性原核,而原来卵细胞的核称为卵核或雌性原核。前者伴着一个星体(精子星体)向雌性原核接近,与之结合。这种结合的核称为合子核,它不久便进行有丝分裂,做为个体发生最初的变化开始了卵裂过程。精子钻入卵内,不同的动物种类可在卵的不同成熟时期进行。即:(1)成熟完成的卵(例:海胆),(2)减数第二分裂中期(例:大部分脊椎动物),(3)减数第一分裂中期(例:鳞砂蚕、贻贝),(4)核尚为胚泡状态的第一卵母细胞期(例:砂蚕、箭虫)。但不论何者,都是在合子核形成前卵已完成成熟。多细胞动物的受精现象是在1873—1875年由O.Bütsch-li Auerbach、E.van Beneden、O.Hertwig、H.Fol等所阐明的。多细胞动物的卵细胞一般在受精后才开始卵裂,但在自然状态或实验条件下由单性生殖也同样会进行卵裂。在种子植物的受精是发生于受粉之后,另外在被子植物见有重复受精现象。一般作为配子融合的广义的受精现象,多数情况是由不同起源的遗传因子的混交所引起(亲质会合),但也有例外(自体受精)。与此相反,染色体数目的恢复则常伴随受精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