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神经电生理信号多道同步采集和分析系统

互联网

1894
 
1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武汉 430074;~2湖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武汉 430071 彭莉辉1;吴鸿修1;;庄峻1;尹世金2;韩丹2;刘维泽2;汤剑清2

关键词:双通道数据采集;胞外记录;数据分析;中断

摘要:单细胞多点同步记录技术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应用, 但在国内仍缺乏与国产或日产细胞电生理记录 仪器 相匹配的多通道同步生物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本文介绍了新近研制的可进行双通道甚至更多通道细胞电生理信号采集的神经细胞电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及其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和应用实例。

单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可以用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记录点的神经信号同步分析与研究。国际上, 多通道单细胞活动同步记录技术应用比较普遍, 所用计算机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为技术较成熟的专业系统[1~3]。近20年来, 我国部分科学工作者也采用了类似技术研究不同类型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所用计算机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为TQ-19医用数据处理机[4,5]和自研的多功能电生理处理机[6]。目前, 国内仍然缺乏技术上较为成熟的多通道细胞电生理信号同步采集和处理系统。尽管目前美国Axon公司、澳大利亚AD Instrument公司、德国HEKA公司等系列产品中有功能强大的与Patch Clamp放大器配套使用的多通道gap free信息采集系统, 但由于这些信息采集系统与外来 仪器 的兼容性较差, 价格昂贵, 而且国内公司起步较晚, 生产的仪器性能与国外的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现有的一些产品已无法满足神经生理学研究的需要。所以, 虽然目前我国的多数细胞电生理实验室不乏多种国产的和日本产的细胞微电极记录装置, 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 生物 电信号采集系统, 尤其是多通道同步记录与采集分析系统。为此,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 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湖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合作, 共同研制了NeuroLab神经细胞电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1.系统介绍

国内大多数细胞电生理室现有的微电极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示波器和刺激器可以满足单细胞甚至多细胞同步电生理实验记录的需要, NeuroLab I型神经细胞电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力求与上述系列仪器配套使用, 进行多通道信号同步采集与分析, 主要包含数据采集卡和软件。本系统为使用Visual C++ 5.0开发的32位应用程序, 运行于win95/98环境下。输入通道可达到8路(差分)/16路(单端), 采样频率可达到100 kHz, A/D转换器分辨率为12位, 误差不超过0.04%, 可满足细胞水平研究时域和频域的要求; 可发出trigger信号以触发刺激器产生刺激信号。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显示, 对采样条件进行管理, 把实验结果直接保存在磁盘中, 也可打印出来进行观察, 并根据神经生理研究的特点, 提供较丰富的分析功能。实验数据可被SAS,Sigmaplot,Matlab等通用软件调用, 实现数据共享。本系统经过综合测试, 运行稳定, 在生理实验中与示波器照相结果所作的对比说明, 该系统可以满足神经细胞水平研究时域和频域的要求。

2.应用实例

本系统对双玻璃微电极同步引导的在体大鼠双背侧海马单个神经元的细胞外放电活动进行了信息采集、储存与处理分析。

实验动物的选取及处理 实验动物选用40~60 d的雄性SD大鼠, 乌垃坦(1 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在立体定向仪(SN-3, Nihon Kohden)上固定后, 进行双侧开颅并挑开硬脑膜, 止血后敷一层温度适宜的4%盐水琼脂以保护脑组织。用立体定向仪植入一双极金属同芯电极至右背侧海马区, 电极尖端位置是A:3.5~4.0, R:2.5~2.8, H:2.5~3.0, 用以中枢电刺激, 实验过程中维持动物肛温在37℃左右。

细胞外单位放电活动的引导 在腹腔注射肌松剂pavulon (0.05 mg/kg), 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双玻璃微电极同步记录。电极尖端直径为0.5~2 μm, 电阻为10~30 MΩ, 电极内充灌0.5 mol/L醋酸钠的2%滂胺天蓝溶液。左右背侧海马电极尖端位置是A:2.5~3.0, R:L 2.5~3.0, H:2.0~3.0。 双侧的单位放电活动分别经两微电极放大器(7101, 8201, Nihon Kohden)、双通道前置放大器(FZG-8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和示波器(SBR-1)进行处理和显示。同时分别采用两台生物电主放大器(SZF-1, 上海国泰)进行监听, 双通道电生理信号经双通道磁带录像机(Philips, VR-HD1000)储存。 在记录过程中, 给电刺激(60 Hz, 2 s, 0.4~0.6 mA, 串间隔为5~10 min)以观察诱发放电活动。而后进行计算机后期采集。记录完毕后, 采用普鲁氏蓝法和滂胺天蓝法标记电极尖端位置, 组织块经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来确定电极尖端的位置。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