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免疫监视及免疫逃逸
互联网
7262
肿瘤的免疫监视及免疫逃逸
一、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免疫监视概念早在1909年由Ehrlich最先提出,认为机体中经常会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系统所识别,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50年后,Thomas通过对机体细胞免疫进化机制的研究.提出了肿瘤细胞抗原表达低下或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发生肿瘤的重要因素。随后,Burnet丰富了这一观点,创立了免疫监视理论(immune surveillance theory),认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发挥监视作用,识别并消灭任何表达新抗原的“异己”成分或突变细胞,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无法有效清除“异己”成分或突变细胞时,就可能发生肿瘤。许多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如器官移植中,药物抑制机体排斥反应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可使肿瘤的发生率增高。CD4T细胞缺陷的AIDS患者易患肉瘤和淋巴瘤。另外,被肿瘤抗原致敏的T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功能、某些肿瘤在体内可自行消退,以及原发性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的消失,都间接支持了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存在。但这一理论还存在着局限性,还难以解释某些肿瘤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虽然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并消除肿瘤,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原发性肿瘤在宿主体内生长,并易于转移和复发。也就是说,某些肿瘤能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肿瘤免疫逃逸。
免疫增强 在实验中发现,给荷瘤动物输入抗肿瘤免疫血清可促进肿瘤细的生长,称之为免疫增强。因而此处增强一词是指削弱机体的抗肿瘤能力,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避效应细胞的识别和攻击。现认为,免疫增强是由于血清中存在封闭因?b1。chnghctor),后者遮盖了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封闭因子的种类可以有三种:①封闭性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②抗原抗体复合物,既能封闭肿瘤抗原,又能与效应细胞受体或FC受体结合;③可溶性肿瘤抗原,竞争性结合效应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封阻抗体介导的反应。三者中以抗体和可溶性肿瘤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居多,应用体外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试验(CML),证明这种复合物可抑制CTI。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肿瘤的免疫增强不仅与封闭因子有关,也可能涉及某些淋巴细胞。在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发现,某些致敏淋巴细胞过继性注入带瘤宿主,对肿瘤细胞出现刺激而非抑制其生长。这些淋巴细胞有可能属于抑制性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