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与临床实验室自动化

互联网

2339
<center>  </center>

郭健     卫生部北京医院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 100730

 

 

近年来,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s, LAS)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人们普遍在探索一种适合自己实验室工作的模式,以加快实验室自动化进程和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临床实验室中应用全自动分析系统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迅速在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不但用于控制自动分析仪,还用于在线检验申请的处理和检验报告单的打印,计算机系统与实验室自动分析仪和自动样本转运单元的结合,构成并促进了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发展。LAS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提高临床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效率,快速、准确检测,并减少样本用量。LAS的目标是协调自动分析单元、自动样本转运单元和计算机系统的工作[1,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在经济发展达到高峰,同时出现劳动力相对短缺、人力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实验室自动化得到快速发展。曾有人预测,大部分临床实验室将在2010年前建起LAS。但是,这种全实验室自动化的模式由于建设成本高,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应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报告表明,在美国5200家实验室中,有条件实现LAS的实验室有400余家,而目前,建有LAS的实验室仅有20余家。此外,LAS对实验室中使用的分析设备提出互通性和标准化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的临床实验室多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各式各样的检验设备,很难满足条件。LAS的建设和应用,使实验室对LAS生产厂家的技术依赖大大增加,实验室自主解决检测流程中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目前,一些实验室在建设LAS时,为减低成本而降低系统配置和控制能力,或减少在线的设备数量,结果是导致系统工作忙时数据传输不畅,或检验项目种类、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使LAS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为提高临床检验工作效率,LAS无疑是部分临床实验室在今后数年内发展目标。一个理想的LAS应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结合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既能满足工作需要,又不在短期内过渡增加实验室的运营成本。LAS的建设要有整体规划和设计,但可以是分部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全部检验过程的时间分配中,分析前阶段约占65%,样本运输占2%,分析中占15%,分析后占18%(Argent Consulting Worldwide Survey, 2001)。计算机的应用为实验室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全自动分析设备的应用,使得分析中时间大大下降,样本前处理系统(单元)针对实验室分析前阶段设计,旨在提高实验室从样本接收到上机检测过程的效率,在实验室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根据需要,灵活实现检验过程部分自动化,为实验室建设LAS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样本分析前阶段,除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样本标识外,临床实验室通常要完成样本的接(验)收、检验项目(含收费)的确认、样本处理(如离心、分注、贴标识)等过程。在人工进行这些工作的实验室,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资源,错误发生率居高不下。对于已实现分析过程高度自动化的实验室,分析前过程的矛盾尤其突出。为此,人们开始重视并着手解决分析前阶段的样本处理问题,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单元)悄然进入临床实验室,为保证检验结果质量,加快检验速度,降低检验成本,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显示出具大的工作潜力。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