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输血科质量管理及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
作者:李莉佳 作者单位:617000四川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输血是现代医学中诊治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输血科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目前基层输血科建设与发展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临床医学和输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输血科的现状有待改善,发展有待加快,管理有待加强。本文对基层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输血科;质量管理;对策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中诊治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同时,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输血科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输血科的工作模式,已由过去的单纯采血、发血,转化为现今指导临床治疗用血、推广成分输血及科研用血的工作新模式。输血科,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但目前基层输血科建设与发展缓慢,与卫生部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临床医学和输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输血科的现状有待改善,发展有待加快,管理有待加强[1]。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多,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的用血安全是医务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现对基层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因素分析
临床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输入血液中的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输入血液中感染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有关,其严重后果有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感染性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等。保证输血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在于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和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临床输血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1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梅毒等十多种。我国HIV的感染多数为采、输血过程中传播。艾滋病和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处于窗口期的血液供血者的血液显示阴性,但仍存在输血后感染艾滋病或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
1.2血液免疫学的因素:血液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原,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有些抗体由于浓度过低,不易检出或交叉配血时不凝聚,但输血5~14天后会发生延迟性溶血反应。
1.3输血科质量管理因素: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皿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日常在配合临床抢救、手术紧急用血过程中,要求速度快、时间紧,争分夺秒地完成上述工作,其环节简单,但必须有严谨的工作程序,任何微小的疏忽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安全,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