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共享】免疫荧光常用固定剂的特点

丁香园

3565
为了保持细胞结构的自然状态和组织性形式,通常要经过化学固定来中止细胞中的酶及其他的代谢活动,使其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状态。而有些常用的固定剂用得不恰当,往往会造成假象或信号丧失,非特异性信号增高等。我总结了一下常见几种固定剂的特点与各位战友分享

常见固定剂的特点比较
---------------------------------------------------------------------------------------------------
戊二醛 甲醛 冷甲醇/丙酮
---------------------------------------------------------------------------------------------------
适用固定组分 微细结构(微管定位) 较广 常检测细胞骨架
---------------------------------------------------------------------------------------------------
剧烈程度 最剧烈 较稳和 作用快
---------------------------------------------------------------------------------------------------
对抗原抗体影响 形成交联 不形成或可逆 可以造成抗原
可以阻止反应 影响小 定位分布的改变
---------------------------------------------------------------------------------------------------
产生荧光 可产生自发荧光 不产生 --------
---------------------------------------------------------------------------------------------------
固定及渗透 固定强,渗透弱 固定较弱渗透强 固定同时造成透化
---------------------------------------------------------------------------------------------------
使用浓度 0.01%~0.5% 2%~4% 50%
作用时间 20m~1h 10m~30m 10m~30
---------------------------------------------------------------------------------------------------
可见戊二醛的固定效果最强,甲醛(多聚甲醛)较温和,为荧光的首选,为了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可以两者合用,,冷甲醇/丙酮因为和细胞的蛋白沉淀而不能更好地保持细胞的组织形态,不作为首先,常作为透化的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固定方法,各位战友可以到《生物谷》看一下。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