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互联网
免疫标记技术(immunolabelling techniques)是使用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铁蛋白、胶体金及化学(或生物)发光剂等作为示踪物,对抗原或抗体标记后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并借助于荧光显微镜、酶标检测仪、射线测定仪等精密仪器,对实验结果直接镜检观察或进行自动化测定,可以在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对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定性或定位研究;或应用各种液相和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对体液中的半抗原、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因此,免疫标记技术在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远远超过一般免疫血清学方法。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初,1942年Coons等首次报道用异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小鼠组织切片中的可溶性肺炎球菌多糖抗原。
当时由于异氰酸荧光素标记物的性能较差,未能推广使用。直至1958年Riggs等合成了性能较为优良的异硫氰酸荧光黄(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Marshall等又对荧光抗体标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免疫荧光技术逐渐推广应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许多学者不断改进和发展,使此项技术成为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免疫学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