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互联网

4089
<center> <p> 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其结果一定要结合病史和临床、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考虑。</p></center>

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之一,可侵犯全身各脏器,几乎可以引起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导致功能障碍。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在输血前及手术前安全筛查中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其自身病原体筛查的范畴[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因其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被广泛使用。

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出现假阳性的问题,而假阳性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为了减少假阳性的产生,现将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假阳性原因分析

1.1 机体因素

1.1.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白蛋白抗体或异常蛋白质,从而干扰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1.1.2 某些疾病中由于感染或免疫紊乱等会使机体产生与梅毒相交叉的抗体反应,造成生物性假阳性,如疟疾、麻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肝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非典型性肺炎、甚至妊娠都可出现阳性。

可能发生急性BFP反应的感染性疾病有风疹、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等等。而二酯吗啡(海洛因)成瘾者,抗体滴度可达1:64-1:128。对于阳性结果不能以此认定梅毒。

而需进一步分析,除病史和临床之外,应分析如为非特异性试验阳性,必须明确其非特异性试验的滴度(定量试验结果)高低,在RPR滴度在1:8以下,应作确认试验,即特异性梅毒检测,如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或TPDA试验。这些特殊成分在反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使显色反应结果出现假阳性。

1.2 标本因素

1.2.1 标本处理不当 抽血后标本凝集不完全即离心分离,纤维蛋白未完全析出,容易在板孔中形成纤维蛋白薄膜或絮状物,粘附在板孔堵塞洗板机针头,造成洗板时清洗不彻底,测量时吸光度(OD)偏高,造成假阳性结果。

1.2.2 标本溶血 标本溶血造成的假阳性结果是临床最常见情况之一,Hb具有类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效应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溶血后反应孔非特异性吸附Hb,洗涤时不易洗去,催化底物产生一定程度的显色,使本底吸光度值升高而造成假阳性[2]。解决的办法是防止标本溶血,一旦溶血发生,并且梅毒实验阳性,必须重新采血进行测定。

1.2.3 标本污染 某些细菌菌体内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会产生非特异性干扰,造成假阳性结果。

1.2.4 标本保存不当 采取即采血即做实验的方法,因为存放过久的标本,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造成假阳性[3]。

1.3 技术性因素 如实验室操作错误,洗涤过程中有孔内的洗液溢出现象,尤其是洗涤的前几次,阳性标本孔的洗液污染临近的阴性孔而出现假阳性;这就要求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1.4 仪器因素 全自动加样仪加样时不是一份标本一个加样头,遇到高浓度抗体标本时,由于加样针清洗程度不够,同一加样针拖带污染导致其后一孔甚至多孔出现假阳性的现象。酶标仪使用过程中当反应板底部有气泡或污染时,酶标仪对反应孔进行垂直比色,易出现A值升高,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产生[4]。

2 对 策

2.1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操作规程》及试剂使用说明书操作。

2.2 血液处理 首先要做好采血环节的工作,方法要正确,操作要规范;尽量使用抗凝血标本,血液抽取后,应及时、完全的分离血清;血液不要存放过久,避免溶血及细菌污染,加强离心和防止标本溶血能减少假阳性发生。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要避免标本管的振动,采集后的血液标本最好应先在37℃水浴箱中放置30分钟后再离心。

2.3 吸头灭菌 最好尽量使用一次性吸头,使用前应先彻底清洗,后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实验证明:经高压灭活处理后,其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显著降低[5]。

2.4 洗涤液配制及洗涤时间 洗涤液需现用现配,洗板机的洗液瓶及管道应定时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浸泡,防止细菌生长。洗涤时间不易过短,洗涤次数不能低于5次,洗涤要充分。洗涤过程中尤其是洗涤的前几次尽量避免出现溢出现象,避免污染,拍板须尽量扣干。

3 小 结

梅毒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不能成为唯一依据。对于TPPA阳性的标本,不能简单的用正在或曾经感染梅毒进行解释。阳性结果只提示所测标本中有抗类脂抗体和(或)抗T.pallidum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的绝对依据;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及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从事梅毒血清学检验的专业人员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应注意学习相关知识,在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能给患者及其亲属作出合理解释。

目前我国梅毒的发病有增加趋势,梅毒检查、筛查也日渐增多。由于梅毒血清反应本身存在假阳性,而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增强,一旦出现假阳性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在梅毒抗体检测过程中,了解出现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减少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丽君,甘新宇,黄菲.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5):773-774.

[2] 彭明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18(2):127-128.

[3] 王凤玲,冯秀河,毕丽凤,刘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17-1418.

[4] 张佑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22-123.

[5] 汪德宇.酶联免疫吸附法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37-138.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