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互联网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2.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个部分。
1.初(步)发酵试验
发酵管内装有乳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并倒置一德汉氏小套管。乳糖能起选择作用,因为很多细菌不能发酵乳糖,而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为便于观察细菌的产酸情况,培养基内加有溴甲酚紫作为pH指示剂,细菌产酸后,培养基即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溴甲酚紫还有抑制其他细菌如芽胞菌生长的作用。
水样接种于发酵管内,37℃下培养,24小时内小套管中有气体形成,并且培养基混浊,颜色改变,说明水中存在大肠菌群,为阳性结果,但也有个别其他类型的细菌在此条件下也可能产气;此外产酸不产气的也不能完全说明是阴性结果。在量少的情况下,也可能延迟到48小时后才产气,此时应视为可疑结果,因此,以上两种结果均需继续做下面两部分实验,才能确定是否是大肠菌群。48小时后仍不产气的为阴性结果。
2.平板分离
平板培养基一般使用复红亚硫酸钠琼脂(远藤氏培养基,Endo's medium)或伊红美蓝琼脂(eosin methylene blueagar,EMB agar),前者含有碱性复红染料,在此作为指示剂,它可被培养基中的亚硫酸钠脱色,使培养基呈淡粉红色,大肠菌群发酵乳糖后产生的酸和乙醛即和复红反应,形成深红色复合物,使大肠菌群菌落变为带金属光泽的深红色。亚硫酸钠还可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含有伊红与美蓝染料,在此亦作为指示剂,大肠菌群发酵乳糖造成酸性环境时,该两种染料即结合成复合物,使大肠菌群产生与远藤氏培养基上相似的、带核心的、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龙胆紫的紫色)菌落。初发酵管24小时内产酸产气和48小时产酸产气的均需在以上平板上划线分离菌落。
3.复发酵试验
以上大肠菌群阳性菌落,经涂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者,通过此试验再进一步证实。原理与初发酵试验相同,经24小时培养产酸又产气的,最后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三、器材
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内有倒置小套管),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瓶)(内有倒置小套管),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灭菌水;
载玻片,灭菌带玻璃塞空瓶,灭菌吸管,灭菌试管等。
四、操作步骤
1.水样的采取
2.自来水检查
(1)初(步)发酵试验在2个含有50ml三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发酵烧瓶中,各加入100ml水样。在10支含有5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各加入10ml水样(如图ⅩⅣ-1)。混匀后,37℃培养24小时,24小时未产气的继续培养至48小时。
(2)平板分离经24小时培养后,将产酸产气及48小时产酸产气的发酵管(瓶),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再于37℃下培养 18—24小时,将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的一小部分,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a)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b)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
(c)淡紫红色、中心颜色较深。
(3)复发酵试验经涂片、染色、镜检,如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则挑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重新接种于普通浓度的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同类型菌落1—3个, 37℃培养24小时,结果若产酸又产气,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后,再根据初发酵试验的阳性管(瓶)数查表ⅩⅣ-2,即得大肠菌群数。
3.池水、河水或湖水等的检查
(1)将水样稀释成10-1 与10-2 。
(2)分别吸取1ml10-2 、10-1 的稀释水样和1ml原水样,各入装有10ml普通浓度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另取10ml和100ml原水样,分别注入装有 5 ml和50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液的试管(瓶)中。
(3)以下步骤同上述自来水的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
(4)将100、10、1、0.1(10-1 )ml水样的发酵管结果查表ⅪⅤ-3,将10、1、0.1(10-1 )、0.01(10-2 )ml水样的发酵管结果查表ⅪⅤ-4,即得每升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1)自来水
100ml水样的阳性管数是多少?
10ml水样的阳性管数是多少?
查表ⅪⅤ-2得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是多少?
(2)池水、河水或湖水
阳性结果记“ ”;阴性结果记“-”。
查表ⅪⅤ-3得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是多少?
查表ⅪⅤ-4得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是多少?
2.思考题
(1)大肠菌群的定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选择大肠菌群作为水源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的指示菌?
(3)EMB培养基含有哪几种主要成分?在检查大肠菌群时,各起什么作用?
(4)经检查,水样是否合乎饮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