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为二战考博的捷径:2021 年的科研助理岗位还值得入坑吗?
生物学霸
282
如果时光逆转,六个月前的小李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毕业即失业竟然在自己身上应验。
他也曾奔赴全国各地参加了多校的博士招生,校招时投简历也足够积极主动,但到头来留下的只有虚无的经验、空空的钱包和一路风尘。有那么一瞬间,他怀疑自己读的是不是假的双一流大学。
好的单位进不去,一般的又看不上,对明年的博士还抱有一丝念想,难道这一年要居家博士二战?但在家怎么搞科研?又有啃老之嫌。假如先选择工作,后续的忙碌也让考博的希望更加渺茫。
迷茫的小李开始四处上网浏览,偶然发现心仪的学校官网上线了一组通知:「xx 教授课题组诚聘科研助理」,别无选择的小李选择去试试看。
小李的处境是很多毕业生的缩影。科研助理这个听起来科学味十足的职业,在稳就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科研院所和导师的共同探索下前行。
金融危机后的产物,疫情后再获重用
科研助理岗位的设立可以追溯到 2009 年,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未散去,为了稳定就业,国家多部委出台政策,号召科研机构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截至 2009 年底,全国高校共发布招聘岗位 7000 多个,落实 4017 个。
图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0 年,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给就业带来的巨大挑战,科研助理这一职位再次走向台前。通知中科研助理的设置目的包括「吸纳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稳定」以及「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专业科技支撑队伍」。终极目标为「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似乎是为了调动参与机构的积极性,在 2020 年的通知中,科研助理岗位的设置和聘用情况也被纳入「双一流」的建设监测标准。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21 也许强过 2020,但局势仍然严峻。今年四月教育部再一次发布通知,鼓励高等学校开发科研岗位,吸纳就业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
图源:教育部
科研助理有多香?
科研助理如同白衣骑士,每逢形势不佳时就在政策中出现、强调,并被寄予厚望。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一岗位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 考博、出国的带薪缓冲期
对于涉世未深、刚毕业的同学而言,科研助理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考博、出国前的缓冲期,在实验室里备战、等待有助于保持状态,让自己的科研基础更扎实,焦虑情绪也会冲淡一些。虽说平均薪资不足 5000 元,但多少也能减轻点个人的生活压力。
图源:《中国教育报》
图源:简书
好的学校并不容易考上,但加入优秀的实验室再去提升自己并不是那么困难。南开大学曾有课题组在招聘广告中直言,优秀的科研助理可以获得转博的机会。在有准备的人的眼里,科研助理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曲线救国。
图源:《中国教育报》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助理的薪酬并非由导师个人发放,科研项目经费中,「劳务费」科目及结余资金均可按照有关规定用于科研助理的劳务性报酬和社会保险补助等支出,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导师的积极性。没有直接的金钱雇佣也使得聘用者和被聘用者的关系相对纯粹。
2. 直面科研一线
科研助理岗位依托实验室建立,既有偏行政方向的岗位,也有研究岗位。参与者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感知实验室的流程、运行,获得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同时借此机会判断科研相关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从而获得清晰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未来做出选择。
图源:网络
3. 文书之余做点研究
在日常的文书、报账、数据资料统计之外,很多实验室的科研助理都可以结合实验室的要求和自身兴趣做一些实验、分析,最终产出的论文也拥有同样的署名权。研助期间的论文、成果产出也能为博士报考、工作报名、出国申请等增加筹码。
图源:复旦大学
4. 提前跑路成本较低
毕竟是薪酬低、还可能没有五险一金的岗位,很多科研助理在找到更好的去处、发现遇人不淑、意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异后都会选择离职,相较于企事业单位琐碎冗长的离职手续和高昂的违约金,通常为短期签约的科研助理提桶跑路的成本要低很多,入职时也自然不用有那么多顾虑。
图源:知乎
「真香」表象下的阴影
有光明便自然有阴影,科研助理的美好初衷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偶尔变味、偏离轨迹。这也值得每一个有意向的人提前留心。
1. 只助理,不科研
在有些导师心中,花了科研经费就要物有所值,于是乎科研助理就要承担实验室所有繁琐的手续、文件及各项事务。每天疲于奔命处理杂事,科研上并没有一丝收获,又领着比保洁都低的工资,劝退也就是在所难免了。
图源:知乎
2. 限制个人上升充电
有网友反映,做了科研助理后,所在单位的领导不允许自己学英语、做自己工作不相关的事情,企图用压制他人上升渠道的方法防止工作人员流失。这样的老师可谓即失了人心又丢了名声。
图源:知乎
3. 职业晋升前景不明
在目前的环境下,科研助理岗位仍然充满了临时工性质,有志于此的年轻人无法看明白这个岗位的晋升途径,后续可否通过评价考取更高级别的职称?岗位评价标准如何量化设定,这些都是后续实施过程中需要确定的问题。
4. 实施中的马太效应
来之经费,养之经费。潜台词也很明确,囊中羞涩的年轻科研人员是无力通过自己的紧巴巴的经费雇佣科研助理的。但基金富足的大导师们可以大手笔一次雇上好几个。如何通过上级机构的协调保证公平?《通知》中鼓励经费少的课题组联合设置,如何对合作雇用的研究助理进行工作范围、内容的分配?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研助的未来,道阻且长
科研助理设立是一方面,设立后的考核评估、效果监测是一方面。在政策号召下众人拾柴,大批的毕业生得到了喘息之机,但配套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导师们在出了钱、有所收获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弱势群体的权益。这样更能给年轻人继续奋斗下去的信心。
《中国教育报》对此话题的采访中有专家表示:「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完善科研助理制度,更是借力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的东风,有利于改善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师徒制’、缺少人才梯队、重硬件采购忽视人力资源投入等现象」,但这种美好的愿景远非一年之功。如果能和现有的职业等级晋升接轨,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一队伍实现个人价值。
在增加偏临时的岗位的同时,如果高校可以和企业等合作,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对学生加强就业引导,也能从根源上解决一些问题。
选择了这条路的同学,也要把相应的待遇、工作内容问清,入职前条件彼此谈清楚,也免得稀里糊涂入职,满腔愤怒离去。
图源:知乎
小李在过关斩将后最终决定入职,并在下半年边工作边准备考博。一个月 4000 元并不算多,五险一金也没听说有,但自己去交个医保,其他的先凑合着。这一年中断学业着实苦了点,但对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他来说,除了追逐博士的梦想之外,似乎也没有太多选择。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