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科同学,发了篇 7 分的 SCI
丁香园
刚进入大学不久,就偶尔会听说谁谁谁又发 SCI 了,虽然不知道 SCI 是什么,但还是觉得牛掰。
刚开始 SCI 在我眼里,就像是宅男心中的女神,可远观而不可XXX。
但是听说以前也有学长学姐,发了文章通过推免,走向人生巅峰,我的心里还是有点躁动不安。
于是毅然决然地找到导师,扎进了实验室。
图片来源:全景网
本人目前大五,经过了几年的奋斗,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 SCI 综述(1+),论著在投(4+)。这好像也有点拿不上台面。
我的同学,已经有 IF 7+ 的文章发出来了,两三分的文章也不少。持着请教的态度,和他们交流,同时结合我自己这几年做科研的经历,仅仅为医学本科生,提供自己一点对本科期间如何做科研发文章的看法。
1 勇于迈出第一步
SCI 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别人都能发,为什么我不能?不管自己行不行,要有一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去干一场再说的心。首先大家会想到,学医的学习压力已经那么重了,做实验也会占用很多时间,要是什么都没做出来,不是耽误了学习吗?当然,做实验发文章首先针对的是学有余力的同学,如果在学习上你都觉得力不从心了,那还是不要来趟这趟浑水了。
其次,啃英文文献是很多人觉得难以迈过去的坎。就我个人体会而言,英文文献阅读,英语基础确实很重要,但是还没到那种必须要词汇量突破天际的地步。刚开始看是会比较痛苦,但慢慢地就会越来越熟练,结合着自己所做的实验,在读文献的时候自己也会对里面的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图片来源:全景网
我个人觉得阅读文献千万不要用全文翻译,通过这种方式很难提升自我阅读能力,同时还容易会错意。个人力荐那个金叶天成的全医药学大词典,淘宝上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个永久版,为了科研,这点小钱还是要花的嘛。也可以百度找欧路词典,免费的,这种可以安装很多词库,也非常好用。
留言区福利:欧路词典及一大波词库。
2 选一个合适的导师
首先是选领域。要说起感兴趣的,我觉得对一个没有接触过科研的人来说,也谈不上对哪个领域有多大兴趣。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选你们学校发展得比较好的,也比较热的领域。能在你所在学校发展得不错,那么说明其科研产出也比较高,这就有利于你能在这期间迅速出成果。
其次是选导师。我们学校是有本科生导师政策的,所以这也是一种官方要求,你去找某个老师也比较名正言顺。如果你所在学校没有,你完全也可以去找心仪的导师毛遂自荐,现在很多学校搞基础研究还是很缺人的,老师能多一个好(mian)学(fei)的(lao)学(dong)生(li)也会很开心的。
选老师的时候,尽量找那种,相对年轻的,最好是不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年轻老师,为了自身发展,对发文章的需求也相对迫切,跟着他做,你才会比较快的做出成果。有些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可能都已经不怎么搞科研了,甚至他自己手里现在都没有基金,你跟着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 学习做实验的同时,构建起对SCI写作发表的认知体系
其实在一些大的实验室,这种培养学生的体系都已经成了流水线。有时候你只需要跟着做跟着学就好了,不需要你自己操心太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构建起自己对于 SCI 写作发表的认知体系。只有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这种东西,研究生师兄师姐可能也不会特别清楚,他就算清楚可能也很难给你讲明白。而你要指望着老师来教你,那就更不可能了。
我当时报名了一个 SCI 写作训练营,学了 12 节课,每个月一节。这种系统的讲解,能够让你对整个 SCI 体系有个清楚地认知,从文章各部分的写作,到投稿,与编辑交流,如何避免写作投稿中出现的低级问题,都有很清楚的讲解。花点小钱学一学,这比遇到问题到处问人或者百度要靠谱多了。
4 愿意牺牲时间做实验
我从大二开始接触实验,这几年寒暑假一般都只回家一两个星期,平时也很少出去浪,花了很多时间泡在实验室里。这个世界上没有空手套白狼的事情,要想有收获,就必须要有付出。一般来说,只要能坚持跟着老师做,到最后都能出一些成果,不论影响因子高低,哪怕是核心期刊,但这对本科生来说,都会是你履历上光辉的一笔。
5 有一颗永不停止学习的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便是对于科研,知识更新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我们不能满足于老师给我们指的路,按部就班地去做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看文献,获取新知识,对于自己所做的东西,要有独立的看法,并敢于去尝试去验证自己的 idea.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最后,我想说的是本科生发表 SCI 不容易,但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即使点儿背,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出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对科研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对接下来的读研生涯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迈出自己科研的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祝你早日成功发表 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