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扎心的体验,搞科研的才懂
丁香园
回想起硕博阶段,除了做实验的凌乱,写论文的焦虑,还有一事,看似不大,却让笔者痛苦不已。
无他,「报账」是也。报账的痛,经历过的人才懂。
手续诸多
报账的第一大痛点,就是手续繁多。
一位小友,被老板安排去京师参会,全程报销。住宿星级待遇,用餐酒楼自助,旅途高铁出租,小友春风得意呀,恨不得看尽人间繁华。
然而,乐极往往生悲,报账就是噩梦来临。
住宿费是在酒店前台用老板公务卡刷的。报销时需附刷卡小票,偏偏当日酒店 POS 机出了故障,打印的小票模糊不清。
回去报销时,财务核查说小票十分模糊,不能报销,有发票也不行。要知公务卡是有还款期限的,哪敢麻烦老板,小友只有自掏腰包填补,小友一下放血四五千大洋。
然后又和财务软磨硬泡,由酒店开具证明,这才解决。
哎,一张小票折腾数月,小友茶饭不思,愁容满面,哪有心气谈科研?
过程繁琐
报账的第二痛点,当就是过程太繁琐。
有一小友刚入组时,负责报账,签字差点趴窝。
大多数账目需要学院主管科研的领导签字,而一连数周都不见该领导人影。打听得知,领导事务繁忙,只有很早去办公室,才有可能等到。于是小友决定早上六点守门等候。
当时研院在城北,领导办公室在城南。小友凌晨四点爬起来,在校门口叫了俩出租车五点五十来到办公室,候着。来来回回折腾到 10 点多才解决。
试想,大小部门,「关隘」重重呀,要将「攻关」的气力用在科研探索上,那该多好。
政策多变
报账的另一大痛就是政策多变。
SCI 论文润色,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是留洋多年、英文非凡的教授,也会请润色公司的 nativespeaker 美化。(早些年,因语言问题,影响成果认可的教训比比皆是)
那天,老板一篇折腾几代师兄的大作终于出炉了,老板请了国外公司润色语言。润色花了老板一万大洋,让小友去报销。
小友准备好材料,却被财务浇了一盆冷水。财务解释说是最新政策,凡是润色都不能报销。原来是学院的一起学术撤稿的余波。
一个在职的博士大哥,由于工作多年,科研生疏,加上没有脱产,时间不够,而毕业必须要有 SCI。大哥无奈就在「淘宝实验室」做了一篇 SCI。最终不幸被查。由于第一通讯单位是学院,新任学院一哥大发雷霆,出台了许多整治措施。其中一条就是视论文润色为学术不端隐患,不准报销。
老板也是气的吐血,最后求助财务主任,好说歹说,才开了绿灯。哎!前后折腾大半年,老板和小友都是疲惫不堪。
规定僵硬
规定僵硬也是报账的一大痛点。
报账是科研中的行政事务,难逃僵化的通病。虽然总体上一秉大公,但在具体问题上,难免有考虑不周。
劳务费,一提起这点微薄饷银,大家定都是满腹苦水。
今天,笔者不揭伤疤,咱们聊一聊那些依托劳务费的实验员们。
科研机构除了职工待遇的实验员,还有大量临时性质的实验员,一般都依托经费中的劳务费作为工资来源。
笔者实验室,就有两位,月饷银 2500。以往是可以正大光明报销的。然而随着政策严格,为了防范劳务费被侵吞,学院规定只允许课题参与人员报销劳务费,只好依托课题参与者带领。
当年唯一在读的就是月饷银 500 的笔者,两个实验员一人 2500,即笔者每月要以个人名义领劳务费 5500 元,然后再分发给两位师姐。
每月领劳务费时,笔者都要忍受财务人员怪异眼神吗,其他实验室研究僧的嫉恨眼光。有苦也不能说,否则实验员就领不了饷了。哎,想想都心塞。
笔者上面所谈,只是沧海一粟,报账的痛,远远不止这些。
打仗打后勤,经费管理不可谓不重要。但是因为「报账」而影响科技「战斗力」生成,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一望管理部门能尽量优化流程,二望天下课题组都配有专职报账的「人员」,解放我硕博儿女,信马驰骋科研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