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拒稿了?老司机带你一投即中
当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一篇论文的写作,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殊不知后面仍长路漫漫,从投稿到刊出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以下是我拒稿 8 次后总结出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投稿杂志选择
投稿的第一步就是选杂志。一般老板会有几个推荐的杂志,如果中了当然很好;如果没中,老板可能让你自己选杂志,自己投(毕竟投稿是个持久战,老板也耗不起呀)。选杂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和论文水平大致相匹配。投稿千万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就是在浪费编辑和自己的时间,可以尝试下略高于自己文章水平的杂志,但还是要尽快回到正轨,编辑和审稿人都不是吃素的,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文章的贡献有清晰的认识。
2. 影响因子。每个杂志官网都会显示影响因子,但是一个个去看绝对不是好方法,尤其很多学术新人对自己领域的杂志都不是很了解。推荐一个网站 Web of Science:
百度 Web of Science,点击进入官网,点击正上方的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在左侧输入框,输入自己想查询的,或者本领域权威的杂志名称。
然后就可以看到该杂志的历年影响因子。
点击右侧 Categories,就可以看到此领域所有 SCI 杂志的名单,影响因子从高到低排列,便于挑选。
3. 拒稿周期。很多文章的投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拒稿周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咨询老板、师兄师姐,或论坛里问问,杂志官网上看看。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的杂志,拒稿较快。
4. 是否开源(Open Access)。有些杂志文章全部是开源的,有些杂志开源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一般一期有 1~2 篇开源文章),选择开源一定要和老板确认,因为涉及到巨大的费用问题,开源文章一般都要 1 万以上。而且部分开源杂志业内口碑较差,被认为是轻学术、重盈利,所以要慎重选择。
二、投稿
选好了目标期刊,就进入了投稿过程:
1. 首先进入杂志官网,找到 Author Guidelines。
2. 根据杂志要求进行格式修改。当被拒稿多次的时候,看到 Author Guidelines,会有一种胃肠翻涌的感觉。一般来说主要的修改有:
摘要。每个杂志对摘要的字数和格式要求不太一样,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但不要调的没了逻辑或删除了精华部分,毕竟摘要很可能决定编辑和审稿人会不会继续读下去。
文章主体。基本不需要大动,按要求调整格式就行,个别杂志会对字数有要求。
图和表。大部分杂志是要求图表与正文分开的,需要单独放一个 word 里。有些杂志对图表个数也有限制,所以多的图表需要放到 Appendix 里,单独再整理一个 word 就行。
参考文献。这就是 NoteExpress、EndNote 等文献编辑软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可以帮你迅速调整为杂志要求的格式。
总之,要按照每个杂志的 Author Guidelines,认真细致的修改。如果都没按杂志的要求来,你猜编辑会怎么想?送审的概率会低不少呀。
进入杂志官网投稿系统投稿。这个环节基本按照提示进行就可以。
收到杂志发来的系统邮件。稿件提交后,马上就会收到杂志系统发来的邮件,提示收到来稿,投稿环节就此告一段落。
三、「拒稿——投稿」循环模型
一般杂志快则三天,慢则一月,就会有编辑初审结果。要么收到邮件,编辑表达感谢,然后告知拒稿。要么杳无音信,登陆作者系统一看,从 With editor 变成了 Under review。前者就可以继续开始新一轮的投稿,重复上述操作。后者就可以继续在忐忑中等待了。
如果被拒稿了,一定要保持坚定、乐观,要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态度,毕竟没被拒过稿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人生。鄙人不才,写了一篇英文论文,被拒稿多次。老板告诉我:根据经验,投到第 10 个期刊,绝对能被录用。我当时心想:「Are you kidding me?」最终经历了 8 次拒稿后,被第 9 个期刊录用(IF=2.5)。终于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被国际同行认可,还是很欣慰的。每篇 SCI 都浸满了汗水,努力搬砖才是硬道理呀。
作者:子木
图片来源:子木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