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收藏
wx-share
分享

寄生虫病动物模型

实验分类:

实验动物

别名:

Animal models of parasitic diseases

最新修订时间:

简介

目前人疟动物模型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如人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已在灵长类动物夜猴与猩猩身上建立相应的人疟动物模型, 夜猴和松鼠猴对人疟原虫比较敏感, 往往可以保持较长的原虫感染时间。一系列的疟疾候选疫苗未开发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合适的小动物模型, 寻找适宜的小动物模型进行疟疾疫苗研发或药物筛选十分必要。近年来, 一些科研人员将免疫缺陷动物用于恶性疟疾的基础性研究, 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原理

隐孢子虫感染肠异种移植的动物模型: 将胎兔肠段植入麻醉裸鼠脊柱旁皮下组织,5 周内外科伤口愈合, 异种移植肠段成熟可用于感染试验, 结果表明异种移植的肠黏膜对部分脱囊的卵囊具有高度敏感性。该模型易于观察。

阿米巴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是营养状态, 遗传、年龄。 体重, 免疫等因素影响阿米巴的易感性。经仓鼠肝脏传递或在培养时加入胆固醇或铁, 可促使其毒力恢复。盲肠接种引起的病变所需的滋养体数在 (2-5)× 106 , 溶液的体积以不造成肠近扩张为度。

眼局部免疫细胞可抑制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形成, 而激素可降低免疫细胞的免疫作用, 从而有利于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形成。

人疟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人对疟具不同程度易感性的实验动物有夜猴、松鼠猴等, 其中以夜猴最佳, 已被公认为是恶性疟、间日疟的最佳动物模型。

鼠疟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伯氏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 24 小时左右, 嗜网织细胞, 在 18~21 ℃,10~11 天完成孢子增殖。 最快 9 天, 红细胞外期周期短, 为 48~52 小时。约氏疟原虫红内期形态, 裂体增殖周期同伯氏疟原虫, 酶谱有差异, 在 24 ℃ 时, 子孢子第 10 天进入唾腺, 红细胞外期 43 小时可发育成熟。

通过心血检查法及虫体回收法检查沙鼠的感染情况

模拟自然感染模型 (肝脾模型) 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的实验动物对同种血吸虫的易感性不同, 同种实验动物对不同种的血吸虫易感性也不有很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①成虫发育率;②感染的时间;③排卵的情况。

肺虫卵肉芽肿模型 (肺模型) 的基本原理是血吸虫卵经末梢静脉注入实验动物体内, 观察肺部肉芽肿的形成。

肝虫卵肉芽肿模型 (肝模型) 的基本原理是从门静脉注射虫卵, 在肝脏形成肉芽肿。

应用

寄生虫病动物模型的常用应用领域如下:

已用于卡氏肺孢子虫的免疫学。 优势免疫抗原蛋白的鉴定及筛选, 药物的筛选和作用观察等。此外, 还可使用重度联合免疫缺损 (SCID) 小鼠作肺孢子虫模型。

现已用该模型对核糖核酸还原酶的抑制剂羟基脉, 铁螯合剂 DHPO 和大环内酯型抗生素的化疗作用进行评估。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用于用滋养体接种 SCID 小鼠盲肠, 未发现肠道病变, 表明宿主肠道对感染有抵抗力, 并不依赖于以淋巴细胞为基础的免疫力, 决定其易感性的因素可能是巨噬细胞, 粒细胞, 补体和自然杀伤细胞以及黏液, 肠道菌群、渗透压, 肠细胞表面受体等未知的微环境因素。

棘阿米巴角膜炎用于建立棘阿米巴原虫角膜炎动物模型, 不仅可深入研究该病的致病机制及生理病理特征,而且可以验证药物的治疗作用、筛选有效的抗棘阿米巴原虫新药以及进行角膜移植研究等。

人疟动物模型已用于恶性疟抗原及其诱导的保护性免疫研究, 可作为抗间日疟药对间日疟原虫抗氯喹株红内期或肝期效果评价的模型, 也是对不同株疟原虫红内期疫苗、子孢子疫苗和传播阻滞疫苗试验较合适的动物模型。

猴疟动物模型是研究疟原虫红外期, 复发机制、抗间日疟药物很好的模型, 国内已建立了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恒河猴模型、食蟹猴疟原虫-大劣按蚊-恒河猴模型。

模拟自然感染模型 (肝脾模型) 用于对于系统观察动物感染后的病理过程及获得性免疫、杀虫机制, 逃避机制仍是很有意义的。

肺虫卵肉芽肿模型 (肺模型) 用于肺模型常用于检测各抗原成分是否具有致敏活性。

肝虫卵肉芽肿模型 (肝模型) 用于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或含虫卵抗原的颗粒, 对研究肝肉芽肿形成机制, 细胞动力学等方面很有价值。

来源:丁香实验团队

操作方法

肺孢子虫动物模型

肺孢子虫是一种机会性病原体, 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感染后能引起肺孢子虫肺炎。此种情况主要见于 AIDS。 肿瘤放化疗及器官移植术后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PCP 成为此类患者重要的并发症和致死病因之一。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 寄生于不同哺乳动物肺孢子虫的虫种不同, 其中感染人体的虫种已更名为 Pnetmocystis jiroreci(Pj)。 国内学者将之译为「耶氏肺孢子虫」。 感染鼠类的则为卡氏肺孢子

隐孢子虫动物模型

隐孢子虫感染造成的危害主要在于人或哺乳动物以及禽类, 所以研究较多的主要变验动物为禽类和哺乳动物, 包括乳牛, 乳羊, 小鼠等, 文献中报道较多的实验动物为小鼠。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者建立了不同的隐跑子虫动物模型。

阿米巴动物模型

阿米巴原虫由于生活环境不同, 可分为内阿米巴和自由生活阿米巴, 前者寄生于人和动物, 后者生活在水和泥土中, 偶尔侵入动物机体。现已知内阿米巴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会引发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 而自由生活阿米巴的耐格里属和棘阿米巴属主要引起脑膜脑炎、角膜炎、口腔感染和皮肤损伤。

疟原虫动物模型

各种动物疟原虫和人疟模型本身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在选择应用时必须根据实验条件和不同的研究课题而定。

布鲁属丝虫动物模型

人丝虫病动物模型仅布鲁属丝虫动物模型获得成功。Ash 和 Riley (1970) 用 3 种布鲁属丝虫即彭亨丝虫 (Brugia pahangi)、亚周期型马来丝虫 (B.malayi) 和派特丝虫 (Bpatei) 人工感染长爪沙鼠 (Merioneunguiculatus) 获得成功。我国于 1974 年成功地建立了周期型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 以后又建立了周期型马来丝虫的猫及小鼠模型和

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

为了阐明激发肉芽肿形成的宿主因素, 在用 SCID 小鼠感染实验时发现了两个特性:①在虫卵周围几乎不形成肉芽肿;②成虫产卵明显减少。这说明肉芽肿的产生必须有淋巴细胞存在, 很可能需由其产生的细胞因子而引起。如同时补充 TNF-α就可恢复肉芽肿形成, 而且可直接刺激成虫的产卵能力。将单对 3 周龄利什曼或日本血吸虫雌, 雄虫植人小鼠肠系膜静脉, 可进行产卵和排卵动力学研究。抗 IL-4 减少日本血吸

包虫病动物模型

(—) 实验继发性感染动物模型:将原发感染宿主的虫卵, 原头节、生发囊等材料用人工方法直接接种于实验动物, 现已较少使用。(二) 同种连续传代动物模型:将实验继发性感染动物得到的包虫材料, 接种于同一种属动物, 经连续一代又一代地传种而获得的动物模型。其优点是不受原发感染材料来源的限制, 能随时提供较大量的动物模型, 囊的生长速度较前者为快, 感染成功率比较高 (一般 95% 以上)。(三) 异种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