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ciM
背景提要:
相同的操作Protocol和操作人员,相同的毒,以前未出现该情况。
情况:
慢病毒超离浓缩后,以无血清培养基重悬沉淀,20μL/100μL小体积分装,-80℃保存1-2天,取20μL以感染细胞的方法滴定,滴度皆有10^8次方以上。
再过3天左右,相同方法滴定,滴度就了5-10倍。
试过超离后用有血清培养基重悬沉淀,无效。
请问有相同经历的研究者吗,目前debug了没有,是什么原因?
假象KFFL
可能是冻存温度太低导致滴度持续显著下降,还有会不会是冻存病毒的液体出现问题。
lifesciM
谢谢!您的分析和我们一致。我们排除法最终也只剩下这一两个可能了;您在没有详细信息的情况下作出此判断,不得不说嗅觉非常准确。
经过大量查文献测试之后,我们改用了X-vivo(含4% HSA)在超离后溶解慢病毒沉淀,目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待后续继续验证)。
但仍然留下一个未解之谜,是我们以前一直用的是RPMI-1640溶病毒的,没出过问题。或许是培养基批次质量差异吧。
假象KFFL
客气了。我也学到了很多,希望可以互相学习。希望你们能够尽快找到问题所在。
毛利小五郎的徒弟
就是冻融导致活性下降了,一般6个月内不会有改变,你可能冻得太久了。
loveliufudan
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病毒滴度下降的因素:
病毒样品保存的条件有变化,例如保存温度、冻融次数等;
病毒被污染,导致滴度下降;
细胞质量或数量的变化,例如细胞密度过高或过低;
细胞寿命到期,失去了对病毒的易感性;
病毒适应了宿主细胞,导致对病毒的易感性下降;
操作过程中的差异,例如感染时间、感染剂量等的变化;
病毒超离后重悬时可能有不均匀的沉淀,导致病毒浓度不均匀;
病毒超离时可能过度超离或过度浓缩,导致病毒损失或受到损伤。
为了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建议可以尝试从每个环节进行排查和比较,比如检查保存条件是否一致,尝试使用不同的宿主细胞或检查细胞质量等,同时也可以考虑尝试使用不同的滴定方法或病毒滴定相关的实验操作流程,以排除操作过程中的差异。
lifesciM
谢谢您详细列出了多种可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过度超离和浓缩确实是没有考虑到的,以后可以测试一下。其它原因基本都可排除。
我们将超离后溶解病毒的溶质从RPMI-1640培养基更改为X-vivo(含4% HSA),目前暂时解决了问题,待后续继续验证。
奇怪的是以前一直使用的是RPMI-1640培养基,未曾出现该问题。或许是培养基批次质量差异导致。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