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类型,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血气检查PaO2〈8.0KPa,常在严重创伤、大手术或危重内、外科疾病后发生。 临床表现   1.有严重的创伤、大手术、感染、体克等病史。 2.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一般呼吸频率〉35次/分,紫绀明显,一般吸氧难以纠正,肺部早期常无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分为三度。 诊断依据   1.在休克、创伤、烧伤、严重感染、中毒等过程中出现非原发病引起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用一般吸氧方法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呼吸频率〉35次/分,早期肺部无异常体征,后期可有肺实变体征或水泡音等。 2.胸部X线表现:早期可无异常或有纹理增多,边缘模糊。病情进展后出现斑片状阴影,逐渐扩展形成大片实变。 3.血气分析: 吸空气时PaO2〈8.0KPa(60mmHg); 吸纯氧15分钟后,PaO2〈46.6KPa(350mmHg); PaCO2〈4.66KPa(35mmHg),后期PaCO2可高于正常; 分流率(Qs/Qt)〉10%。 4.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显著增大。 5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

指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或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肺炎,多数为继发性肺炎。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原有慢性支气管-肺疾患者,亦可通过机械呼吸器、雾化器或各种导管而感染。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叶实变或支气管肺炎的融合性实变,引起组织坏死甚至多发性空洞,大多数见于下叶肺,半数以上为两侧性。肺炎常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甚至脓胸。诊断依靠分离出致病菌,血清抗体测定对诊断亦有帮助。治疗上以应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主。 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严重病例伴有周围回圈衰竭,肺水肿和呼吸衰竭。呼吸道症状多有胸痛、咳嗽。咳棕红色粘稠胶冻状痰为克雷白杆菌肺炎的特征性表现。咳绿色脓痰者多为绿脓杆菌感染。暗灰痰有粪臭味为大肠杆菌感染。痰有腐败性尸臭味多为厌氧菌感染。 2.急性重病容。部分患者血压下降,肺部可有实变体征或呼吸音减低和湿罗音。 诊断依据   1.在原有全身或肺部疾病基础上出现重复感染或院内感染,临床上有发热、咳嗽、咳痰,重症者可有紫绀或休克表现。查体可发现双肺湿罗音,实变或胸腔积液体征。 2.血白细胞计数多数增加,但也可正常或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军团菌肺炎

军团菌病是由军团菌科细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多散在发病或小流行,亦可暴发流行。由空调、供水系统、雾化吸入污染的水源引起感染。本病特征为肺炎伴全身性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出现周围回圈衰竭、呼吸衰竭。胸部X线表现在早期为单叶斑片状阴影,继而肺实变,病变迅速发展至多肺叶段,可有肺脓肿形成或少量胸腔积液征。确诊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检查及在痰、胸腔积液、肺组织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细菌。红霉素、利福平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临床表现   1.缓慢起病,反复寒战、高热、伴头痛、肌痛、乏力,常有腹痛、呕吐、腹泻和全身衰竭,多数病人有咳嗽、胸痛,少量粘液痰,可有血痰。严重患者有呼吸困难,紫绀,甚至呼吸衰竭,神经精神症状,谵妄,定向力障碍等。 2.急性病容,呼吸急促。肺部有罗音和实变体征。约20%有相对缓脉。少数患者有胸膜摩擦音。 诊断依据   1.可为流行或散发发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或有慢性疾病患者。 2.发热、大汗、咳嗽,咳白粘痰,伴胸痛、肌痛及乏力。神经、精神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表现。 3.呼吸困难,相对缓脉。肺部可有湿罗音和实变体征或有胸膜摩擦音。 4.白细胞总数增高,肝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肺脓肿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多数伴有厌氧菌感染。本病好发于壮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吸入性、血源性和继发性。其中以急性吸入性肺脓肿多见。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咳嗽,咳粘液脓性痰,1-2周后咳大量黄脓痰,多带腥臭味;随大量脓痰排出毒血症状常有好转,体温下降。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显著增高。胸片显示在大片浓密炎性阴影中有圆形透光区及液平,多发生于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治疗以选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痰液引流为主。本病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治疗不当可形成慢性肺脓肿。 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有畏寒、高热,多呈弛张热,体温可达39℃以上。精神不振,乏力,食欲减退,多汗,全身衰弱等。 2.咳嗽、咳痰。初期为少量粘液痰或粘液脓痰,1-2周后咳嗽加剧,咳出大量脓痰或伴有咯血。痰常有腥臭味。咳出大量脓痰后,体温下降,其他症状亦随之缓解。 3.可有气急、发绀、胸痛。 4.病变部位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可闻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湿罗音。 5.慢性病例常有慢性咳嗽,咳脓痰,反复咯血和不规则发热。检查病人患侧胸廓略塌陷,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肺曲霉病

肺曲霉病主要由烟曲霉感染引起,少数为黑曲霉、土曲霉、黄曲霉和构巢曲霉等。大多数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或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后继发感染。临床上分四型:(1)肺曲霉球。(2)变态反应性曲霉病。(3)支气管-肺炎型曲霉病。(4)继发性肺曲霉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反复咯血。多次深部取痰涂片或培养阳性时,结合临床可确诊。治疗上应注意治疗原发病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并根据不同类型及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一般预后较佳。 临床表现   1.肺曲霉球: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可有刺激性咳嗽和反复大咯血。 2.变态反应性曲霉病: 畏寒、发热、乏力、刺激性咳嗽,伴明显哮喘。咯棕黄色脓痰,有时带血。病变部位可闻干、湿罗音。 3.支气管-肺炎型曲霉病: 咳嗽、咳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病变侵袭肺实质则呈肺炎改变,并坏死化脓,形成肺脓肿。可有肺部实变体征及湿性罗音。 4.继发性肺曲霉病: 有原发疾病的表现,并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双肺可有干、湿性罗音。 诊断依据   1.肺曲霉球多继发于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或支气管扩张的囊腔内。变态反应性曲菌病多发生在对曲霉过敏者,吸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肺念珠菌病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肺真菌病,由念球菌属(主要是白念珠菌)感染所致。本病多为继发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病。临床上可分为三型:(1)支气管炎型。(2)肺炎型。(3)过敏型。前者症状较轻,类似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肺炎型类似急性肺炎,多次痰中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念珠菌可确诊;过敏型表现为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治疗上应注意改善病人机体免疫状态和治疗原发病,同时选用抗真菌药物。 临床表现   1.支气管炎型: 症状较轻,咳嗽、咳少量白色粘液痰或脓痰; 检查口腔、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可见覆盖散在性点状白膜。双肺偶可闻干性罗音。 2.肺炎型: 呈急性肺炎或伴败血症表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白色粘液胶冻样痰或脓痰,带血丝,甚至有咯血、呼吸困难等; 一般全身情况较差,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3.过敏型:可有呼吸困难、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诊断依据   1.咳嗽、咳白色粘液痰或脓痰、咯血、气急等。 2.检查口腔、咽部可见覆盖点状白膜,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 3.胸片可见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部分可融合。 4.痰连续3次培养出同一菌种念珠菌或直接镜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并殖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主要寄生于肺部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临床上有咳嗽、胸痛、咯棕红色果酱样痰等症状,亦可由成虫、童虫、虫卵的异位寄生或侵入脑、脊髓、腹腔、肠、肾、皮下等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因此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活囊蚴的蟹、蜊蛄、沼虾、水生昆虫红娘华等可获得感染。 临床表现   1.起病多缓慢,有轻度发热、盗汗、疲乏、食欲不振、咳嗽、胸痛及咳棕红色果酱样痰。 2.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排棕褐色粘稠脓血便。 3.荨麻疹等过敏性症状。 4.急性肺吸虫病起病较急骤,有高热、毒血症。 5.腰痛、下肢行动困难,甚至截瘫,大小便困难、失禁。 6.胸腔积液体征,可并发胸膜增厚或脓胸。 7.腹部可触及囊性肿块,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睾丸等肿大以及腹腔积液。 8.脑膜刺激征、偏盲、感觉异常或缺失、视神经乳头水肿。 诊断依据   1.有在本病流行区进食不熟的石蟹或蜊蛄史。 2.长期咳嗽、咯血、咯棕褐色果酱样痰,部分有低热、盗汗,肺部体征少,合并胸水时有相应体征,四川肺吸虫病尚可见腹部、胸背部等处的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 3.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结节病

结节病(sacoidosi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最常累及的器官有肺,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其次是皮肤病变和眼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脏器均可受累。此病可呈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有自然缓解的趋势。但临床上需与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如结核病、铍病和一些间质性肺疾病进行鉴别。本病多见于青中年人,20-40岁占患者总人数55.4%。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临床表现   1.隐匿发病。发热、盗汗、乏力、消瘦。 2.咳嗽,以乾咳为主,可有咳痰、血痰、胸痛、气短、自发性气胸。 3.皮疹、关节疼痛、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 4.眼部病变(结膜炎、视网膜炎、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 诊断依据   1.胸部影像学检查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性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网状、结节状或片状阴影。 2.组织学活检证实有非乾酪性坏死性肉芽肿,且抗酸染色阴性。 3.血清血管紧张素较化酶SACE活性升高。 4.血清或BALF中白介素-Ⅱ受体(IL-2R)水平增高。 5.旧结核菌素(OT)或PPD试验阴性或弱阳性。 6.BALF中淋巴细胞数〉10%,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临床表现   1.突然发生胸痛,呼吸困难,胸闷,严重者烦躁不安、大汗、紫绀,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 2.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语颤及呼吸音减弱。 诊断依据   1.有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患侧胸部饱满,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2.胸片或胸透见胸腔内积气。 3.或用注射器在胸腔内抽到气体。 治疗原则   1.少量闭合性气胸以抽气治疗即可。开放性气胸需作闭式引流。 2.高压性气胸应做紧急抽气,后作闭式引流。 3.治疗原发病。 用药原则   1.原发病为结核病者应用异烟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等抗痨治疗。 2.有感染者应用青霉素、先锋必素等。 3.发作多次或引流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应用四环素粉、凝血酶、滑石粉等作胸膜粘连术。 辅助检查   1.气胸必须做胸片检查,若病情危重亦可暂作胸透; 2.病情反复治疗效果差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胸膜间皮瘤

胸膜间皮瘤为胸膜原发性肿瘤,是来源于脏层、壁层、纵隔或横膈四部分胸膜的肿瘤。国外发病率高于国内,各为0.07~0.11%和0.04%。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肿瘤的1%以下。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50岁以上多见,男女之比为2:1。与石棉接触有关。目前,恶性型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1.局限型者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胸痛、活动后气促。 2.弥漫型者有较剧烈胸痛、气促、消瘦等。 3.患侧胸廓活动受限,饱满,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4.可有锁骨上窝及腋下淋巴结肿大。 诊断依据   1.胸痛、气促、消瘦等症状。 2.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体征。 3.胸片或胸部CT见胸膜结节影。 4.胸腔镜检查可见结节,并可钳取活动组织明确病因诊断。 治疗原则   局限型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弥漫型者可手术与化疗相结合。 用药原则   1.有胸痛者用颅通定、消炎痛、杜冷丁等止痛。 2.阿霉素是治疗本病有效药物,多与顺铂、丝裂霉素、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等联合使用。 3.γ-干扰素、白介素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4.胸水多者可用滑石粉、四环素等作胸膜粘连。 辅助检查   胸片和胸水检查为本病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结核菌可在人体内长期潜存,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病理特征为结核结节、乾酪坏死、空洞形成。胸部X线检查可提示本病,确诊有赖于痰中检出结核菌。 肺结核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目前是防有措施,治有良药。如能早期确诊,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用药治疗,可完全治愈。 临床表现   1.午后潮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月经失调,体征减轻,重者有寒战、高热。 2.乾咳、胸痛、咯血,病变广者有呼吸困难。 3.病变轻者无症状。 4.病变肺处叩诊浊音,闻支气管呼吸音及湿性罗音。病变广泛者或有纤维化、胸膜增厚者,可有胸廓凹陷,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 诊断依据   1.常有结核病接触史。 2.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消瘦等。 3.有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 4.胸部X线检查有结核病源。 5.痰中找到结核杆菌。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2.化学治疗。 3.肺萎缩疗法。 4.外科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初治病例选用异烟胼、利福平(或利福定)、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第一线药物中的3-4种联合应用,强化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血压危象

指在高血压基础上发生暂时性全身细小动脉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其诱因包括过度劳累、精神创伤、寒冷及内分泌失调等。 临床表现   1.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220-240mmHg;舒张压120-130mmHg以上。 2.交感神经强烈兴奋表现。发热、出汗、心率加快、皮肤潮红、口干、尿频、排尿困难及手足颤抖等。 3.急性肺水肿、高血压脑病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眼底视乳头渗出、水肿、火焰状出血等。 诊断依据   1.高血压病史。 2.血压突然急剧升高。 3.伴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肾功能不全/视乳头水肿、渗出、出血等靶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治疗原则   1.应在加强监护条件下立即接受静脉药物降压治疗; 2.尽快将血压降低至安全范围(舒张压90-100mmHg),同时切忌降压过度,导致重要器官灌流不足; 3.重点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发生或加重; 4.病情稳定后应逐步过渡至常规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和原发病的治疗。 用药原则   1.本症为心血管急、危症之一,应力争尽快使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优先考虑静脉给能快速发挥作用的药物。 2.应重点保护心、脑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症

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变硬而失去弹性,可累及大、中、小三类动脉。常见的动脉硬化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膜钙化和小动脉硬化三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而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2.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脑中风,可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痴呆等。 诊断依据   1.中、老年期。 2.可有高血脂症。 3.有心、脑缺血表现如心绞痛、眩晕等。 4.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或梗塞。 5.超声检查大中动脉可有粥样斑块。 治疗原则   1.合理饮食,提倡饮食清淡; 2.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3.不吸烟; 4.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肥胖症、糖尿病等; 5.应用降血脂药物; 6.抗血小板药物; 7.扩张血管药物。 用药原则   1.低脂低盐饮食,增加体力活动、肥胖者低热量饮食(减少饭量); 2.服用绞股蓝、多烯康或月见草油胶丸; 3.服用藻酸双酯钠,潘生丁或阿斯匹林; 4.重型病例可选用舒降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变。冠状动脉硬化的病因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以及随年龄增长的动脉管壁正常结构和机能缺陷有关。高血压、糖尿病、肥胖、A型性格、遗传为常见的易患因素。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而引起短暂发作性症候群。 临床表现   1.心绞痛常有诱因。 2.压破性或紧缩感疼痛部位多见于胸骨后上中段部位,可向左肩、左臂前内侧放射,持续时间1-15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3.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收缩期杂音,房性奔马律可以存在。 诊断依据   1.常有诱因:劳累、激动、遇寒、饱餐、吸烟。 2.突然胸骨上中段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涉及左肩、左上肢,不敢活动,出汗,一般历时1-15分钟。 3.发作时心电图变化。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2.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PTCA)。 3.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用药原则   1.心绞痛病人对各种抗心绞痛药物反应不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用药。 2.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二尖瓣脱垂综合症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二尖瓣在收缩期向左心房脱垂(突入左房),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无症状,也可有心悸、胸痛、气急、乏力、有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伴或不伴有收缩期杂音。 发病率在5-10%,本病在青年人中女性多于男性(2:1),在中、老年人则男女发病率相似,儿童也可发病,最常见于30-60岁,本病无特效治疗,但预后多良好。 临床表现   1.大多数无症状; 2.可有心悸、胸痛、气急、乏力、昏厥; 3.体形多瘦长(无力型); 4.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伴或不伴有收缩期杂音。 诊断依据   1.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伴或不伴有收缩期杂音。 2.超声检查显示二尖瓣脱入左房; 3.左心室造影显示二尖瓣脱垂。 治疗原则   1.做好解释工作,无特效治疗,预后良好。 2.有症状者给予对症治疗。 3.必要时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用药。 2.有早搏、心动过速、胸痛者可用普奈洛尔或培他乐克。 3.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应予足量的抗菌素治疗。 辅助检查   1.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有症状或不典型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优势顺位 dominance hierarchy

优势顺位 dominance hierarchy 在一个动物群体内的成员间,存在着优势( dominance)和劣势( subordinance)的位次时,称为优势顺位。但是一般限于具有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关系。支配优势顺位的主要因素中已知有体重、体力及年龄等。已有实验明显地表明性激素与优势性有关。已知有的优势顺位是由斗争决定的,有的优势顺位是由母亲影响子女来决定的。在规定两个个体间的顺位关系时,把社会地位高的个体称为优势者( dominant),低的称为劣势者( subordinate)。在稳定的顺位中可以看到几个个体之间存在着线性顺序,但在小鼠等动物中,三个个体间的优势顺位可以是循环地怕,(甲怕乙,乙怕丙,丙怕甲),也可以是仅有一个动物表现出特别优势,成为所谓“恶霸”( despot),除此以外,个体间也有看不出顺位中有这种恶霸关系的,也有把优势顺序看作是为了获得食物和异性等作为单方向的攻击现象,而认为是种内社会关系的斗争的一个侧面。但是顺位也有使得个体之间得到调整,使它们在同一群体内有可能得到共存的一面,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参与社会调整的秩序系统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也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酶标记方法

交联法 交联法通常用的交联剂是戊二醛,戊二醛商品大多为 25% 的水溶液,利用戊二醛分子上对称的两个醛基,分别与酶和蛋白质分子中游离的氨基、酚基等以共价键结合而进行标记。标记时应尽量采用新鲜纯品,当戌二醛的 OD235 nm/OD280 nm < 3 时,即为好的交联剂。 戊二醛交联法又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 ⑴ 一步法:即把酶、戊二醛和抗体一起加入进行交联。然后透析出过量的戊二醛而制备出具有高分子量的酶结合物。由于抗体分子量大 (16 万 ) ,酶分子量小 (4 万 ), 抗体分子的氨基数比酶蛋白分子氨基数多得多,结果生成的抗体-戊二醛或抗体-戊二醛-抗体多而造成酶标物的活性小。一步法操作:①抗 IgG - AKP 的制备:将 10mgAKP 溶于含有 5mg 抗 IgG 的 1mlPBS(0.01Mol/L pH7.0) 中,在冰浴中缓缓搅拌,尽量避免气泡产生,完全溶解后,缓缓滴加 1% 戊二醛溶液 4ml ,使戊二醛的最终浓度为 0.2% ,移至室温中静置 2h~3h 后,以 0.01Mol/L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克隆抗体技术:克隆化

经过抗体测定的阳性孔,可以扩大培养,进行克隆,以得到单个细胞的后代分泌单克隆抗体。克隆的时间一般说来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时期各种杂交瘤细胞同时旺盛生长,互相争夺营养和空间,而产生指定抗体的细胞有被淹没和淘汰的可能。但克隆时间也不宜太早,太早细胞性状不稳定,数量少也易丢失。 克隆化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经过一段时期培养之后,也还会因为细胞突变或特定染色体的丢失,使部分细胞丧失产生抗体的能力,所以需要再次或多次克隆化培养。克隆化次数的多少由分泌能力强弱和抗原的免疫性强弱而决定。一般说,免疫性强的抗原克隆次数可少一些,但至少要 3 ~ 5 次克隆才能稳定。 克隆化的方法很多,包括有限稀释法、显微操作法、软琼脂平板法及荧光激活分离法等。 有限稀释法 1 .材料 ( 1 )微量培养盘,盘内各孔于克隆化前一天培养小鼠腹腔细胞(即饲养细胞)每孔 2 万~ 4 万。 ( 2 ) HT 培养基 2 .操作方法 ( 1 )取出抗体阳性孔细胞,用 HT 培养液制成细胞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单克隆抗体技术:抗体检测

用检测抗体的方法从杂交细胞中筛选出生产指定抗体的杂交株是很重要的。检测抗体的方法很多,从沉淀反应到放射免疫测定。由于细胞培养液中的抗体浓度通常是很低的,而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多是以多价抗原与多克隆抗血清相反应。杂交瘤产生的抗体则是单克隆的,所以并不是每项方法都能适用。一定要选择敏感的、快速的、一次又能检测多份样品的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如下: 1.试管溶血反应检测法 ( 1 )材料:①杂交瘤细胞,换液后至少两天才收取培养液;②绵羊红血球,洗涤三次后,配成 1 %悬液;③豚鼠补体,无菌采取补体,以 pH7.2PBS 稀释成 20 %溶液,分装小瓶,于﹣ 40 ℃ 保存。使用时以补体和压积红血球 5 : 1 ( V/V )的量进行吸收, 4 ℃ 30min ,然后 2 000r/min 离心 10min ,去红血球,取上清液备用; ④ 0.01Mol/L pH7.2PBS 液。 ( 2 )操作方法: ① 在小试管中,加入 0.1ml 杂交瘤细胞用过的培养液,再加入 0.1ml pH7.2 的 PBS 液,然后倍比稀释至一定的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转移电泳技术

原理 转移电泳是将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出的蛋白质谱直接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而形成固定相,并同时排除各种干扰物质,保持其天然构象和生物学活性,完成在凝胶中难以进行的各种生物试验。 材料 1 .琼脂糖 2 .丙烯酰胺 3 .甲叉双丙烯酰胺 4 .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 ) 5 .硝酸纤维膜滤纸 孔径 0.45 μm 6 .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 0.89mMol/L Tris —89mmol/L 硼酸—2.5mMol/L EDTA (pH8.3 )。 7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缓冲液 0.05Mol/L Tris —0.384Mol/L 甘氨酸—0.1 %SDS (pH8.3 )。 8 .蛋白质转移电泳缓冲液 25mMol/L Tris — 192mMol/L 甘氨酸— 20 %甲醇( pH8.3 )。 9 .溴乙啶溶液 称取 5mg

提问
48 小时有问必答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添加小程序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