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
互联网
1311
稻曲病是由无性态为稻绿核菌。有性态为稻麦角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通常在中、晚稻及杂交稻上发病较重。
[诊断] 该病仅在穗部发生,危害小穗。病菌侵入谷粒后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形成菌丝块并逐渐增大,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块状物(孢子座),后包裹颖壳,形成墨绿色球状物,其后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的厚壁孢子。一般病穗上有几粒至数十粒发病,病粒上的墨绿色球状孢子座直径为0.7~1.5厘米。
[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壁孢子附着种子表面和落入田间越冬,也可以菌核落入田间越冬。翌年厚壁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菌核萌发形成子座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在水稻的孕穗期(主要在破口期前6~10天)借气流、雨、露传播,侵入剑叶叶鞘内,侵染花器及幼颖,引起谷粒发病。偏施氮肥,水稻孕穗至抽穗期多雨、多雾、多露有利于发病。
[防治]
(1)选用适合本地的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增施钾肥,补施硼、锌肥。
(3)种子处理(同恶苗病)。
(4)药剂防治 抽穗前5~10天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12.5%灭黑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12.5%纹霉清水剂150毫升对水喷洒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