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
互联网
声音感受器(螺旋器又称柯蒂器)位于耳蜗蜗管的基底膜上,由毛细胞、支持细胞等组成。毛细胞底部包绕着耳蜗神经末梢,其顶端表面有听毛。有些较长的听毛其顶端埋植于盖膜的冻胶状物质中,盖膜的一侧悬浮于内淋巴液中。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声波从卵圆窗或蜗窗传入耳蜗,通过外、内淋巴的振动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的振动再引起螺旋器的振动。于是毛细胞顶端与盖膜之间发生相切运动,使听毛受切向力而弯曲。听毛来回弯曲引起毛细胞的电位交替改变,产生微音器电位。该电位激发了毛细胞底部的耳蜗神经末梢产生兴奋,最后以冲动形式传入大脑颞叶,引起听觉。
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音调的分析,主要取决于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基底膜在蜗底部最窄,越靠近蜗顶越宽。声波引起的基底膜振动都从蜗底部开始,以行波方式沿基底膜向蜗顶部传播,象抖动绸带时有行波向远端推进一样。声波频率愈高,基底膜最大振幅的部位愈靠近蜗底部;反之,愈靠近蜗顶部。当最大振幅部位的毛细胞受到相应频率声波最大刺激后,兴奋并激发相应的耳蜗神经纤维发放冲动,冲动传至听中枢的相应部位,引起相应音调的感觉。
声波强度的分析,取决于耳蜗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受激兴奋的神经元数量。声音愈强,受激兴奋的耳蜗神经元数量也愈多,每根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也愈高,传至中枢后,主观感觉声音愈强。
强度、频率无规则,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噪声。它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危害健康。一次短暂极强烈噪声,如爆炸声,可损伤鼓膜、听骨链和螺旋器,造成爆震聋。而长期慢性噪声,可使基底膜有关的毛细胞听毛倒伏、融合、脱落,造成噪声聋。如长期受同一种强噪声刺激,引起对该特定频率声波的耳聋,即职业性耳聋。噪声还导致神经衰弱、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内分泌失调等,危害很大,应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