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味感受器 taste receptor,gustatory receptor

互联网

553
   味觉刺激的感受部位,感受接触性化学刺激,并将它转换为神经冲动。也称接触性化学感受器( con-tact chemoreceptor)。在无脊椎动物中,一般简单地按位置把口及其附近的化学感受器作为味感受器,但昆虫类,除口器外,在跗节(蝶、蝇、蜜蜂)和触角(蜜蜂)上也有明显的味感受器;已知在不少产卵管上有味感受器。对于感受器的形态,曾对黑蝇的唇瓣的毛状感觉体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脊椎动物的味感受器是味蕾(分布于口腔,特别是舌上)中存在的次级感觉细胞(味细胞)。它们的兴奋主要由第五、八、九脑神经经延髓传至大脑的味觉中枢。一般鱼类的味蕾甚至可分布于体表皮肤,而在口唇部和触须较多,但鲶鱼、鲤鱼等可分布到体侧和尾部,例如躯干部的味觉刺激(用肉片接触)会诱发鱼体急速回转反应。蜇蜴类和鸟类的口腔中味蕾的数目较少,但对味质的辨别却与鱼类而直到人类几乎是一样的。人的舌前部 2/3的味感受器分布着鼓索神经,而后部的 1/3接受舌咽神经的支配。但是就单个舌乳头而言,既有承担感觉单一味质的,也有感觉两种味质或更多味质的。至于味细胞的兴奋机制,有的认为是基于物质的吸附而引起表面能和电能的变化( renquist),从而表明了物理因素的重要性,但详细情况仍不清楚。在昆虫的一根感觉毛中包含数条双极神经元的树突,其尖端分别形成感受器;由于各感受器均为初级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易于了解,所以现已经知道的有糖感受器、盐感受器、水感受器等的分化。关于味感受器的机制,无论是昆虫还是脊椎动物,一般认为开始的过程是由于吸附;现在的情况是,对堪称为味物质的分子水平的研究,虽在进行,但还未取得决定性的结果。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