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中枢神经系统肠原病毒感染

互联网

1308
佚名
 

 

最重要的肠原病毒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Coxackie)病毒及ECHO病毒,它们都是小型RNA病毒,可引起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及瘫痪性疾病。后者如脊髓前角灰质炎,多为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也可由其他病毒引起。近年来由于积极开展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预防,柯萨奇病毒成为此病之常见病因。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称脊髓前角灰质炎,临床上常伴有肢体瘫痪,故又有小儿麻痹症之称。本病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引起的散发性或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

病因及传染途径

脊髓灰质炎病毒有3种亚型,3型间并无交叉免疫。其中Ⅰ型是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常见病因。此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粪便和鼻咽分泌物中,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少数也可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病毒由消化道侵入机体后,在粘膜上皮内繁殖,然后入血产生暂时性的病毒血症。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最后到达靶细胞(运动神经元,特别是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人体感染后,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少数显性感染病例按其受侵及病变程度之不同,可有3种表现:①轻型:暂时 性病 毒血症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未受累,临床上仅有头痛,发热及咽部和肠道症状;②非麻痹型:病毒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但仅引起轻微病变,如颈背部肌肉强直,脑脊液中细胞及蛋白质增加(反应性脑脊膜炎),无瘫痪征象;③麻痹型:病毒损害运动性神经元,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最严重,引起下运动神经元的瘫痪。以上3型中以麻痹型最少见,仅占显性感染的0.1%~1%。

病理变化

1.病变的定位分布脊髓运动神经元受累最重,以脊髓颈、腰膨大为甚,其次为大脑前中央回的锥体细胞。除脊髓外,依次而上,病变愈上愈轻:延髓、脑桥、中脑、小脑、下视丘、视丘和苍白球的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除前中央回外,很少受累,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偶尔也可被累及,但病变轻微。

2.组织变化脊膜显示广泛的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有时也可见中性粒细胞;脊髓前角充血、水肿明显,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核浓缩、溶解,鬼影细胞出现,大量神经元脱失)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增生。病变晚期噬神经细胞现象突出,并有多量泡沫细胞形成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图16-15)。

图16-15 脊髓灰质炎

脊髓前角内运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消失,胶质细胞增生,并有粒细胞浸润

3.肉眼观脊髓充血明显,脊髓前角充血,病变严重者可显示出血和坏死。晚期,前角萎缩,前根(运动神经根)萎缩、变细。瘫痪的肌肉明显萎缩,肌纤维小,其间为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所填充。

临床病理联系

由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神经元损害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瘫痪症状,本病以脊髓腰膨大的病变最为严重,瘫痪常发生在下肢;其次为颈膨大,引起上肢瘫痪。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受累,可引起颅神经麻痹,如面神经麻痹(Ⅶ,对),软腭瘫痪(Ⅸ,对),声音嘶哑(Ⅹ,对),吞咽困难(Ⅻ,对)等。延髓网状结构受累可引起呼吸、血管运动中枢障碍,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而致死。

一般病例发病后1~2周即进入临床恢复期,瘫痪肢体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能完全恢复者,患者肌肉逐渐萎缩,成为后遗症。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