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减数分裂过程的识别

互联网

1460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以及染色体的变化,为学习遗传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实验材料及器具
显微镜、若干张玉米减数分裂永久片。
三、实验说明
(一)概述 减数分裂是形成性细胞前在性母细胞中进行的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是由连续两次细胞分裂所组成的统一过程。这一过程的特点是,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故称减数分裂。另外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可以区分细线、偶线、粗线、双线、终变等几个时期。其中同源染色体将发生配对(联会)、纵裂和交换等现象,逐渐凝缩为二价体,到了中期,排列于赤道板上。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各向两极移动,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第二次分裂开始,很快的进入中期和后期,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以均等方式分开,分别包在末期子细胞中。故在两次分裂完成之后,形成四个子细胞中,各具有单倍数的染色体,每一细胞变成一个配子,再进一步发育成配子体。
(二)各分裂时期要点
1.前期I 时间较长且复杂,一般分为下列五个时期
(1)细线期:第一次分裂开始时,染色质浓缩为若干条细长的细线相互缠绕首尾难分,无法计数。此时染色体已在分裂周期的S期复制。每一染色体已有两个染色单体,但在细线期的染色体上还看不出双重性。
(2)偶线期:染色体的形态与细线期没有多大变化。 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吸引而发生配对,先由两端开始,渐次到中部,这种配对是专一性的。此时期很短,往往不易找到。
(3)粗线期:配对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加粗。可以数到单倍数目的染色体数,即原来是2n 个染色体,经配对后形成几组染色体,每一组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二价体,每个二价体有两个着丝点。由于每个染色体早已复制为二,所以配对的每对染色体──二价体,实由四个染色单体所组成,故也称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节段互换,从而导致杂合体基因之间的交换与重组。
(4)双线期:染色体缩得较短较粗。二价体中的两个同源染色体开始相互排斥而分开,有时能清楚的见到四分体的各条线。不过在染色体发生互换的地点仍然连在一起,构成交叉结,是染色体发生交换的结果。在双线期中,交叉数目逐渐减少,在着丝点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个现象称为交叉移端化,或简称端化。
(5)终变期:双线期到终变期的过渡表现为染色体继续缩短和交叉移端。典型的终变期,染色体达到高度的浓缩,同源染色体仍有交叉联系着,所以仍为n个二价体分散在细胞核中。此时染色体计数最为方便准确。
2.中期I 核膜和核仁已消失,各个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成对染色体的着丝点朝向两极,纺缍丝出现,把着丝点拉向两极,从侧面看来,各二价体成排横列在纺缍体中部。从极面来看,二价体呈分散排列在赤道面上,这时也是鉴别染色体的适当时期。
3.后期I 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随着丝点位置不同,后期染色体呈现各种不同的形状(丁形、V形及棒形等)。由于此时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尚未分裂,带着两条染色单体,每极各有n个染色体数, 所以说在后期I时染色体发生减数了。
4.末期I 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又聚合起来,核膜重建,核仁重新形成,接着进行胞质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渐渐解开螺旋,纤丝螺旋折迭程度降低,又变成细丝状。这里要注意到,末期I与有丝分裂末期的区别:末期I的染色体只有n条,但每条染色体具有两个染色单体,而有丝分裂末期的染色体有2n条,每条只有一个染色单体(子染色体)。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