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序列多态性(Sequence Polymorphism)分型

互联网

1901

1 .线粒体DNA遗传标记

线粒体DNA的结构

人类线粒体DNA基因组的序列共含16569个碱基对(其中5122A,5180C,2171G,4096T)。为一条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双链中有一条为重链(H),即富含嘌呤链;另一条为轻链(L),既富含嘧啶链。这是根据它们的转录产物在CsCl中密度的不同而区分的。两条链都具有编码功能,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了37个基因,包括编码12SrRNA、16Sr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基因COI、COII、COIII、ATP酶亚单位6、8和细胞色素b的基因及7个呼吸链NADH脱氢酶亚单位基因ND1、ND2、ND3、ND4、ND4L、ND5和ND6,其余22种基因编码tRNA分子(用于线粒体mRNA的翻译),两种编码rRNA分子(用于构成线粒体的核糖体12S和16SrRNAs),另外还有13个编码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和ATP产生涉及的蛋白质和酶。mtDNA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构成,非编码区也叫控制区(Control Region),由1125个bp组成,包括一个复制起始点,两个转录起始点及转移环。

相对于编码区,控制区在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许多单碱基取代与突变,另外还存在两个串联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碱基多态性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分别称为高变区I(HVI)和高变区II(HVII),D环区是mtDNA中唯一不编码多肽链的核苷酸片段,无修复系统,不受选择压力的影响,因而积累了较多的变异。许多国家以HVI和HVII为基础建立了mtDNA的数据库。1998年Lutu等人还报道线粒体DNA还存在高变区III(HVIII)。

线粒体DNA的命名

1981年由Anderson等人首次完成了人类线粒体DNA全序列测定,目前都将这一序列作为参考序列,以便进行mtDNA的命名。当某一个体的序列与Anderson序列不同时,只需记录与标准序列不同的核苷酸碱基及编号(如73G)即可。如果不能确切判定某个位置上的核苷酸,可以用碱基位置加“N”来表示(如16125N)。插入的命名法是:插入碱基5′端的位置编码,然后加一个点,再加阿拉伯数字“1”(第一个插入)或“2”(第二个插入)、依次类推,后加所插入的核苷酸名称。在单碱基重复的情况下,不能确定插入究竟发生在哪个位置,此时假定插入发生在单碱基重复区编码最大的碱基后面。缺失用缺失位置加“d”命名。对于确证的杂合型,可以用IUPAC(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国际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规则进行命名。如果该杂合型仅仅是一种推测但未得到确证,则可用“N”表示。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