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肥大细胞产生的介质--预先合成的介质

互联网

4092
肥大细胞产生的介质-- 预先合成的介质
 
    它们通常贮存在分泌性颗粒中,细胞活化后可随颗粒排至胞外。包括生物活性胺(主要是组胺)、蛋白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及一系列中性蛋白酶。释放的组胺通过组织细胞表面的H1、H2和H3受体发挥功能,维持时间不长,在胞外可被迅速降解。蛋白聚糖具有两个功能:运送组胺及基本的蛋白组分到分泌性颗粒中;对人体肥大细胞而言,则可调节一种称为类胰蛋白酶的稳定性。
 
    类胰蛋白酶(tryptase)是特异性存在于肥大细胞的中性蛋白酶,占肥大细胞中蛋白酶含量的25%,由4个非共价结合的亚单位组成四聚体结构。四个亚单位有共同的抗原性,各有一个活性中心,可与肝素及其他糖蛋白结合,故在生理缓冲液或人类血浆中长时间保持活性。游离的类胰蛋白酶在生理条件下很不稳定,迅速转化为无活性物质。类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相似,属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其基因座位位于染色体16p13.3,常与4个或更多临近部位的类胰蛋白酶相似的拟基因临近。
 
    从cDNA及蛋白质水平,可将类胰蛋白酶分为4类,即α(1、Ⅱ)、β(1、Ⅱ、Ⅲ)、γ(1、Ⅱ)或称跨膜类胰蛋白酶TMTs和S(1、Ⅱ)。同一种类同源性大于98%,提示可能为等位基因的变异体。αⅡ类胰蛋白酶与口Ⅱ类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有90%相同,跨膜类胰蛋白酶与前二者的同源性仅为50%。S类胰蛋白酶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主要存在于直肠,肺,心脏。健康人及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的类胰蛋白酶主要为αⅡ类胰蛋白酶。
 
    αⅡ类胰蛋白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肥大细胞中并由静止的肥大细胞自发分泌到胞外而流人外周血中αⅡ类胰蛋白酶以活性状态贮存于肥大细胞中,当系统性过敏反应发生时,随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人血α类胰蛋白酶在肥大细胞中的特异性可作为肥大细胞不同亚型及肥大细胞与其他细胞相区别的标志。
 
    人类肥大细胞至少分为两种,T(类胰蛋白酶)肥大细胞和TC(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肥大细胞。T肥大细胞多存在于肺(尤其是肺叶)及肠黏膜,每个T肥大细胞含类胰蛋白酶lopg,TC肥大细胞多存在于皮肤及肠黏膜下层,每个TC肥大细胞含类胰蛋白酶35pg,类糜蛋白酶4.5pg。类胰蛋白酶的功能尚不十分明确,在过敏性反应或哮喘患者的肺泡液中可检测到类胰蛋白酶活性的再增高,这说明它与支气管哮喘的密切关系;类胰蛋白酶还可通过刺激上皮细胞释放粒细胞趋化因子ID8对中性炎性细胞向肥大细胞激活部位迁徙有重要意义。由被激活的肥大细胞释放的类胰蛋白酶还可以刺激临近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从而起到放大炎性效应的作用。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