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互联网

1820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第二课时

引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答:基因。)
    讲述: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提问: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答:D或d,通过减数分裂。)
  讲述: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 (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提问:F1 (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答: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 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e、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 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请学生阅读课文32页: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合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讲述: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小实验,来说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是否正确。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小塑料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入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给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山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
  (答:不是。)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欢,情况又会怎样呢?
  (答: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讲述: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10株足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是让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 的基因组合。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 的基因组成?
  (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1 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1 为纯台子。)
  讲述: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讲述:我们先来学习等位基因的概念。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提问: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同源染色体分离。)
  讲述: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多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放投影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基因的分离。
  讲述:综上所述,分离定律的实质是:P24 (略)
  小结: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组合及性状分离比,以及用来验证分离现象的测交试验,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理解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