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感染的变迁

互联网

1293
<center>  </center>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正在继续发生改变,过去对人类生命产生巨大威胁的传染病如天花、鼠疫、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等疾病有的已被消灭,有的明显减少,但在发展中国家仍对人类构成威协,这些疾病是由于外源性致病微生物侵犯了健康,但无相对免疫力的宿主所导致的感染。而现在的感染多由于内源性的“正常菌群”或者来自周围环境中的“非致病菌”侵犯免疫力低下的宿主引起的感染,与过去的感染特点有了显著的改变。同时由于抗生素问世、普及使用和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发明与面世,细菌出于保护自己得以生存的天然本能,产生了大量的耐药菌株或多重耐药株,为临床抗感染化疗带来了棘手的问题。

 

 

    正确鉴别与区分病原菌或非病原菌,正确理解非致病菌变为条件致病菌的过程,许多毒力低、致病力弱或被认为无致病力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致病菌这样的新概念已成为临床微生物学家,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纵观感染类型的变迁表现在:宿主的改变、感染病原菌的变化和感染性疾病的变化。

 

 

    一、宿主的变迁

    现代感染与以往感染相比,宿主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感染的宿主多为正常健康人群或年幼未免疫者;而现代感染所侵犯的宿主主要是有原始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前列腺肥大、肿瘤、血液病、中毒、酗酒者);有诱发因素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吸烟、溺水、疲劳、外伤、酒精中毒等)。

    而医源性因素为宿主改变的主要原因,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肿瘤的放射疗法、化学疗法、介入性诊断治疗措施、各种切人性检查和治疗措施(如各种内镜、器官移植术、手术、导管插入、静脉注射、导尿、呼吸机应用等),使宿主皮肤、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功能降低而成为感染好发人群。

 

 

    二、感染菌的变迁

 

 

    以往感染病原菌是以强毒株为主体,如天花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炭疽芽胞杆菌、破伤风芽胞杆菌等,以上这些病原微生物均是已被证实的致病菌。

    现在的感染病原菌则以条件(机会)致病菌及过去被认为无致病性、弱致病性的细菌或人体正常菌群为主(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无芽胞厌氧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

 

 

    且近年来感染菌特别是医院感染病原菌变迁的总趋势为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明显增多,而革兰阳性菌株中,以葡萄球菌属所引起的感染占优势。20世纪末以来,由于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肠杆菌科细菌耐药以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为其主要耐药机制。产ESBLs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产AmpC酶细菌则以阴沟肠杆菌发生率最高;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尤其复杂,且产生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而葡萄球菌中出现了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MRS为多重耐药株且具有交叉耐药性,引起了国际医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VIS)导致的感染在全球已出现了几例,由于无药可治被称为超级癌症,这些新出现的耐药菌株已向人类发出了挑战。

 

 

    三、感染性疾病的变迁

    过去感染性疾病的特点是由已被定论的强毒株感染正常健康人,年幼及未免疫者,引起白喉、百日咳、结核、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具传染性,病死率高。

    现在感染性疾病的特点是由人体内籍正常菌群、条件(机会)致病菌定位转移、或医源性感染侵犯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婴幼儿、有基础疾病(血液病、肿瘤、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或中毒(乙醇中毒、药物中毒、化学试剂中毒等)及其他诱发因素导致免疫功能受损者感染。

 

 

    感染性疾病为各种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医院感染等,现代感染大部分为无传染性、病死率相对低。

 

 

     四、现代感染与过去感染特征的比较

 

 

    由于两类感染均具有各自的特点,二者相比较(表3-1)(略)。
    由于现代感染与过去感染已有了很大的变迁,因此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必须及时适应新的形势,树立新的理念,正确理解和掌握区分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界限,为临床医生发出正确的检验报告,以及时有效地治疗现代感染性疾病。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