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
互联网
旋毛虫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线虫动物门无尾感器纲毛形目毛形科毛形属的1种。旋毛虫病的病原。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美国,其次是黎巴嫩、泰国和智利。1964年中国首次报告此虫。
形态 虫体细小,前端较细,后端稍粗。食道由单行细胞组成,约占体长的1/3~1/2,其后端接肠。肛门在虫体的末端。雄虫长1.4~1.6毫米,宽0.04~0.05毫米。生殖器官为单管型,包括睾丸、输精管和射精管。泄殖腔内有1个交配管,该管的前端连接直肠和射精管,后端形成1对具有交配功用的锥形突起。无交合刺。雌虫长3~4毫米,宽0.06毫米。生殖器官也是单管型,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和阴道,阴门开口在虫体前1/5处(见图)。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盲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猪、鼠为正常宿主,也可寄生于狗、猫、野猪、兔、狐、熊、貂、山猫、獾、豪猪、海象和海豹。当宿主吞食含有活的旋毛虫囊包的肉后,数小时内,幼虫在小肠上段自囊内逸出,立即侵入肠粘膜,但在24小时内又回到肠腔,2日间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在交配后,大多数雄虫由肠道排出,而雌虫则继续长大,以其头端钻入肠粘膜淋巴结。在感染后的第5天,雌虫开始排出幼虫,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幼虫1500~2000条。雌虫通常可生存1~2个月,有时可达3~4个月。当幼虫从阴门逸出时,其大小平均为0.1×0.006毫米。大部分幼虫经淋巴管或静脉、右心、肺进入体循环,并散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在猪体内,从胃壁、睾丸、肝、脑、肺、肠壁、胰、膀胱壁、心脏和脊髓中,都可找到幼虫。幼虫也可通过母体胎盘传到胎儿。幼虫必须进入横纹肌才能继续长大,大多数在横隔肌、喉、舌、眼、肋间肌、脑肌、二头肌、三角肌和腓肠肌等部分。幼虫到达肌肉后,虫体开始卷曲,体积迅速增长,一般为1毫米。两性明显分化。由于虫体的刺激引起组织反应而形成囊包,还有2层囊壁。囊包可在1个月内形成,但必须经过7~8周才能成熟。刚形成的囊包体积很小,但可逐渐增大至0.25~0.5毫米。囊包和肌纤维作平行排列,囊内有1~2个幼虫,但也可多至6~7个。囊包形成后6~7个月开始钙化,幼虫可随之死亡,但有时钙化包囊内幼虫可存活数年,有的长达31年。
猪是人体感染的主要媒介。其他许多动物的感染可能与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猪的感染多由于吞食饲料中含有感染的肉屑。旋毛虫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鼠类和许多野生动物常感染旋毛虫病,而且感染率很高。人体感染旋毛虫病以后,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痛,并浑身乏力、怕冷、发热。当幼虫移入肌肉时,会引起肌肉发炎、酸痛、甚至呼吸和说话困难。预防旋毛虫病的措施是加强肉类检疫,严禁生食猪肉或吃未煮熟的猪肉和野生动物的肉,大力灭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