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分子信标的原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互联网

1125
相关专题

摘要 分子 信标技术是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FRET)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分子信标作为一种荧光标记的分子探针,具有极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目前已经成为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工具。本文着重介绍了分子信标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以简单介绍。

1 引言
在基因时代和蛋白质时代,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亲和力的生物分子探针 ,用以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1996年Tyagi和Kramer首先建立了分子信标技术,很快这种技术就广泛的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和化学等诸多领域。分子信标技术具有极高的特异性,而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别是它可以进行实时定量检测、甚至可以用于活体分析。在临床诊断、基因检测等领域,分子信标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近年来,人们对分子信标的结构作了诸多改进,发展出很多具有更多特性的新型分子信标。随着分子信标的发展,该技术也必将在更多领域中发挥出它的优势。

2 分子信标的原理
分子信标是一种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 链,一般含有25~35个核苷酸。在结构上,分子信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1)、环状区:一般由15~30个核苷酸组成,可以与靶分子特异结合;(2)、茎干区:一般由5~8个碱基对组成,在分子信标与靶分子结合过程中可发生可逆性解离。(3)、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荧光基团一般连接在5ˊ端;淬灭基团一般连接在3ˊ端,常用4-(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基)苯甲酸(DABCYL)作为淬灭基团。根据Foerster理论,中心荧光能量转移效率与两者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所以只有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之间达到一定的距离时才会产生荧光。
自由状态时,分子信标呈发卡式结构,从而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相距较近(约7~10nm)。此时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使荧光基团发出的荧光被淬灭基团吸收并以热的形式散发,荧光几乎完全被淬灭,荧光本底极低。当分子信标与靶分子结合时,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分子信标的荧光几乎100%恢复。而且所检测到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靶标量成正比。

3、影响分子信标的主要因素
分子信标中,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分子信标的最主要因素。根据Foerster理论,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荧光的强度。
另外,温度也是影响分子信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较低温度下,分子信标才可以保持发卡结构。在较高温度下,分子信标将无法保持其发卡结构,甚至使其伸展为随机线状,造成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分离,从而发出荧光,出现假阳性结果。有文献表明,其熔链温度取决于茎干区的长度、G-C含量和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Bonnet等研究温度对分子信标影响时发现,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现为一个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就此,Bonnet等做出如下解释:

在较低温度下,分子信标与靶标结合呈S1状态,发出荧光。随着温度升高,分子信标与靶标分离,分子信标重新恢复为发卡式结构即S2状态,从而荧光强度减弱。温度持续增高,将导致分子信标熔链即S3状态,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导致荧光恢复。
环境pH值也是影响分子信标的一个因素。pH值过高,分子信标的发卡结构可能被破坏,出现假阳性结果。此外,分子信标的纯度,也将对分子信标产生影响。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