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免疫突触的形成和结构

互联网

18263

TCR复合物识别APC表面的pMHC之后,使一些受体及其相连的胞内信号转导分子迅速被动员到T-APC的接触部位。首先是TCR复合物(TCR+CD3),也包括CD4或CD8辅助受体、CD28协同刺激受体,以及与跨膜受体相连的蛋白激酶等,它们从原先自由浮动的状态进入两细胞接触部分的中间地带成为cMASC。而辅佐分子LFA-1及其配体ICAM-1仍留在周边,发挥使T-APC稳定化作用。

另外,胞内段连结有蛋白激酶及信号分子的跨膜受体(如TCR复合物及CD4辅助受体),其所在细胞膜部分的脂类成分与其他胞膜部分不同,称为脂筏(1id心rah)或富含糖脂的微结构域,有利于信号的转导。

形象地层示了免疫突触形成所包括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ICAM-l及CD2分别与配体LFA―1及CD58配接,启动T细胞与APC间的相互作用。ICAM―1在T细胞表面聚集成一个广泛的中央区,此为支点,T细胞膜在其周围环绕形成环状结构。

第二阶段,发生在T细胞与APC接触5rain后,TCR―pMHC复合物向接触面的中心移动,形成中央束,ICAM―l―LFA―1重新分布,逐渐在外周形成另一环状结构。

第三阶段:中央束稳定化。在细胞松弛素D(cyt。chalaslnD)的作用下,中央束不再移动。这种成熟型免疫突触可持续lh以上。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