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B细胞激活的次级时相及生发中心的形成

互联网

8872
通过与FDC的相互作用激活的B细胞进入淋巴滤泡:经历了抗原识别和T细胞相互作用而被激活的B细胞,除了分化为产生IgM的浆细胞而外,大部分会返回到淋巴滤泡。淋巴滤泡中以网络形式分布着一群FDC,这是与T细胞区广泛分布的并指状树突状细胞(mter山g~tatlngl3(2)在起源与功能上全然不同的细胞成分。后者不属于白细胞,也非来自骨髓前体细胞,既无吞噬功能,也不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是一种特化的细胞类型,功能是以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的形式捕获和留存抗原,供淋巴细胞识别。

激活的B细胞能够从T细胞区回到淋巴滤泡,是因为发生了B-FDC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激活的B细胞可产生TNF家族成员淋巴毒素(LT),促使FDC发育;另一方面,FDC分泌一种称为B细胞趋化因子(B-lympho cytechemoklne,BLC)(CXCLl3)的趋化蛋白,而B细胞可组成性地表达BLC的受体CXCR5。这是B细胞能够进入并停留在B细胞区的原因。

这说明,B细胞在早期时相中的活动和迁徙直接由T细胞区和B细胞区中占主导地位的趋化因子,以及B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特征所决定。其中,淋巴滤泡中的B细胞表达CXCR5,识别BLC;T细胞区中的T细胞表达CCR7,识别SLC。而且,B细胞一旦识别抗原,包括识别FDC表面的抗原,则成为CXCR5和CCR7双阳性细胞,因而得以进入(或重新进人)T细胞区与T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然后,如上所述,再返回B细胞区,并在该处大量增殖和分化,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称为生发中心(GC)。因为生发中心必定出现于淋巴滤泡,为此,初级淋巴滤泡演化为次级淋巴滤泡。

B细胞在淋巴结中的迁移和分化受控于不同的趋化因子

A、分别将BLC及SLC染成蓝色与红色的小鼠淋巴结切片,各自代表了B细胞区及T细胞区;
B、B细胞区(生发中心)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主要包括表达BLC的FDC及表达其受体CXCR5的B-细胞,B细胞同时借助BCR识别FDC表达的抗原;
C、T细胞区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有表达SLC的基质细胞、HEV内皮细胞和并指状树突状细胞,招募表达相应受体CCR7的T细胞和识别了抗原的B细胞,并引起T-B细胞发生相互作用。

应该说,此时B细胞登上了一个后续的发育分化“舞台”,开启了B细胞激活的次级时相(secondphase)。下面从生发中心、亲和力成熟、类别转换、浆细胞形成等方面逐一介绍这一重要的时相。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