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局灶性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

互联网

5266

一个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对于临床前心脑血管药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理想的脑缺血及再灌流动物模型应具备以下条件:

(l)血管闭塞后能引起相应区域血流量改变。

(2)病理改变接近人脑急性缺血性变化。

(3)大脑缺血严重,但脑干活动尚能维持,有利于缺血再灌流的连续观察。

(4)闭塞动脉的方法能进行重灌注。

(5)重复性好。

可控制缺血的时间,制成轻重不等的缺血模型。

常用方法:

1.开颅法

多数作者选择颞下部开颅,分离并电凝横过嗅束外缘或内缘处的MCA或用丝线结扎MCA造成脑梗塞,是目前公认的标准MCAO模型。

2.光化学法

Watson首次建立了光化学诱导脑皮质梗塞动物模型。立体定向仪固定大鼠头部,暴露颅骨,尾静脉注射光敏材料荧光素、荧光素钠、四碘荧光素二钠或四碘四氯荧光素二钠(rose bengal),然后用特定冷光源(卤素灯或氨灯)照射局部头颅,光线透过头皮切口处的颅骨与血管内的染料接触,激发光化学反应,产生单线态氧,引起皮层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导致照射区内血栓形成,皮层缺血坏死。

3.栓塞法

把无菌干燥的血凝块研碎筛滤,制成栓子混悬液。从ECA注入栓子后结扎ECA并开放CCA,栓子冲入ICA后进入MCA。

4.大脑中动脉(MCOA)

局灶性卒中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外科机械性闭塞模型、线栓法及光化学方法等。由内皮素-10.1 nmol/μl建立的土拔鼠MCA闭塞及再灌注模型,与人类的发病机制比较接近,是第一个利用生物因素制成的MCA闭塞及再灌注模型。

5.插线法

Koizumi于日本卒中会议(1985)首次报道了可逆性MCAO模型,解决了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研究的难题。分离暴露颈部血管,从ECA或CCA分叉处插入4~0尼龙线,进入ICA,阻断MCA起始端及其所有侧支血液供应,导致MCA区局灶缺血。一定时间后轻轻提拉插线,有阻力时提示丝线头端已达ECA或CCA切口处,制做成再灌流模型,不需再次切开颈部。

目前该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两类,即Longa法川和Koizumi法。前者是把尼龙线头端烧成球形,后者在尼龙线远端徐一层硅酮弹性体(长度5 mm,直径0.25 mm),便于插入ICA并胀紧血管。Laing对上述两种方法做了对比研究,发现两者脑缺血中心区细胞坏死和脑血流改变相差显著,Koizumi法闭塞效果更好。

优点:模型制做勿需开颅,MCAO效果比较理想,是目前唯一能观察再灌流损伤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有人推测开颅法可能被淘汰。

缺点:

(1)动物体重要求严格,一般定为280g~350g;

(2)结扎枕、甲状腺上、咽升、舌、上领外和翼愕动脉需要一定手术技巧,尤其后者位置较深,要求具备较好的操作能力;

(3)模型实质上也是栓塞性卒中,与人群常见卒中存在差异。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