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互联网

5263

血小板在参与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TXA2、5HT引起血管收缩:PDGF、β-TG、PF4刺激平滑肌细胞引起动脉硬化,GPIIb/IIla纤维蛋白原受体活化引起血小板聚集,与凝血系统活化形成的纤维蛋白构成血小板栓子。

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产物、花生烯酸代谢、促凝作用及受体表达参与上述过程。在体内,狭窄血管产生的高切应力,各种细胞释放的产物以及内皮损伤等因素均可构成激活血小板的刺激因素。除上述环境因素外,血小板自身的某些特性改变,譬如:基因多态性,在发生血栓形成中的意义也是近年来渐为人们重视的新课题。

一、血小板功能检测项目

出血时间、粘附性、聚集性、释放产物、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胞浆游离钙水平测定、凝血活性、膜糖蛋白检测、基因多态性和突变。

常用的检测功能的方法为:血小板聚集性测定(比浊法、阻抗法、循环血小板聚集体、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近年来,流式细胞仪、PFA-100分析及激光衍射法检测微小聚集体也逐渐地进入临床或临床前阶段。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是应用较广泛的指标,可以用于遗传性血小板疾病诊断指标,也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中评估其病理反应,指导抗栓药物的应用以及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监测之用。

在比浊法的应用中,有几项关键问题应予以注意:

(1)血液采集与分离。

(2)诱导剂应用:种类、浓度。

(3)正常值的选定。

流式细胞仪可以检测血小板功能、代谢、尘化及受体表达,而微小聚集体的形成作为血栓形成的早期敏感指标采用激光衍射法的测定也正在评估中,反映体内全血状态下的血小板阻抗法以及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的检测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其意义。

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1. 出血性疾病:
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二类,采用常规的血小板聚集试验对遗传性血小板疾病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 血栓性疾病:

大多数血栓性疾病均可以检测到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这对疾病的病理过程,指导疾病治疗均有一定;意义,许多指标在疾病中的意义也作比较研究,一些分子标志物在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较敏感指标,而血小板聚集性测定较为简便。

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表明血小板活化指标不仪在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有意义,而且对某些疾病具有预示意义。譬如,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在妊娠25周升高,则预示先兆子痫,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也有采用血小板数、MPV和聚集三项来综合预示先兆子痫。采用MPV、血小板数和P选择素,发现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差别。这表明血小板检测在临床上足十分有用的。在血小板参与功能血栓形成的机制中,除了上述获得性原因外,近年来的研究也证明存在遗传因素。

粘性血小板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对ADP和/或肾上腺素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增强,本征分为三型:I型对ADP和肾上腺素聚集反应均增强,II型对肾上腺素聚集反应增强,III型对ADP聚集反应增强。在原因不明的动脉血栓形成中,本征的发病率占21%。

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之间的关系正在研究中。 GPIIIa的PLA1(Leu33)→PL2(Pro33),GPba上的三个多态性(39bp串联重复变异数、Thrl45Met、-5T/C),胶原受体GPIa807C/T、Lys505Glu的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介入疗法的关系研究,多数是在基因型与疾病关系之间进行,虽然获得的结果尚属初步,但譬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及周围血管血栓病,糖尿病等疾病使人们对遗传因素与血栓形成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3. 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监测通常采用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性测定即可,当然,采用PFA-100时,其灵敏性更高,服用ASA时其血小板诱导剂叫可选用AA+ADP或胶原,服用抵克力得和玻立维时可选用ADP,在GPIIb/IIIa拮抗剂活疗叶,用全血血小板聚集和流式细胞仪测得的结果—致,较比浊法灵敏,肝素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也叮采用聚集法测定。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