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T细胞识别抗原中的MHC限制性

互联网

18932
T 细胞识别抗原中的 MHC 限制性

1974年Zinkernagel和Doherty首先证明受牛痘病毒感染的CBA品系小鼠(H-2k)中的CTL只能杀伤H-2单元型相同的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而不能杀死同一病毒感染的MHC背景为H-2b的小鼠细胞。这是首次揭示T细胞识别细胞表面抗原肽的同时还需特异性地识别提交抗原肽的MHC等位基因分子。

以后证实,不仅CTL-靶细胞间,而且M旷Th及Th-B间的相互作用也受MHC等位基因特异性的约束。这一现象,即具有同一MHC表型的免疫细胞才能有效地相互作用,称为MHC限制性(MHCrestriction)。

利用突变品系小鼠,发现靶细胞I类抗原分子一旦因突变而产生微小变化,便能改变CTL对靶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例如H-2Kbml 突变晶系(b为单体型,m表示发生突变)的I类分子只有个别氨基酸发生改变,受H-2Kb分子限制的抗原特异性CTL就不能识别和裂解各种病毒感染的H-2kbml靶细胞。表明1―3个氨基酸的变化足以使I类抗原失去原有的限制作用。

这一实验以及前面章节有关抗原肽―MHC相互作用的介绍,已充分展示了MHC限制性的原理,因而此处不再详细列举大量的历史资料,仅以一张简图予以总结。

T细胞识别抗原中的MHC限制性

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图8-21仅展示TCR―靶细胞相互作用中Ⅱ类分于的限制性,因而属于MφTh及Th-B间相互作用。第二,MHC限制性只有在二次免疫应答中才能得到体现。因为二次应答尽管遭遇相同的抗原,但应答是否出现还取决于提呈该抗原的MHC分子和初次应答时是否相同。

相同和不同,决定了反应的有和无,只能表现在二次应答。如果二次和初次应答提呈抗原的MHC分子来自同一个体,因不存在提呈分子的改变,体现不出这一特点,属于特例。第三,在所有阐述MHC限制性的图解中,皆展示抗原肽不变而提呈分子改变,最后无应答出现的情况。

但这未必符合实际,因为进行提呈的MHC等位基因分子一旦有变,能进入其抗原结合槽的分子一般不会是原先的肽段。结构相异的抗原结合槽往往结合并提呈结构不同的抗原肽(即使这些抗原肽来自同一抗原分子),这正是前面Ⅱ类分子识别小鼠白血病病毒胞膜蛋白所遇到的情况。这点,在图中已有相应的反映。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