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原理和方法步骤

互联网

18471

一、目的

色层分析法已广泛地用于氨基酸、核酸、激素、维生素、糖类等的分离与分析。其优点是:能够分离与分析在组成、结构及性质上极为相似的物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样品用量少,结果也较准确。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纸层析法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分配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同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通常用@表示分配表示分配系数。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

α= 溶质在静止相的浓度(Cs )/ 溶质在流动相浓度(CL )

本实验层析溶剂是选用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由于滤纸纤维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纸上有很多-OH基与水以氢键相连),吸附很多水分,一般达滤纸重的22%左右(其中约有6%的水与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因此使这部分水扩散作用降低形成静止相。

层析时,将滤纸的亲和力很弱,可以在滤纸的毛细管中自由流动,便形成流动相。层析时,将滤纸一端浸入层析溶液中。有机溶剂连续不断地通过点有样品的原点处,使其中的溶质依据本身的分配系数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分配过程:一部分溶质随有机相移动离开原点而进入无溶质区,并重新分配,即一部分溶质从有机相又进入水相。

随着有机相不断向前移动,溶质不断地在两相间进行可逆的分配,不断向前移动。各种物质因其分配系数的不同,在两相间分配系数就不同,分配系数小的溶质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数量多,移动的速度慢。所以各种溶质在层析过程中由于移动的速度不同便可以彼此分开。

移动速度一般用移动速率Rf值表示:

Rf=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各种化合物在恒定条件下,经层析后都有其一定的Rf值,也就是说在层析谱中有一定的位置。借此可以达到定性、分离、鉴别的目的。

Rf值决定于很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所分离物质的分配系数。物质的分配系数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物质极性的大小。水的极性很强,一般极性强的物质就容易进入水相,非极性的物质易进入有机溶剂中。例如侧链含-OH和-NH2、-COOH较多的氨基酸易分配在水相中,Rf值较小;而含非极性基(如-CH3)较多的物质其分子的极性降低,Rf值增大。

(2)滤纸的质地以及为水分饱和的程度。滤纸的质地必须均一、纯净、厚薄适当,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层析前应为水和有机溶剂的蒸汽所饱和。

(3)溶剂的纯度、PH值和含水量。PH值和含水量改变可使氨基酸和层析溶剂极性改变,Rf值也随之改变。

(4)层析的温度和时间。温度改变使溶剂中有机相含水量改变,Rf值也改变。当所有条件相同时,层析时间短,则Rf值小。
因此,在层析过程中,对以上影响Rf值的因素必须严格控制。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